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丽娜

作品数:25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磁共振
  • 7篇成像
  • 6篇护理
  • 5篇磁共振成像
  • 3篇急诊
  • 2篇压缩感知
  • 2篇静脉
  • 2篇静脉采血
  • 2篇护士
  • 2篇干预
  • 2篇感知
  • 2篇按压
  • 2篇采血
  • 1篇低剂量
  • 1篇滴注
  • 1篇碘对比剂
  • 1篇动脉
  • 1篇对比剂剂量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机构

  • 19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通用电气公司

作者

  • 19篇庄丽娜
  • 6篇刘爱连
  • 5篇林冬梅
  • 5篇宋清伟
  • 3篇张军
  • 2篇李恺欣
  • 2篇史铁英
  • 2篇戴红
  • 1篇于欣
  • 1篇刘义军
  • 1篇谭艳梅
  • 1篇徐国君
  • 1篇孙莉
  • 1篇刘焕然
  • 1篇陈爱军
  • 1篇崔馨元
  • 1篇王楠
  • 1篇陈安良
  • 1篇田士峰
  • 1篇赵春丽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护理...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节护理干预联合ACS技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3.0T超大孔径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 分析细节护理干预联合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CS)技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3.0T超大孔径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07月在我院接受3.0T超大孔径磁共振检查的6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MRI技术扫描,实验组采用细节护理干预联合ACS技术加速扫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疼痛感受[视觉模拟评分(VAS)]、一次检查成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医院安全事件发生风险。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96.87%vs 81.25%)和满意度(93.75%vs 68.75%)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风险评估、信息传达、危险防范、危险处置以及安全护理平均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节护理干预联合ACS技术有助于缓解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焦虑状态、疼痛程度,可提高MRI扫描效率及安全性,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张军王楠张钦和宋清伟刘爱连庄丽娜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
澳新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的价值被引量:14
2015年
澳新风险管理标准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个国家联合制定的风险管理标准,澳新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风险管理要素和风险管理过程实现的,目前此种风险管理标准已经被世界上各个行业采用[1].近年来,国外有关学者研究表明,将澳新风险管理标准应用于医疗风险控制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2].本研究为了分析澳新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的价值,对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患者采用澳新风险标准管理和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患者实施常规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陈爱军庄丽娜
基于表观弥散系数图影像组学模型评价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基于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影像组学模型评价子宫内膜样腺癌(EA)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纳入97例经术后病理诊断为EA的女性患者,包括中、高分化EA 65例,低分化EA 32例。采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使低分化EA样本量达65,之后按7∶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90,中、高分化45例,低分化45例)和验证集(n=40,中、高分化20例,低分化20例)。重建ADC图,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训练集和验证集EA病理分级的准确率、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7.78%、0.87、73.33%、82.22%、80.49%及75.51%和77.50%、0.84、80.00%、75.00%、76.19%及78.95%,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结论基于ADC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评价EA病理分级具有一定价值。
崔达华刘爱连郭妍田士峰牛雅欣李昕宋清伟庄丽娜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磁共振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改良式按压法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棉签按压法是静脉采血后按压针眼的传统方法。我院急诊室自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采用改良式按压法进行止血操作,为患者和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益处。现介绍如下。
林冬梅庄丽娜李恺欣
关键词:静脉采血按压法改良式皮下血肿
文献传递
磁共振静音序列在颅内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究磁共振静音序列在颅内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30名志愿者进行颅内动脉血管扫描,扫描序列为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及基于旋转超快速成像技术的超短TE静音磁共振血管成像(RUFIS-MRA)。测量并记录磁共振室内背景噪声、TOF-MRA序列及RUFIS-MRA序列工作时的声学噪声分贝。客观评价测量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血管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主观对总体图像质量、伪影、背景抑制、颈动脉虹吸段管腔显示及3级分支显示进行评价。随机选取30例常规行TOF-MRA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舒适度问卷调查。采用R(4.3.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磁共振室内背景声学噪声处于63.1~67.9 dB范围,RUFIS-MRA序列(63.3~67.5 dB)相较TOF-MRA序列(89.5~93.8 dB)声学噪声降低28.0%(26.3 dB)。RUFIS-MRA序列与TOF-MRA序列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及主观评价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OF-MRA组与RUFIS-MRA组舒适度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UFIS-MRA组(91.23±3.41)舒适度总分均值显著高于TOF-MRA组(77.37±6.06)。结论静音磁共振RUFIS-MRA序列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了颅内动脉血管成像的声学噪声,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检查舒适度。
张军庄丽娜宋清伟齐一伟
低剂量甘露醇在小肠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口服甘露醇溶液对基于压缩感知技术(Compressed SENSE,CS)的磁共振小肠造影(MRE)检查的影响。方法:2021年5月—2023年4月我院44例疑似为小肠疾病的患者均接受基于CS的MRE检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分3次口服(共1500 mL)(22例),实验组2次口服(共1000 mL)(22例),记录患者不良反应。两观察者对图像质量进行四分法主观评分。计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Kappa检验两观察者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若一致性良好,选择高年资医师主观评分进行后续分析。使用Wilcoxon检验对照组和实验组主观评分差异性。结果:44例患者均已完成MRE检查,两组间图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低剂量口服甘露醇在基于CS的MRE检查中应用可行性良好,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高明丽庄丽娜宋清伟刘爱连张浩南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2010版心肺复苏护理临床教学路径与OSCE模式相结合在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2010版心肺复苏护理临床教学路径与OSCE模式相结合在教学与考核中的应用效果,促进学生心肺复苏技能的提升。方法选取目标学校护理本科学生99名作为研究对象,将目标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50名和结合组49名。传统组施行传统心肺复苏教学与考核方式,结合组采取2010版心肺复苏护理临床教学路径与OSCE模式相结合的教学与考核方式,对比2组学生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结果结合组学生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程度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肺复苏护理临床教学路径与OSCE模式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心肺复苏技能的掌握,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
庄丽娜戴红林冬梅
关键词:心肺复苏教学
探讨低对比剂剂量低辐射剂量腹部CTA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 探究低对比剂注射方案低辐射剂量宝石能谱成像(GSI)腹部CT血管造影(CTA),降低对比剂摄入量及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全腹部CTA检查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GSI低对比剂方案低辐射剂量组(A组,100例)和常规GSI扫描组(B组,100例)。A组扫描参数:GSI扫描模式,管电流195~360 mA,对比剂方案为300 mgI/kg体重,流率3.0~4.0 ml/s,重组60 keV、70%ASIR-V图像;B组扫描参数:GSI扫描模式,管电流280~440mA,对比剂方案为500 mgI/kg体重,流率4.5 ml/s,重组70 keV、40%ASIR-V图像。记录两组患者注射对比剂后常见不良反应,测量两组腹主动脉及竖脊肌CT值和SD值,并计算腹主动脉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品质因子(FOM)值,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辐射剂量、对比剂摄入量,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主诉发热、全身发热、头晕、恶心、排尿感症状分别为55、14、3、2、10例,B组分别为79、30、8、4、23例,A、B组发热(55%vs.79%)、全身发热(14%vs.30%)及排尿感(10%vs.2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2.4%vs.8.0%)、恶心症状(2%vs.4%)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主动脉CT值、SNR、CNR、FOM及背景噪声均优于B组(P<0.05)。两名观察者一致性好(Kappa=0.920,0.789),两组图像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相比,A组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分别降低24.62%、34.16%(P<0.05)。结论 采用低对比剂注射方案行GSI腹部CTA,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反应,应用低keV结合高权重迭代(70%ASIR-V)技术,可保证图像质量并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庄丽娜刘义军赵明月张子敬魏巍陈安良周宇婧胡帅齐一伟刘爱连
关键词:能谱CTCT血管造影碘对比剂
植入性医疗器械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现状调研及临床建议
2024年
目的了解植入性医疗器械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临床建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法。依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护理学组,于2023年2月至3月通过问卷星对从事影像护理工作的护士发放电子调查问卷。本研究对可兼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MRI检查临床应用情况、植入物材料、磁场场强、植入时长以及扫描时间的限定条件进行现状调查。数据收集完成后输入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27家医院影像科护士填写有效问卷。对9类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调查显示,75.00%以上的医院检查前要求患者或家属签字,81.01%的医院要求植入可兼容起搏器的临床医师签字,77.85%的医院要求携带说明书。其中人工关节、心脏支架、骨科内固定物行MRI检查的允许或部分允许医院数最多,分别占比为87.22%、86.79%和81.05%。电子人工耳蜗行MRI检查的允许或部分允许医院数最少,占比为31.28%。除输液港外,其他8类植入性医疗器械医院要求扫描磁场≤1.5 T的占比在64.71%~83.15%之间。限制植入时间>3周的占比在63.01%~92.96%之间。限制扫描时间≤15 min的占比为28.32%~39.44%。结论目前国内各医院对9类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及临床适应条件存在不同。建立全国统一性、同质性的临床安全评估及临床应用标准对影像科护士的临床安全筛查和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梁蝴蝶袁宪顺崔馨元李慧华李雪庄丽娜
关键词:植入性医疗器械磁共振成像安全评估
人文关怀干预对肝脏磁共振成像增强检查的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检查质效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干预对肝脏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检查的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检查质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脏MRI增强检查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人文关怀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至检查结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MRI检查配合(呼吸配合、平均心率、检查时间)、图像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配合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心率、检查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合格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肝脏MRI增强检查老年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检查配合度和图像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张军庄丽娜
关键词:老年磁共振成像负性情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