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雯
- 作品数:14 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纱帽山滇文化墓地颅骨的人类学特征被引量:8
- 2014年
- 本文对云南宜良纱帽山滇文化墓地出土的颅骨进行了多项测量及非测量连续性性状观察。根据颅骨形态特征,纱帽山组古代居民应归入亚洲蒙古人种,并与东亚蒙古人种具有最多的一致性。通过与古代对比组对比发现,纱帽山组与时代较为接近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瓦窑沟组关系最为密切,与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火烧沟组关系较近。
- 曾雯潘其风赵永生朱泓
- 关键词:颅骨体质人类学滇文化
- 常见古代人类骨骼标本在博物馆中的价值
- 2016年
- 常见古代人类骨骼标本是相对于稀有的古人类化石标本和保留软组织的人类标本(主要为干尸和湿尸)来说的,一般出土于考古遗址,受年代久远和埋藏条件的影响人体软组织已经腐化殆尽,仅以骨骼形式保存下来的一种特殊的文物标本,而且皆属于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即晚期智人。
- 赵永生曾雯
- 关键词:古人类标本骨骼博物馆干尸
- 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2011年的发掘被引量:32
- 2012年
- 对哈民忙哈遗址进行的第二次发掘共清理出房址29座、灰坑10座、墓葬3座以及环壕1条,出土陶器、石器、骨角蚌器、玉器等1000余件。此次发掘,发现了房屋木质结构痕迹,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并清理出史前时期的房顶梁架结构。房址内发现众多的人骨遗骸也是史前时期考古中所罕见。
- 吉平朱永刚夏月胜江岩王泽姜仕勋白志强翁进有阿如娜李权郑钧夫包曙光宋贵华董文斌王菁张博王少军许哲吕欣王蒙郑淑敏刘海文肖晓明周亚威曾雯张野
- 关键词:科左中旗史前聚落新石器时代
- 磨沟墓地古代居民头骨的形态学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本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磨沟墓地保存情况良好的295例成年个体进行了头骨形态学的分析,其中283例(男性164例,女性119例)个体来自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距今大约4000-3500年,12例个体(男性7例,女性5例)出自寺洼文化时期的墓葬,大约距今3500-3000年,磨沟组齐家文化居民和寺洼文化居民在体质特征上具有一致性,接近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类型。在与若干近代组和古代组的对比中,磨沟组古代居民则是与代表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组和华南组以及古代组中同处甘青地区的火烧沟组和核桃庄组较为接近。
- 赵永生曾雯王辉毛瑞林朱泓
- 关键词:头骨体质人类学
- 大连王宝山积石墓地出土人骨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王宝山积石墓地,又名王山头积石墓地,位于大连市金州新区大魏家镇后石村西南。1992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系、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发现了8座积石墓,并联合对其中的M5、M7和M8进行了试掘工作,发掘者认为3座墓葬出土陶片绝大部分时代较晚,早期陶片当是混入其中的,推测积石墓应是台山遗址晚期人们的墓地,年代为双砣子文化三期[1]。王宝山积石墓地至晚在汉代就被破坏或盗掘。
- 赵永生王芬刘金友曾雯李新全张翠敏
- 关键词:积石墓
- 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族属问题的生物考古学考察被引量:7
- 2012年
- 喇嘛洞墓地是我国北方地区迄今所见最大的一处以三燕文化墓葬为主的大型墓地。关于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的族属问题,目前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主要有两种意见:"鲜卑说"和"夫余说"。根据喇嘛洞墓地出土人骨的体质人类学、分子考古学以及稳定同位素食谱分析,从生物考古学的视角对喇嘛洞三燕时期居民的族属问题进行综合性考察,结果表明,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的族属很难与鲜卑人直接联系起来。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的主体或许确实是来自第二松花江流域的夫余人,此外还混杂了一部分辽西地区早期土著居民的后裔以及个别的鲜卑人。
- 朱泓曾雯张全超陈山周慧
- 关键词:族属夫余鲜卑
- 新疆哈密拜其尔墓地出土古代人类体质特征初步研究
- 2010年
- 拜其尔墓地发现于新疆哈密市伊吾县吐葫芦乡拜其尔村南的一处戈壁台地上。经考古调查初步推测,共有墓葬500余座。2004年10~11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哈密地区文物局对该墓地进行了第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墓葬40余座。
- 魏东曾雯托乎提·吐拉洪
- 关键词:考古调查考古发掘
- 山东地区清墓中女性居民的缠足现象被引量:9
- 2017年
- 山东安丘牟山水库遗址和广饶十村遗址的清代墓葬中出土了存在足部畸形的3例女性个体,结合历史记载以及近代缠足女性X光照片的对比,推测应为缠足后所产生的现象。通过观察其足部骨骼,总结出缠足畸形在骨骼标本上的几个特点:1)足部骨骼整体纤弱化,以跖骨最为明显;2)跖骨的跖跗关节处以及跗骨出现楔形改变;3)下肢骨肌嵴不发达,骨骼表面较为光滑,胫骨下端前缘出现关节面。缠足组与未缠足组进行对比发现,跖骨是差异最为明显的骨骼,且缠足组的肢骨粗壮度稍弱于未缠足组。
- 赵永生郭林郝导华李宝垒曾雯
- 关键词:缠足足部畸形
- 2004年殷墟大司空遗址出土人骨线粒体DNA研究报告被引量:2
- 2018年
- 对6例2004年殷墟大司空遗址出土人骨进行线粒体DNA研究,共得到6个单倍型归属于4个单倍型类群:B、D、N9a和Z.结合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成果,推测殷墟商代晚期居民人群构成多元。单倍型共享序列人群分布暗示殷墟中小墓居民可能作为华夏族的基底,其基因历经三千年却并未消失,而是在人群交流融合中沉淀下来并且扩散开去。通过本次研究对大司空遗址古代居民遗传特征有了初步认识,但尚待扩大样本量,选用更多种遗传标记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曾雯李佳伟岳洪彬王明辉周慧朱泓
- 关键词:线粒体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