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辉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书法
  • 2篇艺术
  • 2篇绘画
  • 2篇北魏
  • 1篇性解放
  • 1篇阳刚
  • 1篇阳刚之美
  • 1篇艺术风格
  • 1篇意境
  • 1篇渊源
  • 1篇赵之谦
  • 1篇中国传统绘画
  • 1篇人名
  • 1篇人名录
  • 1篇山水
  • 1篇山水画
  • 1篇神采
  • 1篇审美
  • 1篇审美视野
  • 1篇书法创作

机构

  • 11篇聊城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工艺美术...

作者

  • 11篇李永辉
  • 1篇许婷婷
  • 1篇杨国栋
  • 1篇许婷婷

传媒

  • 2篇中国书法
  • 2篇美与时代(美...
  • 1篇美术之友
  • 1篇今日科苑
  • 1篇科教文汇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文艺生活(艺...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09
  • 7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采古来能书人名》看羊欣的书学观被引量:2
2008年
《采古来能书人名》以书法家为纲,列自秦李斯至晋谢安等69人。对于每位书法家,羊欣都结合其经历、轶闻,评述书法师承、善长书体、艺术特色、社会影响等进行综合全面的评述。这一审美视野无疑已经具有了史传和品评的特点,其落脚点在书法的创作主体——书家。书法美学思想也由此别开一面,直接地影响了以后的各种书品论。
李永辉
关键词:书学观审美视野人名录书法理论书法美学思想
浅析姜夔、项穆书论中的理学因素
2008年
《南宋姜夔雅言》旨在清除赵孟頫复古主义对书坛的笼罩,为明代书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通过两者的共同特点和区别,探求宋明理学对文艺思潮及中国哲学对书法理论的影响。
李永辉
关键词:理学复古
浅析北魏张黑女墓志被引量:1
2008年
张黑女墓志是北魏时期北方碑刻中风格独树一帜的碑帖,是我们学习书法一个优秀的学习范本,本文从张黑女墓志的风格特征极其出土渊源等各个方面分析,使学习张黑女墓志的书法爱好者更深的认识张黑女墓志的精神所在。
李永辉
关键词:历史渊源神采
浅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含蓄美被引量:1
2008年
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中,含蓄冲淡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一种更简约更概括更具有深远意味的方式,对传统书画家在对作品的境界的追求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作品分析及表现形式的总结中对含蓄冲淡的表现形式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试图从中总结出中国传统画意境深远的外在表现。
许婷婷李永辉
关键词:含蓄冲淡意境
浅析荆浩“六要论”对谢赫“六法论”的继承发展被引量:3
2008年
荆浩《笔法记》是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时期的重要理论著作,是书借"石鼓岩子"之口传授笔法,立意奇特不落凡俗。其画论包括:图真,六要,四品(神妙奇巧),笔有四势,二病(无形有形),间及画史批评,最后以"可忘笔墨乃有真境"作结,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李永辉许婷婷
关键词:山水画《笔法记》六法论绘画理论
李永辉书法
2019年
李永辉
邓文原书法风格研究
邓文原是元初成就颇为杰出的书法家,他所处的书法时代环境正是南宋“尚意”书风的萎靡和元初复归晋人书风的兴起时期。受时代书风的影响,邓文原在书法方面也选择复古追踪晋人的路线,在追摹晋人的路子上,相较于原初其他书家,邓文原明显...
李永辉
关键词:书法艺术风格
文献传递
从《黄州寒食诗帖》看苏轼书法创作观被引量:1
2008年
苏轼的书法创作注重表现哲理、人品、性情和意趣。他坎坷的一生,陶冶出旷达雄放之气,以其率意烂漫的书法创作实践和"无意于佳","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等一系列的书法理论有力的推动了北宋书法的发展。文章试以《黄州寒食诗帖》为出发点,从中挖掘苏轼的书法创作观,以便更好地理解苏轼的书学观点。
李永辉
关键词:黄州寒食诗帖创作观
浅析北魏时期南北书风融合被引量:1
2008年
从书体的角度看,南方楷法得力于行、草颇多。楷法既成,反过来再促进新体行书、草书、今草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各种书体都能风流潇洒。魏碑体以蜕化的八分铭石书为基础,倾斜其体势,加上有"刻风"的渲染,遂成稚拙开张,倔强刻厉的面目。北朝碑版中工美而古质、与魏碑体有所差距的风格,融合南方流美书风后来演化成隋与初唐楷书的主流。楷法弃质而就文,的确是艺术规律和人心所向的结果。
李永辉
清代女性书法的阳刚之美
2023年
清代女性书家的师法风格随着社会思潮和学术风气、书法风尚的变迁而几易其张。清初女性书家受董赵书风为主的传统帖学影响,清中期后又多转向碑版书法。不管风格如何变化,追求厚重豪放之美则是多数清代女性书家共同的审美倾向,贯穿了清代每一个阶段。那么,对其形成原因有必要稍作探究。
李永辉
关键词:女性解放阳刚之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