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掌权

作品数:18 被引量:417H指数:6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污染
  • 1篇地裂缝
  • 1篇地数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水化学
  • 1篇地下水水化学...
  • 1篇电工学
  • 1篇电工学教学
  • 1篇电工学实验
  • 1篇电阻率
  • 1篇需水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灾害
  • 1篇折射率
  • 1篇塞曼效应
  • 1篇山地
  • 1篇生态
  • 1篇生态需水

机构

  • 17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绥德中学
  • 1篇宝鸡市环境保...
  • 1篇宝鸡市水利水...

作者

  • 17篇张掌权
  • 4篇甘卓亭
  • 3篇周旗
  • 2篇窦春升
  • 2篇李美娟
  • 1篇刘惠清
  • 1篇范拴喜
  • 1篇张蓓蓓
  • 1篇王兵
  • 1篇马莉
  • 1篇韩景卫
  • 1篇刘文兆
  • 1篇屈康庆
  • 1篇周正朝
  • 1篇周云波
  • 1篇岳喜成
  • 1篇刘引鸽
  • 1篇吴洪才
  • 1篇赵景波
  • 1篇万红莲

传媒

  • 9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河南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人民黄河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4
  • 4篇2000
  • 1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集中供暖区大气PM_(2.5)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 研究集中供暖区大气PM2.5的现状、动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3月利用E-BAM粒子监测仪连续监测了宝鸡市建成区的大气PM2.5浓度,结合气象因子、燃煤锅炉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生产总值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宝鸡市大气PM2.5在非供暖期(4月~10月)污染程度较轻,供暖期(11月~翌年3月)污染程度较重;燃煤锅炉烟尘对PM2.5的贡献率约为10.9%;PM2.5浓度与日均湿度正相关,与日均温度、日均大气压负相关.结论 集中供暖区供暖期(11月~翌年3月)是治理PM2.5污染问题的关键期.
徐衡罗俊玲张掌权
关键词:PM2
电工学教学有必要引进PLC
2000年
配合实验教学改革,结合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电工学教学、实验现状,论述了引进PLC的必要性和引进方法。
张掌权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
陕西省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总产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对1978年以来陕西省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的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呈持续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其次为建设用地、灾毁等;粮食总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粮食总量年变化率与粮食播种面积年变化率、耕地面积减少量和因其导致的粮食减产量变化趋势高度一致,说明耕地面积的减少直接导致粮食产量的减少,耕地资源数量是影响陕西省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的动态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
马莉赵景波张掌权李美娟
关键词:耕地数量粮食产量变化粮食安全
渭河宝鸡段生态需水综合评估
2014年
基于渭河宝鸡段林家村站和魏家堡站的观测资料,分别采用Tennant改进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代表年法(IGAWDU法)和二元水循环法计算渭河宝鸡段的生态需水,结果表明:①Tennant改进法计算4—6月、7—10月和11月—翌年3月三个时段生态需水最低标准分别是8.8、17.1、6.4 m3/s;②IGAWDU法计算平均年生态需水(IGAWDUM)为22.8 m3/s,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年4种典型年的生态需水(IGAWDU-T)分别为28.5、22.9、16.1、10.2m3/s;③二元水循环下的生态需水比例Ea=46.4%,污径比bw=0.29,表明渭河宝鸡段水量和水质均不达标。
洪娟甘卓亭张掌权周旗张盼峰刘惠清
关键词:生态需水
渭河宝鸡市区段洪水灾害风险预测研究——以下马营渭河生态园为例
2017年
选取宝鸡市区段下马营渭河生态园河段W1—W4处实测点,利用三维扫描仪、测深仪、激光测距仪和GPS对河道横断面精确测量,并结合相关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区段下马营渭河生态公园河段受区域降水、河段上下游河道宽窄变化、最大过水流量和现状河床条件的影响,导致局部河段发生洪水灾害;在河流泥沙淤积作用下,受河道泄洪能力影响,W3处不能承受100年一遇洪水,可能引发洪水灾害;渭河生态公园建设中对河漫滩地绿地改造不影响蟠龙大桥的过洪能力;洪水灾害已经开始威胁城市安全,为确保宝鸡城市安全,对渭河宝鸡市区段洪水灾害风险预测研究已经势在必行.
万红莲朱婵婵宋海龙张咪张掌权
关键词:洪水灾害
宝鸡渭北冰雹成因及其对策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冰雹是一种局地范围的灾害性天气,宝鸡渭北地区冰雹灾害非常严重,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根据宝鸡渭北地区冰雹分布及地理环境的特征,分析了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对冰雹的影响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方法将冰雹发生频率与地理环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垫面的热力非均匀性是冰雹强度增加的主要因素。结论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植树造林和改良土壤以及减弱上游冰雹形成因素的对策。
刘引鸽张掌权惠崇江
关键词:冰雹减灾对策
宝鸡市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分析研究宝鸡市环境监测站2003年监测的有关水污染资料和数据,探讨宝鸡市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中所遇到问题和应对措施。方法对宝鸡市环境监测站2003年公布的相关数据分析和整理。结果全市水污染比较严重,水质达三类标准占55%以上,污染物主要为氨氮,占42.6%,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渭河流域,尤其是渭河常兴桥断面的氨氮浓度达1.36 mg/L、化学需氧量浓度高达29.76 mg/L。结论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解决其途径的初步方案。
王兵张掌权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水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进展被引量:339
2010年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环境污染中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国内外提出了众多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笔者将其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为以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奠定基础;综述了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几何均值综合评价模式、污染负荷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沉积物富集系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模糊数学法、灰色聚类法、基于GIS的地统计学评价法、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环境风险指数法等国内外典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及模型,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之处和适用范围;通过分析表明各种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在评价中要对实测数据样本点进行充分分析,反复试验比较,结合评价的目的和侧重点选择较优的方法。最后提出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同时,应该从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着手,开发生物评价法。
范拴喜甘卓亭李美娟张掌权周旗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凤县山地不同海拔高度风场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凤县山地不同海拔高度风场特征,为开发利用秦岭山区的风能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在不同海拔高度建立风能加密观测站,进行连续平行观测获取数据,按照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数据对比方法对不同海拔高度风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凤县境内的风速风向不仅受到大气环流、大尺度天气背景的影响,而且和大地形、中小地形密切相关,平均风速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加大;季节变化中,冬春季风速较大,夏秋季风速较小;不同海拔高度平均风速日变化差异明显,高海拔站与中、低海拔站平均风速日变化呈现反相位,并且在中、高海拔站间风速出现负切变现象;风向受地形影响,不同测点差异明显。
顾颖聂义军张掌权
关键词:海拔高度风场特征
渭北塬区不同龄苹果园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以渭北塬区塬面5、10、15和20龄苹果园为对象,距树干1.0、1.5、2.0 m处用土钻法分层采集0—30 cm土样,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平行测定土壤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分析不同龄果园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与土壤碳、氮、磷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真菌数量随树龄增大而增加,龄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农田相比,各龄果园放线菌数量及5龄和20龄果园细菌数量偏低,10龄和15龄果园细菌数量偏高;各龄果园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就相同深度土层而言,真菌数量随果园年限增大而增加,细菌则以10龄和15龄果园较多,同深度土层的放线菌龄间差异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在沿树干向外的径向水平方向上,真菌数量随果园年限的增加相应增多;10龄和15龄果园土壤细菌和放线菌高于5龄果园和20龄果园。5龄果园土壤总氮有沿树干向外、沿表层向下逐步降低的趋势,果园从5龄经10龄到15龄,其"高氮点"则逐步向外、向下移动。塬区果园土壤C∶N比偏低。
甘卓亭张蓓蓓张掌权周旗郑晖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渭北旱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