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印明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胸部CT成像测定右主支气管长度预测左肺大泡切除术行右肺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和分析胸部CT成像测定右主支气管长度预测左肺大泡切除术患者行右肺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行胸腔镜左侧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根据胸部CT成像测定右主支气管长度分级分为A组(分级I~Ⅲ级)和B组(分级Ⅳ~Ⅴ级),每组各25例患者。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测定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单肺通气后肺萎陷效果一般,且肺萎陷分级高于B组,P <0.05;A组术中使用纤支镜调整支气管导管位置例数、术后出现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气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 <0.05。结论:胸部CT成像测定右主支气管长度为Ⅲ级以下的左肺大泡切除术患者行右肺单肺通气后,单肺通气效果差于右主支气管长度为Ⅲ级以上的患者。
- 赵振儒刘忠王馨胡杰彭印明王本奇
- 关键词:右主支气管肺大泡切除术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
- 术前不同CT测量方式对指导双腔支气管插管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CT平扫及重建分别应用于指导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效果,并分析气管内径与患者一般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择期肺叶切除的患者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扫组(n=27)和重建组(n=26),两组患者均于麻醉前行CT检查支气管情况,平扫组采用CT平扫法进行测量,而重建组则采用CT重建法进行测量,而后根据测量结果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合适程度评价指标情况,插管并发症之间的差异。对患者通过重建测量出的气管内径与其身高、体重、年龄和BMI等一般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建组LT1、PT1及APP显著低于平扫组,插管1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平扫组(P<0.05),重建组患者插管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平扫组(P<0.05);重建组胸廓入口处、主动脉弓处以及气管最狭窄处气管内径值显著高于平扫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身高与气管四个位置的内径呈正相关(P<0.05)。结论CT重建应用于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型号的选择,能有效提升术前气管导管选择型号合适程度,并有效减少插管并发症;患者身高与气管内径呈显著正相关。
- 赵振儒王馨胡杰彭印明孙艳斌王本奇
- 关键词:CT重建肺叶切除术
- 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拟行全身麻醉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插管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插管前后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两组的单肺通气时间和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插管尝试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插管后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小(P<0.05)。两组插管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小(P<0.05)。观察组术后24h声嘶及术后24h咽喉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好,且对应激反应的刺激较弱。
- 王本奇赵振儒王馨胡杰彭印明
- 关键词:胸部CT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应激反应单肺通气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中死亡一例被引量:7
- 2008年
- 彭印明邢景祥徐悦利
-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中死亡腰硬联合麻醉心肺功能
- DNA修复基因多态与食管癌风险、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 刘建伟雷威彭印明乔丽华郑秀琴张文斌等
- 食管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为提高临床对食管癌的认识。该研究阐明了DNA修复基因XRCC1、XPC与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并确定XRCC1Arg194Trp和Arg399Gln多态与食管癌临床病理TNM分期及区...
- 关键词:
- 关键词:食管癌恶性肿瘤DNA修复基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
- 肌间沟神经阻滞致全脊髓麻醉并引发应激障碍1例
- 2013年
- 患者,女性,40岁,体质量55kg,既往体健.拟肌间沟神经阻滞下行右鹰嘴陈旧性骨折钢板取出术.患者术前一般状况良好,各项检查正常,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多功能监测,心率(heart rate,HR)85次/min,血压(blood pressure,BP)116/62mmHg,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97%.局麻药选2%利多卡因10mL与0.75%罗哌卡因10mL的混合液,穿刺点取右前、中斜角肌间沟顶点,颈6横突水平处进针.因多次试穿未探及异感,遂改为水平方向进针,深入3cm 时前臂出现电击样感觉,回吸未见血液及脑脊液后开始注射药液,患者即刻出现前臂麻木,伴剧烈恶心、
- 彭印明邢景祥王磊
- 关键词:神经阻滞脊髓
- 全麻下误输异型血致严重溶血反应抢救成功1例
- 2006年
- 患儿,女,5岁,体重21kg,血型报告:A型Rh(+)。患先天性脊柱裂脊髓栓系综合征,拟在全麻下行骶管减压脊髓栓系松解术。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气管插管,IPPv控制呼吸,腹卧位下开始手术。85min后累计失血160ml时,缓慢输入A型Rh(+)红细胞。输血10min后心率由100次/min降至次64/min,血压由110/70himHg(1mmHg=0.133kPa)降至50/38himH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由100%降至92%,同时气道压由1.3kPa升至3.0kPa,两肺听诊未闻及异常,无皮疹出现,体温正常。
- 彭印明邢景祥宋丽英
- 关键词:误输异型血抢救成功全麻脉搏血氧饱和度静吸复合麻醉气管插管
- 体外循环下巨大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体会
- 2004年
- 彭印明刘忠闫皓
- 关键词:置换术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PB
- 超声引导下0.375%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麻醉效果观察
- 2023年
- 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应用超声引导0.375%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的麻醉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60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分到S组和C组,每组30名。S组行超声引导下0.375%罗哌卡因ES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C组行全凭静脉麻醉。比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4h恢复质量(QoR-15)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S组术后1h(T0)、术后6h(T1)、术后12h(T2)、术后24h(T3)静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S组24h恢复质量(QoR-15)评分较C组明显升高(P<0.05);S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C组明显缩短(P<0.05);S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C组降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0.375%罗哌卡因ES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QoR-15评分高,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王建雄刘贤王亚楠阎皓彭印明
-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超声引导镇痛
- 抑肽酶致术中心跳骤停1例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彭印明邢景祥
- 关键词:抑肽酶过敏反应心脏停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