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自力

作品数:166 被引量:842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52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150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9篇正颌
  • 47篇下颌
  • 46篇外科
  • 44篇颌骨
  • 35篇畸形
  • 34篇正颌外科
  • 34篇成骨
  • 33篇手术
  • 30篇牵引成骨
  • 22篇下颌骨
  • 20篇矫治
  • 19篇上颌
  • 17篇颌关节
  • 17篇颞下
  • 17篇颞下颌
  • 17篇颞下颌关节
  • 17篇下颌关节
  • 14篇颌面
  • 13篇术后
  • 12篇腭裂

机构

  • 112篇北京大学口腔...
  • 46篇北京大学口腔...
  • 3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天津市口腔医...

作者

  • 155篇李自力
  • 105篇王兴
  • 92篇伊彪
  • 65篇梁成
  • 63篇王晓霞
  • 28篇刘筱菁
  • 23篇林野
  • 16篇王晓霞
  • 14篇周彦恒
  • 12篇张熙恩
  • 12篇张益
  • 11篇何伟
  • 10篇田凯月
  • 8篇李阳
  • 7篇李倩倩
  • 6篇陈波
  • 6篇张震康
  • 5篇谢晓艳
  • 5篇杨志诚
  • 5篇刘林

传媒

  • 23篇北京大学学报...
  • 23篇中华口腔医学...
  • 15篇现代口腔医学...
  • 9篇中华整形外科...
  • 7篇中华口腔正畸...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口腔颌面外科...
  • 2篇贵阳医学院学...
  • 2篇第十二次全国...
  • 2篇第十四次中国...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Chines...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9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折轴向分级加压应力松弛的测量与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 本研究用18 根新鲜离体湿骨( 均分三组) 形成人工骨折, 作附设钢丝张力带的分级加压固定,A 组轴向压力98 .62 ±10 .08N、B 组137 .93 ±4 .20N、C 组169 .20 ±5 .78 N; 重复加压, 轴向压力122 .41 ±16 .07 N。方法  利用电阻应变测量技术记录分析各组压应力随时间变化规律, 并作组织学对照观察。结果 三组加压应力均随时间逐步衰减, 组间总衰减率无显著性差异, 衰减幅度约为14 % ~16 % 。应力衰减约持续24 小时, 加压后第1 小时内衰减幅度约为总衰减量的1/3 ;4 小时内约达总衰减量的2/3 ;10 小时以后, 应力呈缓慢衰减。重复加压后, 应力衰减幅度1 .43 % ±0 .53 % , 约相当于初始加压总衰减量的1/10 。
张益刘林舒胜文李自力钟国成
关键词:骨折应力
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治疗凸面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术式,评估应用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凸面型OSAHS患者的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的中度到重度OSAHS患者共8人,患者于术前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仪(polysomnography,PSG)检查,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于术后6个月进行主观问询调查。结果:8名患者术前低通气指数(AHI)平均为(40.1±16.1)/h,术后AHI平均为(5.4±3.8)/h;术前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为(72.4±7.2)%,术后最低SaO2平均为(90.6±2.1)%;通过X线头影测量结果发现,SNA术前为(80.9±1.7)°,术后为(82.9±1.5)°;SNB术前为(72.5±2.6)°,术后为(81.5±1.7)°;舌根部至咽后壁距离(PAS)术前为(5.3±1.6)mm,术后为(10.8±1.8)mm。所有患者的日间嗜睡及睡眠打鼾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7名患者自觉日间嗜睡及睡眠打鼾症状消失。结论:改良的双颌前徙手术与传统的双颌前徙手术的作用机制相同,术后的效果相当,适用于治疗凸面型OSAHS患者。改良双颌前徙手术通过拔除上下颌前磨牙,使上、下颌骨后部前移,而前部骨段的位置不变或者不会过度前移,这样既能改善患者的睡眠呼吸情况,同时又不会使患者术后的面型显得更突。
李阳伊彪王兴李自力梁成王晓霞
关键词:口腔外科手术
骨折轴向分级加压骨电位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轴向加压固定使骨折以模造式修复方式产生Ⅰ期骨愈合已被众多实验所证实,然而其发生机制尚未得到全面认识。加压可以使骨愈合桥缩短到最小距离,并通过增加骨折断面摩擦力维系骨折“绝对稳定”是广泛认同的机制,而加压固定骨断面的...
张益刘林舒胜文李自力钟国成
文献传递
进行性半面萎缩症的综合外科矫治术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综合应用正颌外科、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术矫治进行性半面萎缩畸形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5例进行性半面萎缩畸形,轻度畸形的1例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及同期行颏成形术;中度畸形的2例,一期行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和颏成形术,3-6个月后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重度畸形的2例,一期行患侧下颌升支和上颌牙骨段的同期牵引成骨术,3~4个月后取出牵引器的同时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结果5例患者正颌外科及牵引成骨均效果良好,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均成活,患者面部对称性得到明显改善。结论①进行性半面萎缩症的程度与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发病年龄越小,畸形越严重。②综合应用正颌外科、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和去表皮肩胛游离皮瓣移植充填术,可有效矫治进行性半面萎缩畸形的软、硬组织复合畸形。
李自力毛弛伊彪彭歆梁成王晓霞王兴
关键词:皮肤移植
3种缝合方法控制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鼻翼宽度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后鼻翼宽度的变化规律,并比较3种控制鼻翼宽度缝合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4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正颌外科手术的79名患者(男性22名,女性57名,平均年龄23.2±3.4岁),随机分为3组,组1为传统口内入路鼻翼基底缩窄缝合;组2为口外入路鼻翼基底缩窄缝合;组3为在组1方法基础上于鼻翼最外点对应部位增加一针口内缝合。使用3d MD相机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拍摄患者面部三维照片,由两名医师独立在三维照片上测量鼻翼宽度,重复3次,各间隔1周,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测量两侧鼻翼基底点距离(Sbal-Sbal)、鼻翼基底最外点距离(Al-Al)、鼻翼最外点距离(G.lat-G.lat),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鼻翼宽度缩窄;3种缝合方法的中长期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颌矢状向移动方向对术后鼻翼宽度的变化有影响,前移者鼻翼增宽更多;术后鼻翼增宽的程度与术中鼻翼增宽量呈正相关,与术前鼻翼宽度及较术前缩窄量呈负相关。结论:3种缝合方法控制鼻翼宽度的效果无差别,均不能完全避免术后鼻翼增宽,且这种宽度的变化至少持续至术后半年。对术前鼻翼较窄,术中需要前移上颌骨的患者,应于术中进行更大程度的过矫正,以利于控制术后鼻翼增宽的幅度。
王宗琦王晓霞李自力伊彪梁成王兴
关键词:上颌骨FORT鼻骨摄影测量法
数字化技术辅助矫治半侧颌骨肥大
李自力王晓霞刘筱菁韩冰何伟伊彪王兴
循证证据在正颌外科抗生素预防性使用中的指导实践
循证医学自九十年代初提出以来,迅速在各个领域发展和推广。对于循证的思想则可追溯至上世纪初期甚至更早的时期。简单来讲其本质就是在医疗行为、政策制定中要有科学的证据,这也符合现代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的趋势。卫生部办...
孙燕楠李自力王春辉刘翠梅郑立光石燕如张伟
文献传递
正颌外科手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肿胀程度的多因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正颌外科手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肿胀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87例行相同正颌外科术式的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服用云南白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肿胀程度与体重、身高、手术时间等因素作相关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出血量和肿胀程度的回归方程。结果:试验组出血量和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有正相关关系(实验组R=0.280,P=0.035;对照组R=0.515,P=0.001);对照组出血量还与身高有一定的相关关系(r=0.347,P=0.049);术后肿胀程度与出血量(rs=0.251,P=0.019)、手术时间(rs=0.211,P=0.050)有相关关系。肿胀程度Logistic回归概率方程为P=e0.004×出血量-1.258/1+e0.004×出血量-1.258。结论:在相同术式和麻醉控制条件下,影响正颌外科出血量的主要因素是手术时间,术后肿胀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前应用止血抗炎药物对减少出血量和减轻肿胀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唐正龙王兴伊彪李自力梁成
关键词:口腔外科手术失血手术肿胀
手术提前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二例被引量:6
2015年
临床上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多以颜面不美观或口腔功能不佳为主诉就诊,其改善外貌的要求较迫切[1-3].既往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常见的矫治方法为正畸掩饰性治疗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4-5].正畸掩饰性治疗可避免手术创伤,但改善患者凹面型效果有限,且对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多不稳定[6].经典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术前正畸耗时过长,Luther等[7]研究显示术前正畸疗程平均17个月(7~47个月),而且此阶段前牙去代偿可导致患者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持续恶化,从而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等产生负面影响[8].
周洋周彦恒李自力王晓霞刘伟涛
关键词: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错(牙合)畸形手术创伤矫治方法成人口腔功能
面中部骨折小型接骨板固定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1996年
面中部骨折小型接骨板固定的临床应用张益,吴江,李自力,张晓,伊彪,刘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作者于1991~1994年采用自行研制的纯钛[符合医用国标GB12417-19]小型接骨板─自攻螺钉,多照AO/ASIF技术原则坚固固定面中部骨折50例,男...
张益吴江李自力张晓伊彪刘林
关键词:面部骨折固定术小型接骨板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