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
- 作品数:22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辽西北沙地核桃楸播种育苗技术被引量:5
- 2016年
- 核桃楸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珍贵阔叶用材树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辽宁有广泛分布。文章主要阐述了辽西北核桃楸沙地播种育苗的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 李红成文博曹宇乔智包茜琳徐贵军
- 关键词:沙地核桃楸山杏育苗
-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病虫害的防治被引量:9
- 2011年
- 叙述了章古台沙地自引种樟子松成功后,在不同时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危害及其防治方法。通过选择最佳种源、培育优良无性系、降低造林和经营密度、营造混交林、合理修枝等措施,结合化学与生物防治,控制林分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
- 董云峰颜景红李红丹迟琳琳曹宇
- 关键词:樟子松病虫害
- 刺榆生物围栏生长特性调查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通过对沙地刺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刺榆生物围栏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由15年生刺榆解析木生长资料分析可知,刺榆的速生期在5~13a,比较适合作为生物围栏的营建树种;对6年生刺榆生物围栏的生长分析可知,不同的立地条件和初植密度,刺榆围栏的生长差异显著,总体生长量由大到小为平缓沙地>缓起伏沙地>起伏沙地,营建密度1m×1m的刺榆围栏比1.5m×1.5m的提早郁闭,与初始速生期保持一致。
- 曹宇
- 关键词:生物围栏初植密度
- 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立地类型植被分布特征被引量:4
- 2018年
- 通过调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林地4种立地类型的植被种类、数量、盖度、丰富度、生物量等因素,分析了其不同立地类型的植被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种立地类型所分布的植被种类数量相仿,其中固定沙地较单一,林下种类相对丰富;就物种多样性而言,固定沙地多样性略低;植被生物量差距较大,最大的是固定沙地,最小的是流动沙地;有机质的积累则是林内较高。
- 安宇宁曹宇迟琳琳刘敏吴德东
-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植被生物量
- 科尔沁沙地5种植物光合、耐旱及越冬现象研究
- 2017年
- 2013—2014年,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辽宁彰武县章古台镇,对3年生叶底珠(Flueggea suffruticosa)、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杠柳(Periploca sepium)、桃叶卫矛(Euonymus maackii)、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等5种植物的光合速率、耐旱性、越冬反应和第2年分枝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物在晴朗日间光合速率为:叶底珠<榆叶梅、小叶鼠李<杠柳<桃叶卫矛;土壤体积含水率4%以下时各植物普遍出现萎蔫反应,3%以下普遍出现落叶;越冬之后,除叶底珠外,其他4种植物基本未出现枯死现象。
- 安宇宁迟琳琳曹宇
-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光合速率干旱胁迫越冬
- 半干旱地区沙地多功能人工混交林营造与可持续经营技术被引量:5
- 2017年
- 通过调查辽宁章古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不同功能人工混交林,总结出沙地人工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模式与可持续经营技术,即:1)在半干旱地区沙地营造人工混交林时,要尽可能多地选择优良乡土树种。2)以辽西北沙地针阔叶树及灌木造林为例,介绍了松树造林技术(2a生松裸根苗覆盖栽植技术、SAP松容器苗培育与造林技术、8~12a生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杨树秋季截干窄带宽距造林技术,灌木培土、截干保活技术与有关试验示范技术。3)系统推介了3种模式:(1)早期的固沙、生态混交模式(针针混交林、针阔混交林)。(2)现代的固沙、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流动、半流动沙地工程或生物围封+草方格+灌木+自然恢复生草、工程或生物围封+沙障+灌木+自然恢复生草2种生态治理模式与固定沙地绿伞等22种用材经济利用混交模式。(3)以樟子松为主的3种混交林模式:在大一间房实验区,于樟子松衰退病块状间伐林地上,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疏林灌草混交林;在三家子实验区,于生长健康的樟子松人工林内增加阔叶、经济树种,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生态经济型混交林,提高林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在万亩林实验区,在樟子松大面积皆伐地上营造沙地第二代樟子松混交林。4)幼林抚育提倡集中在造林后3~5年进行,并采用林农间作等措施与以耕代抚的经营方式达到抚育幼林的目的。5)指出要实现沙地多功能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首先要兼顾到整个沙地生态体系,在宏观上采取统筹的经营措施,使营造的沙地人工混交林在时间空间上有合理的布局。其次,为确保整个人工混交体系持续稳定发挥防护功能,必须使每一片人工林发挥出较佳的效益。6)结合半干旱地区沙地的造林经营现状,分析了沙地人工混交林营造与经营存在的生态建设粗放、经济效益差、科技含量低、现有沙地植被�
- 吴德东安宇宁迟琳琳曹宇梁树军
- 关键词:可持续经营技术
- 沙地平欧杂种榛引种栽培试验初报被引量:4
- 2013年
- 以引进的平欧杂种榛为试材,从生长情况、适应性和结实率等方面,分析不同品系在沙地的引种表现。经过6 a观察,达维、辽榛3号、平欧110、平欧210都未发现冻、寒、霜害,仅发现有少量白粉病和蚜虫危害,无发育不良现象。表明4个优良品系均适合在沙地生长,并开花结实。在章古台及类似地区,有灌溉条件,并有防护林保护的地块,均可栽培平欧杂种榛。
- 李玉航徐树堂白雪峰王浩艾婷婷成文博曹宇杨树军
- 关键词:沙地平欧杂种榛引种栽培
- 不同温度对刺榆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刺榆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的结果表明:刺榆种子在10~35℃均能发芽,最佳发芽温度为25℃,发芽率达90%以上,种子的发芽活力最强。不同温度处理对刺榆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均差异显著,温度的升高能明显缩短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达到最佳发芽温度后,随温度增加而降低。不同温度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排序为25℃>20℃与30℃>35℃>15℃>10℃。10℃、15℃、20℃、30℃和35℃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活力较最佳温度条件分别下降92%、67%、33%、34%和57%。
- 曹宇
- 关键词:种子温度发芽特性
- 科尔沁沙地刺榆水力结构特征对土壤水分环境的响应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比较科尔沁沙地典型生境上生长的刺榆木质部水力结构特征、叶片水分关系与光合气体交换特征,探讨刺榆适应不同土壤水分环境的内在生理机制,为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造林和植被修复的适地适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长在科尔沁沙地丘间低地和沙丘上部2种土壤水分环境中的刺榆为研究对象,从树木水力结构角度,分析不同生境刺榆枝条水分传输效率与安全性的差异,结合叶片水分关系、光合生理特性以及木质部解剖结构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沙丘上部相比,丘间低地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刺榆枝条木质部导管直径较大、水分传输效率(Ks)更高(P<0.05),叶片和枝条水势均更高(P<0.05)。尽管2种生境上生长的刺榆叶片光合碳同化速率无明显差异,但气孔导度(g_(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_(i))明显不同,沙丘上部刺榆的g_(s)更低(P<0.05),WUEi更高(P<0.05)。丘间低地刺榆枝条末端叶面积和边材面积的比值(LA/SA)显著高于沙丘上部(P<0.05),地径、树高和地上生物量等指标也显著高于沙丘上部(P<0.05);但沙丘上部刺榆木材密度更高,抗气穴化栓塞能力更强,水力安全边界(HSM)也较宽(Ψ_(S-md)-P_(50)和Ψ_(S-md)-P_(80)较大)。【结论】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丘间低地生长的刺榆,导管直径较大,水分传输效率更高,可保证较高的生长速率和竞争力;而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差的沙丘上部生长的刺榆,木质部导管直径变小,虽然水分传输效率降低,但有助于获得更强的木质部抗气穴化栓塞能力,从而保证植株能在水分胁迫较严重的生境中长期存活。刺榆水力结构特征随水分生境变化而调整的策略,反映出其较强的抗旱性和适应性。
- 曹宇曹宇安宇宁吴德东安宇宁李红吴德东
- 关键词:水分传输脆弱性水分利用效率
- 浅析金叶榆在北票市城镇绿化中的应用前景
- 2017年
- 金叶榆是我国北方城镇园林绿化的优良彩色树种之一,以其优美的观赏效果和广泛的地域适应性在我国北方城镇绿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金叶榆的生物学特性、繁育方法及应用形式,并对在北票地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曹宇
- 关键词:金叶榆园林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