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胸腺
  • 14篇重症肌无力
  • 14篇无力
  • 14篇肌无力
  • 13篇切除
  • 12篇手术
  • 11篇胸腺瘤
  • 11篇腺瘤
  • 10篇胸腺切除
  • 9篇肿瘤
  • 8篇切除术
  • 7篇胸腺切除术
  • 6篇胸腺切除治疗
  • 6篇胸腺肿瘤
  • 6篇术后
  • 6篇切除治疗
  • 6篇腺肿瘤
  • 5篇手术治疗
  • 4篇胸骨
  • 4篇预后

机构

  • 33篇复旦大学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8篇江西省人民医...
  • 8篇吉林大学第一...
  • 8篇青岛大学医学...
  • 8篇四川大学华西...
  • 8篇郑州大学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浙江省肿瘤医...
  • 8篇上海市胸科医...
  • 8篇四川省肿瘤医...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40篇庞烈文
  • 19篇陈志明
  • 18篇马勤运
  • 18篇陈刚
  • 13篇陈佶
  • 9篇朱勇俊
  • 8篇于振涛
  • 8篇谭黎杰
  • 8篇韩泳涛
  • 8篇傅剑华
  • 8篇张仁泉
  • 8篇王允
  • 8篇陈和忠
  • 8篇柳阳春
  • 8篇陈克能
  • 8篇崔有斌
  • 8篇陈椿
  • 8篇周鑫明
  • 8篇方文涛
  • 8篇沈毅

传媒

  • 11篇复旦学报(医...
  • 8篇中国肺癌杂志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华胸部外科...
  • 1篇上海医药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上海实验动物...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9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危象发生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危象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确诊为MG患者进行胸腺切除术101例患者的资料。对性别、年龄、术前危象史、Ossermen分型、激素使用时间和剂量、非口服止痛药、术前心电图、血红蛋白、白蛋白、肌力、伴随免疫疾病;手术及麻醉时间、切口方式、切除范围、胸腺瘤、病理类型、输血和病程;术后最高体温、肺部感染、术后第2天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突触前膜受体抗体(PrsmRab)、连接素抗体(Titinab)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出现MG危象29(28.7%)例。危象的发生与伴随免疫疾病、Ossermen分型、术后肺部感染、术前危象史和年龄因素有关。结论:伴随免疫疾病、OssermenⅡb型及以上、术后肺部感染、术前有危象史和大龄患者均易发生术后危象。
陈佶庞烈文陈志明马勤运陈刚黄杰春郝振华朱勇俊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危象
第二肋间横断胸骨小切口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被引量:3
2007年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胸腺的异常有极大的关系。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早期施行手术,经典的纵劈胸骨下胸腺切除术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随访结果,但是对胸腺切除术而言,这样的大型切口显得创伤过大。我院胸外科自1998年以来开始对111例不伴胸腺瘤或者较小的A至B2型的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了第二肋间横断胸骨的切口,进行胸腺(包括较小的胸腺瘤的)切除,对这些患者进行了疗效随访,对影响症状缓解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一并报告如下。
陈佶庞烈文陈志明马勤运陈刚黄杰春
关键词:胸腺切除术重症肌无力切除治疗肋间胸腺瘤随访结果
食管贲门癌切除后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300例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的优缺点和技术要点。方法 复习近年在我科接受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的 3 0 0例患者的病史 ,记录所发生的并发症和有关因素。结果 本组病人全部采用吻合器重建食管。术后吻合口瘘 8例 ,吻合口出血 2例 ,胸腔出血 1例 ,乳糜胸 1例 ,吻合口狭窄 4例。除 1例吻合口瘘死亡外 ,其余均康复。结论 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的技术要点包括食管的完整切割、吻合器的旋钮松紧适度、切除的胃圈面积足够大。吻合器对操作医师的技术要求相对低 ,并且耗时少、创伤小 。
庞烈文姚亚其陈志明陆轩马勤运
关键词:贲门癌管状吻合器食管重建
电视胸腔镜与经胸骨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比较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瘤患者行胸腔镜胸腺切除和经胸骨胸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至2014年276例行电视胸腔镜(电视胸腔镜组)、胸骨正中劈开(胸骨正中劈开组)和第二肋间胸骨横断小切口(胸骨横断小切口组)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MG伴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效果。结果电视胸腔镜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术前肺活量预计值、重症肌无力基金会分级和总有效率等数据与胸骨正中劈开组和胸骨横断小切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切口长度、留置引流管数、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均显著低于胸骨正中劈开组和胸骨横断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3种胸腺切除手术方式在治疗MG的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优势明显。
宋阳伍宁陈刚朱勇俊苗锋庞烈文陈志明
关键词:胸腔镜重症肌无力胸腺瘤
胸椎椎管内外肿瘤的分型和外科治疗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探讨胸椎椎管内外肿瘤分型及手术方法 ,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分析 13例胸椎椎管内外肿瘤 (神经纤维瘤 6例 ,恶性神经鞘瘤、脊膜瘤、骨软骨瘤、脂肪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肝转移癌、肾转移癌各 1例 )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资料 ,根据肿瘤主体部位和涉及范围分为Ⅰ、Ⅱ、Ⅲ、Ⅳ型 ,Ⅱ、Ⅲ型采用经胸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 ,Ⅰ、Ⅳ型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Ⅰ型 3例 ,Ⅱ型 1例 ,Ⅲ型 6例 ,Ⅳ型 3例 ;12例获肉眼下全切 ,1例恶性神经鞘瘤因胸腔内广泛浸润次全切除。患者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将胸椎椎管内外肿瘤适当分型 ,选择相应手术方式 ,能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 ,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高亮徐启武徐伟于佶姚亚琪庞烈文
关键词:胸椎肿瘤椎管内外后正中入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现况与展望被引量:5
2012年
介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历史和现况,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术式的适应证、禁忌证、危险因素、手术方法和预后等进行综述。结合微创手术,展望CABG未来的发展趋势。
孙笑天庞烈文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微创手术
胸部小切口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随访及围术期AchRab和PsmRab观察
目的 前正中纵劈胸骨切口下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随访结果,但是创伤较大,我科1998年以来开始对一些胸腺增生或者较小的A至B2型的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了第二肋间横断胸骨的切口下胸腺切除...
庞烈文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ACHRAB术后疗效
文献传递
镍钛合金记忆支架治疗食管和贲门良恶性狭窄
2001年
陈志明姚亚其庞烈文马勤运陆轩茅腾毛履琰
关键词:食管良恶性狭窄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报道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远期疗效并对影响远期效果的若干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行胸腺切除的15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史资料及随访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对性别、年龄、术前病程、改良Osserman分型、Besinger评分、胸腺病理、术前激素用量、AchRab和PsmRab水平等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期为7.3(5.3-10.0)年。2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152例存活患者在末次随访时有12例(7.9%)达到完全缓解,116例(76.3%)达到部分缓解,12例(7.9%)病情稳定,12例(7.9%)病情加重,总有效率为84.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esinger评分(回归系数=0.057,P=0.020)和胸腺病理(回归系数=-1.559,P=0.012)与远期疗效显著相关,Besinger评分较高或不伴有胸腺瘤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手段,Besinger评分和胸腺病理是远期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Besinger评分较高或不伴有胸腺瘤的患者预后较好。改良Osserman分型与预后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陈刚陈志明庞烈文马勤运陈佶姚亚其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预后
黑色素瘤抗原-D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检测黑色素瘤抗原(MAGE)-D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方法对54例NSCLC患者按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有否转移等进行分组,并检测其MAGE-D4的表达。结果MAGE-D4在NSCLC组织的表达(1.74)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0.55,P〈0.05)。MAGE-D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烟龄、肿瘤大小无关;其在鳞癌中的表达(1.99)高于腺癌(1.27,P〈0.05);在细胞分化差的组织中表达(2.96)高于细胞分化较好的组织(1.01,P〈0.05);在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2.0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42,P〈0.05)。结论MAGE-134基因在NSCLC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并存在一定的表达规律,可作为NSCLC的特异性抗原。
马勤运陈志明庞烈文朱勇俊陈刚陈佶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