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一
- 作品数:24 被引量:107H指数:5
- 供职机构: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四川省绵阳市2015-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绵阳市2015-201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绵阳市2015-2018年手足口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8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857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7.32/10万,重症病例54例,占病例总数的0.29%;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和10-11月,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0.85%(7587例)和32.52%(6040例)。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共报告17957例(占96.68%),其中1~3岁组尤为突出(16223例,占87.35%);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12213例,占总病例的65.76%;男性11003例,女性7570例,男女比例为1.45∶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2015-2018年绵阳市共检出肠道病毒阳性标本4690份,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分别为10.77%、25.67%、63.56%。各年份不同类型病原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125,P<0.01)。结论绵阳市2015-2018年手足口病呈隔年高发流行态势,总体呈双峰的季节分布,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重症发生率逐年下降,不同年份优势毒株有所变化。应加强病原学监测,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控。
- 文艳杨小蓉陈果张昭李仕一李永清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儿童
- 绵阳市地震灾区狂犬病流行状况及防控对策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了解绵阳市地震灾区狂犬病流行状况、特征及犬伤后处理措施,为狂犬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绵阳市2007-2008年报告的狂犬病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8年绵阳市共发生15例狂犬病,其中2007年发生8例,发病率为0.155/10万,2008年发生7例,发病率为0.13/10万。2年共死亡15例,死亡率100%。狂犬病平均潜伏期为180.92天,发病到死亡平均时间3.23天。15例病人中,有5例未对伤口进行任何处理,8例到医院或自行处理伤口。仅有2例在犬只伤人后接种了人用狂犬病疫苗,无1例接种抗血清。结论绵阳市地震灾区狂犬病防治形势严峻,当地群众预防狂犬病意识薄弱,今后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 史映红刘昌弟黄川向定全李仕一
- 关键词:地震灾区狂犬病防控对策
- 2017—2020年绵阳市土源性线虫感染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2017—2020年绵阳市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绵阳市以县为单位按地理方位选择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开展监测,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收集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计算感染率。感染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7—2020年绵阳市共监测6054人,检出4种土源性线虫(钩虫、蛔虫、蛲虫、鞭虫),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3.24%(196/6054)。人群总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4,P<0.001)。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的主要虫种不同,学龄前儿童以蛲虫感染为主;农民以钩虫感染为主。结论2017—2020年绵阳市土源性线虫感染处于较低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老人和儿童是寄生虫病感染的重点人群。需多部门共同参与,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进一步降低该类人群的感染风险,以巩固土源性线虫感染的防治成果。
- 陈华吴双张昭史映红李永清李仕一
-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土源性线虫感染土源性线虫病
- 绵阳市猫抓伤致狂犬病死亡调查被引量:2
- 2009年
- 史映红刘昌弟黄川向定全李仕一
- 关键词:狂犬病猫抓伤
- 绵阳市地震灾区某板房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本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提供依据。[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本次疫情暴发发生于1~3月,共发生病例32例,罹患率为4.32%;病例主要发生于3月份,占病例总数的90.63%;平均年龄8.05岁,男女性性别比为1︰1.9。[结论]学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应及时报告,并对病人进行隔离,至隔离期结束才能恢复上课。应急接种麻腮风疫苗是有效控制暴发疫情的综合措施之一。
- 史映红刘昌弟黄川向定全李仕一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地震灾区暴发疫情
- 绵阳市2004~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绵阳市2004~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9年间发生在绵阳市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6年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5起,发病1562例,死亡13例,罹患率4.83%,病死率0.83%。事件分级以一般事件为主,事件类型主要为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每年5~9月为事件高发期,事件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农村和家庭。结论绵阳市应加强夏秋季节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重点应放在学校和农村地区。
- 李永清刘昌弟黄川刘世安李仕一史映红文艳李六林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绵阳市地震极重灾县地震后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了解绵阳市3个地震极重灾县5.12地震后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探索其流行规律,为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绵阳市地震极重灾县从2008年5月13日到12月31日发生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5.12地震后绵阳市各极重灾县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1122例,发病率为137.00/10万,较2007年同期下降21.87%;丙类传染病7种797例,发病率为97.31/10万,较2007年同期下降9.84%。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肺结核、乙肝、痢疾、梅毒、淋病,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结论]绵阳市地震极重灾县法定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何在今后的灾后重建中继续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 向定全史映红刘昌弟黄川李仕一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疫情分析
- 2007-2008年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了解绵阳市2007-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08年绵阳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917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6.99%。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7月份呈现发病高峰(46.49%),以学生(57.22%)、幼托儿童(20.05%)为主,5~9岁占42.48%。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学生及幼托儿童,春季发病较多。
- 史映红刘昌弟黄川向定全李仕一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 绵阳市地震灾区病媒生物控制与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及时掌握地震灾区病媒生物密度变化情况,给灾区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及人兽共患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8年6月13日至10月31日,在地震灾区北川县、平武县、安县和江油市的灾民安置点及其周围环境每周1次监测蚊、蝇、鼠密度。采用目测法测定蚊、蝇密度,采用鼠迹法测定鼠密度,对病媒生物防制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蚊虫平均密度为4.60只/人工小时,较地震前(1.26只/人工小时)上升了265.08%;鼠类平均密度为0.74处/2000m,与历史鼠密度(0.32处/2000m)相比上升了131.25%;蝇类平均密度为0.35只/m2,较地震前(2.47只/m2)下降了85.83%。结论地震灾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及开展化学防治是控制病媒生物的有效措施。
- 李仕一刘昌弟向定全史映红李永清黄川
- 关键词:病媒生物地震灾区
- 绵阳市5岁以下儿童家长手足口病认知情况与EV 71疫苗接种意愿调查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了解绵阳市5岁以下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认知情况及EV71疫苗接种意愿,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在绵阳市按东、南、西和北4个方向分别选取梓潼县、涪城区、安州区和江油市共4个县区,随机抽取5岁以下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817份有效问卷。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5.96%,文化程度高的儿童家长知晓率高,城区知晓率高于乡镇,有手足口病病史的儿童家庭知晓率高。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医院或社区(53.91%),其次为网络(49.81%)、电视(48.66%)。对772位听说过手足口病疫苗的家长进行调查发现,愿意给孩子接种的597位(77.33%)。结论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有所了解,但是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应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工作和EV 71疫苗相关知识的宣教。
- 文艳张昭杨小蓉李仕一李永清
- 关键词:手足口病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