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新 作品数:43 被引量:202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一般工业技术 矿业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岩棉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承载力安全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17年 岩棉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由于承载力不足造成的质量问题是工程建设常见的质量隐患。通过建立岩棉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承载力试验分析模型,对不同构造类型的系统承载力、粘锚连接特性、典型墙材锚栓承载力等进行试验和数据分析。试验模型结果表明,锚栓穿过1层玻纤网的岩棉板薄抹灰双网构造系统整体强度较高;粘接对系统强度的贡献作用较大,建议有效粘接率不低于40%;在试验工况中,混凝土基墙锚栓数量为8个/m^2时,单个锚栓的抗拉承载力最高;锚栓在混凝土、粉煤灰砖等实心基墙的锚栓抗拉承载力优于空心(多孔)墙体基材。 管旭东 孙立新关键词:岩棉板 薄抹灰 承载力 真空绝热板热物理性能测试与应用分析研究 一、概述及基本性能二、国外应用现状三、基本热物理性能研究四、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概述及基本性能真空绝热板(Vacuum Insulation Panel)是利用现代材料制造工艺研发的新一代高级保温材料.真空绝热板是基于真... 孙立新关键词:真空绝热板 岩棉外墙外保温系统热湿耦合迁移及长期性能研究 热湿耦合迁移对于外保温系统的长期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岩棉外保温系统又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外保温系统类型,其热湿特性又与传统有机保温系统有着重大差异,开展岩棉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热湿耦合迁移及长期性能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 孙立新关键词:热湿耦合 文献传递 利用ANSYS计算异型围护结构中的热桥线传热系数 被引量:23 2008年 热桥对于建筑围护结构的整体节能计算、内表面的结露温度评估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建筑围护结构中热桥的传热计算方法及其研究现状,阐述了确定结构性热桥线传热系数的一般方法。然后通过对二维稳态传热模拟软件PTDA(Plana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Analysis)进行的模拟对比分析,提出了利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计算异型围护结构中热桥线传热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对实际工程节能计算起参考作用。 谭伟 闫增峰 孙立新 林海燕关键词:热桥 模拟计算 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7 2015年 本文试图根据围护结构热工设计中的气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最优性原则,分析不同地区居住建筑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对设计人员进行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提供帮助。 周辉 董宏 孙立新 冯驰关键词:围护结构 热工性能 节能率 保温隔热 传热系数 防护热板法测量导热系数的仪器及方法 一种防护热板法测量导热系数的仪器及方法,仪器主要部件为:主体部分、冷源测控系统、热源测控系统、智能测量仪、计算机传输、半导体制冷电源及稳压电源,主体部分由热板、冷板、试件压紧系统组成,热板由背护热板、主加热板、护加热板组... 杨玉忠 周辉 潘振 董宏 何晓燕 孙立新文献传递 轻质复合屋面热工性能的冬季实验研究 目前,采用新型轻质复合围护结构的建筑在我国发展迅猛,但现有的热工和节能规范对新型轻质复合围护结构缺乏明确的定义、要求和精确的计算方法。本文在对轻质复合屋面进行夏季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轻、重质复合屋面冬季热工性能的对比实... 孙立新 闫增峰 杨玉忠 周辉关键词:轻质 热湿作用下泡沫玻璃导热系数测试研究 泡沫玻璃作为保温隔热材料应用在建筑中受到使用环境的影响,可能使材料的导热系数产生变化。本文通过温湿度培养试验,模拟湿度因素对泡沫玻璃的影响,并测试不同条件下材料的导热系数变化,定量化研究泡沫玻璃的导热系数在不同湿度条件下... 孙立新 杨静芬 钱美丽关键词:泡沫玻璃 导热系数 建筑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环境影响因素的确定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26 2017年 导热系数是建筑保温材料的基本物性参数,也是建筑热工与节能设计的重要指标。然而如何确定导热系数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目前仍然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明确了温度、湿度和受力因素是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在建筑应用中发生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给出了导热系数在温度、湿度和力学三种单因素影响作用下的试验验证设计方案,并针对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保温材料:EPS(有机保温材料)、岩棉(松散纤维状材料)和泡沫玻璃(无机保温材料)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以验证方案设计,为最终确定导热系数的环境影响因素、程度乃至热工规范修编中导热系数修正系数的确定奠定了方法基础。 孙立新 闫增峰 董宏关键词: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 影响因素 木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房屋全寿命周期碳排放对比分析研究--以中加合作项目泰达悦海酒店公寓为例 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建筑物全寿命周期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并开展了对木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碳排放对比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木结构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较少。建筑物在运营维护阶段的碳排放占建筑生命周期总碳排放比例最大,为95%左右。因此,通过减少这一阶段的建筑能源消耗来减小碳排放是建筑节能减排的重点和关键。 孙立新 董宏 周辉 郭伟 张海燕关键词:木结构 混凝土结构 全寿命周期 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