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荣 作品数:14 被引量:100 H指数:6 供职机构: 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乙型肝炎病人和社会人群对乙肝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人和社会人群对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AP),分析乙型肝炎传播危险因素,为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乙型肝炎病人50人、按1︰2比例抽取社会人群100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公共场所划伤皮肤、非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是乙肝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HBsAg感染与乙肝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有关(P﹤0.05)。[结论]病人对乙肝传播的认识尚有误区,主要表现为病人高估了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作用而低估了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的危险因素。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乙肝的防治,而且易于引起盲目的恐慌和对乙肝病人的歧视。应加强对乙肝病人及全人群进行乙肝科普知识的宣传,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对乙肝的综合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殿海 张守荣 赵建海 陈园生 张永基 马小军关键词:乙型肝炎 不同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3 2008年 目的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和对照人群预防乙肝的认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分析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传播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乙肝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乙肝患者50例,按1∶2比例抽取社会人群100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公共场所划伤皮肤、非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是HBV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感染与乙肝预防KAP有关。结论乙肝患者高估了日常生活接触的传播作用,而低估了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乙肝科普知识的宣传,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张守荣 赵建海 张永基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青海省2006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结果分析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对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实施结果进行分析,为迅速降低麻疹发病率和开展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供对策依据。方法:分析强化免疫期间的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和强化免疫后的麻疹监测系统和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结果:本次强化免疫实际接种1 100 315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接种后麻疹发病数明显减少,近1/3为风疹;2006年7月—12月麻疹监测系统数据显示,目前88%的麻疹病例发生在8月龄~14岁,病例32%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高质量MV强化免疫能够迅速降低麻疹发病;目标人群的确定必须结合当地流行病学监测资料;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以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保证>95%接种率是活动的前提目标;必须针对可能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好充分准备;在提高常规免疫服务质量的情况下,每(3~4)年仍需开展后续强化免疫。 张守荣 赵建海 朱向路 张永基 马小军关键词:麻疹疫苗 强化免疫 青海省实施小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项目血清学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青海省小学生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和健康教育项目,提高全省儿童HepB覆盖率,为制定HepB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儿童进行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检测,了解HepB免疫学效果。结果 333337名儿童接种了10μg(微克)重组HepB(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全省报告全程接种率97.51%,调查接种率99.02%,免疫后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in,Anti-HBs)阳性率94.94%。385名免疫前Anti-HBs阴性儿童,免疫后Anti-HBs阳转率95.32%。免疫前、后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23,P<0.001)。结论青海省实施小学生HepB接种和健康教育项目加速了预防控制乙肝步伐,为预防和控制乙肝起到了推动作用。 阿克忠 马小军 张永基 张守荣 巴文生 李连伟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血清学效果 健康教育 青海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质量评价 目的 分析青海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质量,科学评价青海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依据青海省地域特点将8个州(市)分为城市、农区、牧区,在每层中选择一个乙肝报告高发县,调查辖区所有18家有乙肝报告... 阿克忠 郝增平 马小军 张守荣 张永基 贾有菊 马艳梅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青海省2006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总结青海省2006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探讨消除麻疹策略。方法综合分析MV强化免疫现场调查资料、评估报告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结果青海省2006年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1 100 315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锐减;漏卡儿童和零剂次免疫儿童主要分布在个别地区8~11月龄婴儿中。结论青海省2006年MV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显著降低;但某些地区常规免疫服务质量如不能明显加强,需考虑4~5年后开展MV后续免疫。 张永基 张守荣 胡苑笙 阿克忠 赵建海 余文周 左树岩 Yoshihiro Takashima 石西安关键词:麻疹减毒活疫苗 强化免疫 125名抗-HBc阳性小学生接种(CHO细胞)乙肝疫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抗-HBc阳性小学生和对照人群接种CHO乙型肝炎疫苗效果,分析自然感染人群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强度,为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乙型肝炎病毒自然感染者(抗-HBc阳性)125人,按1︰1比例选取同一班级,性别、年龄相同未感染过乙肝病毒,同时未接种过乙肝疫苗125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清学观察。结果抗体总阳转率为85.6%,其中实验组80.8%,对照组90.4%。实验组几何平均浓度(GMC)为7087.02IU/ml,对照组6517.88IU/ml;免疫后1个月两组之间抗体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0.01﹤P﹤0.05)。分年龄组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岁(χ2=3.38,P﹥0.05)、9~10岁(χ2=1.55,P﹥0.05)、11~12岁(χ2=0.00(校正),P﹥0.05)。结论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未感染过乙肝病毒人群接种效果较好。几何平均浓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可能与免疫记忆有关。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接种1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免疫后均能产生良好效果,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时不应当将感染人群排除在外。 张守荣 赵建海 张永基 马小军关键词:抗-HBC阳性 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效果 2006年—2015年青海省麻疹流行病学档案分析 2021年 目的:收集并整理2006年1月—2015年12月青海省麻疹档案资料,分析麻疹流行特征,结合消除麻疹行动目标,查找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建议。方法:各年度麻疹病例通过各医疗机构就诊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常规监测,将病例信息上报至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按发病日期选取2006年1月—2015年12月青海省各(州)市麻疹临床确诊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1月—2015年12月青海省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 683例,年均发病率10.27/10万,2015年发病率最高,为31.50/10万,2012年发病率最低,为1.16/10万。结论:由于麻疹发病率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导致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警惕性放松,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下降,免疫空白人群积累,导致2015年麻疹发病率急剧上升。随即开展了含麻疹成分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一步免疫规划工作仍然以牧业区为重点。 李香兰 张守荣 杨雪琴 马小军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 档案 青海省2006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质量分析 2013年 目的总结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分析工作质量。方法对8月龄~14岁儿童均接种一个剂次(0.5ml)麻疹疫苗。利用强化免疫调查资料、报告资料和全省麻疹发病率,进行年龄队列与发病关系分析;结果实际接种率>96%,通过对青海省年鉴公布的人口资料估算,接种率>88%以上。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资料比较,1~6岁儿童实际接种人数>同年龄组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人数;结论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关键环节包括政府支持、社会动员、细致的培训和清晰的物流是前提保障,此次麻疹强化免疫达到了预期目标。 朱向路 张守荣 张永基 赵建海关键词:麻疹疫苗 强化免疫 不同民族小学生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前后抗-HBs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民族儿童接种1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表面抗体阳转率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经过筛选的调查对象进行乙肝疫苗免疫前后血清学检测,观察乙肝疫苗接种前后抗-HBs阳转率和抗体浓度变化。结果免疫接种前抗体总阳性率为34.49%,全程接种1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后,抗体总阳性率为97.82%,免疫前不同民族之间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6,P﹤0.01);免疫后各民族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1)。结论各民族儿童接种1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免疫后均能产生良好效果,不存在民族差异。 张守荣 赵建海 张永基 马小军 王卫军关键词:不同民族 乙型肝炎疫苗 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