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斌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清末司法体制改革的前因后果——兼以司法权性质为视角的评价
- 2012年
- 关于中国传统司法的特点,尽管中外学者的论述存在差异,但行政司法合一和对程序的轻视却是其一致的认识,恣意、专断和过度的裁量是其固有弊端。西方列强放弃领事裁判权的允诺、"苏报案"和日俄战争的影响直接催生了清末司法体制改革。改革过程中,相对独立的司法机关——大理院得以建立,通过了一系列诉讼方面的新式法律法规,律师、陪审员、四级三审制等得以引进,司法独立由理念变为现实并扩大了影响,这些变化标志着中国传统司法转型的启动,也为民国的近代司法体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但是,此次司法体制改革主要是在外力的冲击下启动的,不可避免存在着各种阻力和缺陷,清末著名"部院之争"显示了中国司法近代化进程的复杂与艰辛。
- 李旭斌
- 关键词:传统司法改革动因大理院
- 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研究
- “征收之痛,痛彻民心”。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地频频发生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悲剧已经深深触动了政府和民众的神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大痼疾。完善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征收程序,对于避免层出不穷...
- 李旭斌
- 关键词:房屋征收征收程序
- 文献传递
- 试论我国工伤赔偿法律制度之完善——以建筑行业农民工为考察对象被引量:4
- 2012年
- 建筑行业的高风险性与低工伤参保率形成了鲜明对比。造成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率低的主要原因有劳动关系不规范、企业违法成本低、尚未形成有效的惩罚机制,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和权利观念淡漠等。现行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如劳动关系举证困难、工伤索赔程序复杂、成本高、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制度不合理等,使得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往往会遭遇维权困境。因此,应当在法律上针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做出特别规定,实行劳动关系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为未参加工伤保险工伤职工简化索赔程序,实行工伤保险基金预支付制度,完善一至四级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支付制度。
- 李旭斌王泽坤
- 关键词:工伤赔偿工伤保险
- 法院调解的存在逻辑与功能分析——以陕西省某市A区法院为实证考察
- 2011年
- 从清代和陕甘宁边区两种不同的案件案件调解模式来看,其背后成因是司法环境的改变。当代中国的司法环境为面子社会里的人情往来、差序格局下的私人道德、社会失范后的信仰缺失、权力体系内的司法弱小和乡土中国中的法律真空,这使得法院调解在现阶段依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结合对陕西省某市A区法院的实证研究,借鉴棚濑孝雄的过程分析,可以发现法院调解在解决观念型、心理型、"熟人社会"型、矛盾激化型纠纷以及弥补司法能力不足方面,相比于正式审判制度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但是法院调解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弊端也有待进一步规范。
- 李旭斌
- 关键词:调解模式司法环境存在逻辑实证考察功能分析
- 清末修律始末及其评价——从法律移植的视角观察
- 2011年
- 清末修律是在外力因素的推动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和救亡图存为主要目的一个大规模的法律移植过程,标志着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解体。在沈家本的带领下,修订法律馆制定了大量的近代新式法律,但是遭到了礼教派的猛烈攻击,双方的争论焦点是如初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是为"礼法之争"。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生长于一定的文化、经济土壤,它应当是社会中一种比较保守的力量,而不是一种变革的力量。贸然的法律移植因为缺乏风俗习惯的支持而难以实施,从这个角度看,清末修律的失败是必然。我国目前的法制建设应该吸取这一历史教训,立足本国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在实践成熟的基础上循序渐进。
- 李旭斌张伟斌
- 关键词:领事裁判权修律沈家本礼法之争法律移植
- 民事诉讼证据合法性要件之批判被引量:1
- 2012年
- 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要件是目前诉讼法学学界、司法实务界的共识性结论,但对于合法性要件的具体内容,目前学界尚存在较大的分歧。从证据概念及证据的本源意义入手,从逻辑理论和实证分析两个视角对证据的合法性要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合法性不能成为证据的一个特征或构成要件,而是法官在某一事实材料已经成为某一案件的证据之后,综合案件内外各种因素进行价值选择和利益衡量,进而决定是否采纳该项证据的一种证据规则。法律对证据的形式、收集证据的主体、程序和手段等加以规定,仅仅是为了巩固其真实性、关联性,或为了保护其他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或基于其他价值考量,而对于证据本身,并不能用简单的合法或非法标准加以判断并进而肯定或否定其证据资格。否定证据的合法性要件不仅是理顺证据制度逻辑理论上的需要,也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举证负担加重的背景下提高其举证能力和法院全面查清案件事实的需要。
- 李旭斌金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