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觅
- 作品数:17 被引量:89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被引量:187
- 2011年
- 出口会导致企业生产率提高么?什么因素会影响出口的生产率效应?本文采用2001--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估计了出口的即期和长期生产率效应。我们认为企业出口之前的研发投入可以通过增加企业的吸收能力来提高出口的生产率效应。通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计量方法,我们发现:(1)平均看来,对于首次出口的企业,其出口当年企业生产率有2%的提升,然而在出口之后的几年中这种提升效应均不显著。(2)对于有出口前研发投入的企业,出口对生产率存在着持续且幅度较大的提升作用;但对于没有出口前研发投入的企业,出口对生产率没有显著的提升效应或提升效应短且较弱。(3)出口对生产率的提升效应随企业从事出口前研发年数的增加而提高。
- 戴觅余淼杰
- 关键词:出口
- 关税削减与消费者福利分配——基于进口份额的新视角
- 2025年
- 本文在福利分析中引入进口份额概念,考察了中国加入WTO后的关税削减对城镇居民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收入群体产生的分配效应。结果显示,2000—2006年间的关税削减使居民消费者福利平均提升0.76%,其中最终品和中间品关税削减分别使福利提升0.31%和0.45%。收入越高的家户获得的福利改进越大,关税削减体现出“益富”的特征。高收入家户对最终品更高的进口份额以及对进口中间品更高的依赖程度,是导致关税削减呈现益富性的主要原因。
- 戴觅陈君妍
- 关键词:关税削减消费者福利
- 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定》国有企业出价策略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定》(GPA)被誉为中国的第二次"入世",意味着对世界公平贸易、自由贸易和非歧视贸易的进一步推动。本文探讨了政府采购协议的发展趋势及主要成员国的国有企业开放情况,分析各国关于国有企业纳入政府采购协议出价的法律基础定义。通过理论模型并基于"投入-产出"的方法估算中国将部分国有企业纳入政府采购协议后,进口的变化、国内产出冲击、国企成本节约以及上游行业生产者剩余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加入GPA开放部分国有企业可以减少扭曲,提高社会总的福利水平。
- 海闻李晋戴觅
- 关键词:国有企业
- 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加工贸易的作用被引量:285
- 2014年
- 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在特定行业与所有制中低于非出口企业,存在“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企业—海关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一现象完全是由中国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导致的.在中国,近20%的出口企业完全从事加工贸易,这些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低10%~22%.剔除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就能使我们回到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传统结论中.本文说明区分加工与非加工贸易企业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出口企业的表现至关重要.
- 戴觅余淼杰Madhura Maitra
- 关键词:加工贸易生产率
- 产业异质性、产业结构与中国省际经济收敛被引量:69
- 2015年
- 本文研究了经济收敛在我国不同部门间的异质性特征,并研究了产业结构对我国省际间经济收敛的影响。之前研究普遍发现人均GDP在省际间不存在绝对收敛。本文指出,这一总体性的结论忽略了不同产业在收敛性方面的巨大差异。我们发现,与人均GDP不同,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省际间表现出稳健的绝对收敛特性。工业部门的收敛没有导致整体经济的收敛,原因有两个方面:(1)非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存在收敛。(2)各省份工业化程度不平衡。落后省份工业占比较小,导致工业生产率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小。通过反事实分析我们发现,若缩小各省份之间工业占比的差距,省际间人均GDP即会出现明显的收敛。本文结论说明产业结构在解释我国地区经济收敛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优化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推进落后地区工业化进程有助于缩小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 戴觅茅锐
- 关键词:Β收敛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
- 本地化成本、不完全传递与最优关税——以中国汽车行业为例
- 2024年
- 本文结合汽车价格、销量和配置数据,采用随机系数离散选择模型估计了每款进口汽车的本地化成本及关税不完全传递率,并在此基础上量化了最优关税及其福利效应。研究发现:本地化成本占进口汽车总成本的41.61%,关税对价格的传递率为69.56%。基于估计模型的反事实分析表明最优统一关税税率为85.38%,与中国加入WTO前长期居高不下的关税较为接近。执行这一税率可以使2018年上半年社会福利增加2.55%。最优差异化关税分布在17.12%—298.13%不等,执行这一关税可以使2018年上半年社会福利增加2.80%。
- 冯笑王永进戴觅
- 关键词:最优关税
- 汇率、产品质量与出口价格被引量:91
- 2015年
- 基于高度细化的企业-产品层面中国海关出口交易数据,本文考察了2000-2006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几乎不受汇率冲击的影响,这意味着汇率的出口传递效应接近于完全,即中国的出口企业产品定价基本遵循生产者货币定价(PCP)原则。同时,中国出口商对高收入国家的出口价格比对中低收入国家的出口价格有更高的汇率弹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产品质量是解释以上现象的重要原因。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会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上升:产品质量每提高1个标准差,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会上升5.85个百分点。因此,低质量的出口产品很容易呈现出较高的汇率传递性。与文献中的生产率渠道与中间品进口渠道相比较,我们发现质量因素具有更高的解释力度。本文的稳健性检验印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 王雅琦戴觅徐建炜
-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产品质量
- 悖论来自何处?被引量:5
- 2015年
- 总体来说,笔者基本认同《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研究综述》在文中所提到的观点,仅针对悖论的来源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以期与作者共同讨论。
- 戴觅
- 关键词:生产率悖论出口
- 中国企业层面有效汇率测算:2000~2006被引量:48
- 2013年
- 企业在进出口地区结构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使得即使在同一时期内,不同企业可能面临截然不同的汇率变动与风险。本文利用2000—2006年企业一交易层面的海关贸易数据,测算了中国企业层面的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并进一步测算了企业层面汇率风险的衡量指标:企业有效;12率的波动性。研究发现:(1)有效汇率变动在企业间存在巨大差异,尽管加总有效汇率在2000~2006年总体呈现贬值趋势,但是有57%的企业实际上面临了有效汇率升值。(2)行业内差异解释了企业层面有效汇率差异的绝大部分,因此在基于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中,即使采用行业层面有效汇率也会导致较大的估计偏误。(3)企业有效汇率波动与企业出口地与进口地数目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出1:2地与进口地的多元化有助于分散企业的汇率风险。
- 戴觅施炳展
- 关键词:有效汇率汇率波动
- 人民币汇率如何影响员工收入?被引量:19
- 2016年
- 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对国内企业产生不利的需求冲击,那么员工收入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呢?企业是否会通过降低员工收入来转嫁这种不利冲击呢?本文首先构造一个理论模型,分析汇率变动对员工收入的影响,发现汇率升值会通过进口竞争、出口收益和进口成本三种不同的渠道影响员工收入。然后,我们利用2000—2006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样本验证理论机制。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1%将会导致员工工资下降1%,其中,进口竞争效应导致下降0.6%,出口收益效应导致下降0.5%,进口成本效应造成上升0.1%。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收入的汇率弹性在不同类型的企业(生产率差异、所有制差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汇率调整还影响企业间的员工收入差距。
- 徐建炜戴觅
- 关键词: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