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源
- 作品数:25 被引量:243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红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红霉素明胶微球,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明胶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戊二醛为交联剂,span80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与处方,并对其形态学性质和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所制得的红霉素明胶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5.29μm,载药量(7.23±0.42)%,包封率为(85.6±1.2)%。体外释药结果可以用Higuchi方程拟合。结论红霉素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 朱源陶益龙王素革辜正一
- 关键词:红霉素明胶微球缓释
- HPLC-荧光检测法研究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分布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研究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α-萘酚为内标,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2mol·L-1磷酸二氢铵-冰醋酸(52∶5∶43∶0.6),流速:0.9mL·min-1;荧光检测器λ(Ex)=246nm;λ(Em)=555nm。结果小鼠尾静脉给药后,在规定时间取样,测定阿霉素在小鼠血浆、心、肝、脾、肺、肾中的浓度。与普通阿霉素注射剂相比,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对肝的靶向性明显提高。结论所建HPLC用于阿霉素体内分布研究结果良好,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和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具有良好的肝脏靶向性;与白蛋白纳米粒相比,半乳糖化白蛋白纳米粒的肝脏靶向性进一步提高,具有自身被动靶向和受体介导的主动靶向的"双靶向"特征。
- 童珊珊王旭波丁妍朱源余江南徐希明
- 关键词: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
- 水飞蓟宾脂质体包封率及其水飞蓟宾含量测定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建立一种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飞蓟宾脂质体包封率及脂质体中水飞蓟宾含量。方法 :水飞蓟宾脂质体溶液经SephadexG10 0 柱分离后 ,以水飞蓟宾一阶导数紫外扫描图谱在 2 77nm和 2 94nm处出现的特征峰和特征谷的振幅ΔA进行定量。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5~ 3 0 .0mg·L- 1(r =0 .9998) ,回收率为10 1.7% ,精密度为 1.8%。采用该法测定药脂比为 0 .0 2~ 0 .0 6的水飞蓟宾脂质体 ,包封率为 65.1%~ 83 .0 % ,脂质体中水飞蓟宾平均含量为 760 .4mg·L- 1(n =4)。结论 :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准确、简便 。
- 余江南徐希明朱源高昊
- 关键词:包封率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
- Soluplus~在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制备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溶剂法或熔融法制备以Soluplus为主要载体材料的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及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固体分散体的结构,并测定了原药及不同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得的固体分散体均显著增加了原药的溶解度及体外溶出,且随载体用量增加,增加幅度增大。溶剂法制得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2 h溶出率比熔融法制品更高;处方中加入适量泊洛沙姆188可增大熔融法制品的溶出率。
- 朱源訾鹏陈冰洁顾佩佩辜正一
- 关键词: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霉素在小鼠血清中的含量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对小鼠血清中阿霉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以便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建立了以α 萘酚为内标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并对用药后小鼠血清中的阿霉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血清样品用氯仿 甲醇 ( 4∶1)混合液 1ml提取后进样。色谱柱 :Nova pakC1 8柱 ( 3 .9mm× 15 0mm) ,流动相 :甲醇 乙腈 0 .0 1mol·L- 1 NH4H2 PO4 冰HAc( 4 0∶10∶5 0∶0 .6 ) ,检测波长 :2 33nm。线性范围 :0 .1~ 10 .0 μg·ml- 1 ,r =0 .9994。结论 :该法快速、简便 ,内标价廉、易得 ,适于临床药物浓度监测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 童珊珊余江南徐希明杨琴沈玉萍朱源
- 关键词:HPLC阿霉素药物动力学
- 水飞蓟宾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鼠体内分布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探索水飞蓟宾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同时考察其形态、大小及鼠体内分布。方法:采用薄膜乳化高压均质技术制备的水飞蓟宾脂质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灌胃给药后血及肝、脾、肺、肾、脑、心、胃中的水飞蓟宾。结果:水飞蓟宾脂质纳米粒扫描电镜多呈圆形,光子相关光谱测得其平均粒径为148.9 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7,体内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与市售制剂相比,脂质纳米粒可显著减少水飞蓟宾在胃中的滞留,增加其在血及肝中的分布,肝靶向指数为1.81。结论:本法所制脂质纳米粒口服给药后可增加水飞蓟宾的肝位蓄积,无疑有助于肝炎的临床治疗。
- 徐希明李强朱源沈松沈珠余江南
- 关键词:水飞蓟宾脂质纳米粒
- 同轴静电喷涂法制备核壳靶向示踪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微球
- 2024年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 IL-2)具有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潜能,可用于治疗肺癌。然而,rh IL-2半衰期短,生物活性不稳定,需要将其载入微球中进行缓释给药。本研究采用同轴静电喷涂技术制备了载rh IL-2的核壳微球。以量子点为示踪材料,核层用壳聚糖做载体包裹rh IL-2和量子点偶联物,壳层采用透明质酸做载体制备核壳复合微球。采用单因素法对载体浓度、电压、针孔内径、喷雾流量等因素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同轴静电喷雾法制备核壳微球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制备的核壳微球粒径在1.2–2.0μ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8.39%±1.96%和19.58±2.76μg/mg。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微球释放效果较好,无突释现象。该制剂的生物学活性实验表明,核壳微球中的rh IL-2与游离蛋白药物具有相同的作用。体内成像分析也显示微球具有主动靶向性。本研究为rh IL-2靶向缓释微球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朱源许佳琦陈小艳冯颖淑Caleb Kesse Firempong何海冰何海冰
- 关键词:微球
- 常用辛香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4年
- 辛香料植物的应用历史悠久,遍布世界各地。除之于食品烹调的调味作用外,其药用价值也常为人们津津乐道。辛香料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现有研究显示其在抗氧化、抑菌、抗肿瘤及调节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国内外辛香料个体研究日益增多,而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尤其是其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仍不多见的现状,该研究对近几年常用辛香料的化学成分和上述药理活性方面所涉及的系统研究成果和有代表性的个体作用机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从中归纳出具有药用前景的辛香料类化合物,如胡椒碱、姜黄素、京尼平苷、桂皮醛、桂皮酸、芳樟醇、甲基胡椒酚、紫苏醛、丁香酸和藏红花素等,为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该类植物提供依据。
- 孙超男朱源徐希明余江南
- 关键词:辛香料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 负载辣椒碱的羟基磷灰石/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研究
- 2020年
- 目的制备负载辣椒碱的羟基磷灰石/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开展其体外性质评价及大鼠口服药动学研究。方法以正硅酸四乙酯制备负载辣椒碱的羟基磷灰石/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通过载药量、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考察纳米粒基本性质;考察载药复合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口服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优处方载药量达19.5 mg/100 mg;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证明二氧化硅对复合纳米粒具有良好包覆作用;体外释药研究表明,在pH 1.2盐酸溶液、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最优处方复合纳米粒均可增加辣椒碱的体外累积释药率,分别达89.01%,65.43%。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最优处方复合纳米粒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1546.1%。正硅酸四乙酯用量增加,降低药物释放和体内血药浓度。结论羟基磷灰石/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有效传递体系。
- 余剑吟廖有武顾正清朱源
- 关键词:辣椒碱羟基磷灰石二氧化硅纳米粒药动学
- 药物制剂创新趋势下的高校教学思考——以“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为例被引量:6
- 2020年
- 药物制剂创新的核心是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创新。在全球药物制剂创新的大潮下,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依赖于相关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需加强对相关课程"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的重视程度,才能为我国创新制剂的研发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
- 屈阳辛渊蓉朱源
- 关键词:药物制剂药用高分子材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