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凌瑾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2
供职机构:怀化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大学生
  • 3篇教育
  • 2篇道德
  • 1篇大学道德
  • 1篇大学道德教育
  • 1篇大学生社会
  • 1篇大学生社会责...
  • 1篇道德价值
  • 1篇道德价值观
  • 1篇道德教育
  • 1篇道德素质
  • 1篇道德心理
  • 1篇德教
  • 1篇新课程背景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视角
  • 1篇学生发展观
  • 1篇学生社会责任...
  • 1篇以人为本

机构

  • 7篇怀化学院
  • 1篇安顺学院
  • 1篇怀化师专

作者

  • 8篇方凌瑾
  • 1篇刘志伟
  • 1篇唐良
  • 1篇郑亚辉

传媒

  • 2篇广西广播电视...
  • 2篇高教论坛
  • 2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桂林师范高等...
  • 1篇安顺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全球化语境下的大学道德教育
2004年
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面对人类道德挑战 ,大学的道德教育应当积极应对 ,才能在全球化语境中培养出既具有全球意识 ,更具有民族意识的高素质的大学生。
方凌瑾
关键词:道德教育美德教育民族性自我教育道德素质
高等学校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论述了高校办公室的作用和地位,办公室的现代化建设及管理队伍的建设。
方凌瑾
关键词:高校办公室工作政治素质承上启下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被引量:5
2006年
对当前高校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意义、基本内容以及要注意的几方面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侧重点及方法手段。
方凌瑾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
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被引量:1
2013年
文章从心理学的视角系统分析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心理特点,旨在探寻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培养的新途径。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与其道德价值观社会化的过程密切相关。道德心理图式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社会化的内在依据,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核心。我国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遵循大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纲领,开辟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培养的新途径。
方凌瑾刘志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学道德价值观道德心理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专业的适应性分析
2012年
新课程的综合化、人本化、现代化、多元化等特点对教师素质的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师教育专业体系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师教育的专业性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调整与优化传统教师教育专业体系势在必行。
方凌瑾
关键词:教师教育专业适应性
论庄子的“大”“小”观
2012年
运用"以庄解庄"的方法,以《庄子》中的"大"、"小"为切入点,对"大"和"小"的范畴进行界定,从而得出庄子善于用"大"、喜欢用"大"的结论,并阐述庄子的"大""小"观对《庄子》文风的深刻影响。
郑亚辉方凌瑾
关键词:庄子夸张
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打磨现代人才的品质被引量:32
2005年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使个人具备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起到应起的作用的资格,也就是说,把他的个人个性塑造得极为接近社会个性,使他的欲望符合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需要。这种社会角色不仅要有现代人才的品质,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今社会是多元的社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责任观也变得多元化,但不管怎么多元化,社会需要的是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这样人类社会才会文明,才会进步。而今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趋于淡化,这使大学生难以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重大的课题。
方凌瑾唐良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论“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被引量:2
2007年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功能的理性呼唤,是教育由社会功能向本体功能转变的历史必然。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必须由一元走向多元,教育的发展必然从“社会本位”走向“以人为本”。
方凌瑾
关键词:以人为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