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
- 作品数:28 被引量:165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
- 2009年
- 目的探讨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6例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体、尾部4例。6例瘤体均为囊、实混合性,增强后实质部分均有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特征性表现为"浮云征"。肿瘤大部分位于胰腺,多有完整包膜,不伴有胆总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CT检查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夏俊葛湛林民辉何学军黄斌
- 关键词:胰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3年
- 自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流行以来,双重感染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结核杆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患者病情更加复杂,并给全球的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和经济负担。国内外学者对其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均不同于单纯的肺结核。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其有了新的认识。通过综合分析临床和影像征象,往往能够获得正确诊断。该文就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病理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予以综述。
- 王青夏俊罗泽斌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结核影像
- 改进医学影像学实验课教学的实践初探
- 1998年
- 医学影像学实验课是影像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教学是掌握和巩固影像学知识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既往实验课教学基本上是系统读片课,内容枯燥,手段单一,使初步接触本专业的学生难于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各种影像征象。为了适应现代各种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迅猛发展的...
- 陈绿娇陈义雄夏俊唐震
- 关键词:影像学实验课教学
- 低管电压扫描技术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肾动脉CTA中的研究应用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索低管电压与低浓度对比剂的"双低"扫描方案在不具备迭代算法的CT机上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136例腹部CTA受检者按管电压和对比剂浓度随机分为4组。利用原始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测量计算肾动脉的客观指标及辐射剂量结果。以Sahani 5分法评价肾动脉及分支血管显示程度。统计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组之间两两比较,图像血管强化CT值及对比噪声比(CN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管电压不同时,100 kV较120 kV背景值升高、噪声增大(P<0.05);肾动脉血管信噪比(SNR)值仅C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342);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电压不同时,100 kV较120 kV辐射剂量降低了约3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70 mgI/mL对比剂组较350 mgI/mL对比剂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使用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的扫描在不具备迭代算法的CT机上也可以获得满意的肾动脉CTA图像质量,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及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
- 夏俊邓琦罗泽斌
- 关键词:肾动脉血管造影术
- 心理护理对螺旋CT增强扫描病人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 对比研究心理护理对螺旋CT增强扫描病人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2 0 0 2年6月~2 0 0 4年1月对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的病人5 0 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2 6 5例)和对照组( 2 35例)。实验组检查前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未进行心理护理,比较2组检查前血压和心率的变化、造影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所获得的CT图像质量。结果 实验组检查前收缩压、心率波动低于对照组,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CT图像运动性伪影的出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进行卡方检验,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CT增强扫描前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和减轻增强扫描的应激反应。
- 陈红辉夏俊曾纪英
- 关键词:心理护理螺旋CT增强扫描血压心率CT图像质量
- 脐尿管癌的螺旋CT表现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脐尿管癌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癌病例5例,分析、总结其临床及螺旋CT表现。结果 5例病理均为黏液腺癌。5例肿块均位于下腹部中线处、膀胱前上方或前方;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4例边缘欠光整,1例边缘光整;4例为囊实性肿物,1例为实性肿物;1例囊壁见点状钙化;1例见脐尿管;肿块主体部分均位于膀胱外,2例往膀胱腔内生长;5例均压迫膀胱前上壁或前壁,并致其不同程度增厚;4例行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强于动脉期。结论下腹部中线处、脐与膀胱间出现可强化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应提示脐尿管癌的诊断。
- 林民辉吴永峻夏俊陈武标
- 关键词:脐尿管泌尿系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肝内胆管癌的螺旋CT表现及病理基础(附20例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以及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癌行常规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在注入对比剂后20s和60s分别行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另有14例加做4~15min的延迟期扫描,分析肝内胆管癌影像特征和病理基础。结果:病灶肿块型16例,浸润狭窄型2例,胆管内生长型2例。增强早期边缘无强化者6例,边缘强化者14例,延迟增强后内部不均匀强化者8例,均匀强化者2例,无强化者4例。病理学上周边强化是由于肿瘤边缘存在活癌组织,而延迟强化是由于肿瘤中心部分存在丰富的纤维组织。此外螺旋CT还清楚显示了肝内胆管扩张,肝叶萎缩,病灶周围异常强化区等间接现象。结论:肝内胆管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密切相关,早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延迟期中心部强化是诊断肝内胆管癌的重要影像依据。
- 徐建国曹治林远清吴华朱文丽夏俊
- 关键词:胆管肿瘤肝肿瘤X线计算机
- 医学影像图库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探讨了基于Web模式的医学影像图库的设计及应用,创建的医学影像图库提供了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的整合平台和资源的交流管道,这对人们知识的累积、分享与提高很有帮助。
- 何青罗泽斌夏俊张毅
- 关键词:医学影像图库图像采集图像存储
- 螺旋CT成像后处理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螺旋CT成像后处理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例腰椎峡部裂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重建(SSD)重建图像的CT表现。结果MIP和MPR显示峡部裂良好,20例38处均能显示,前者更清晰;SSD图像显示椎体滑脱良好,16例椎体滑脱均能显示;峡部断裂断端骨赘形成7例,纤维组织增生或骨痂形成6例,侧隐窝狭窄6例,黄韧带肥厚3例,椎间盘突出5例,椎间孔狭窄12例,斜轴位或矢状位MPR均能很好显示。 结论 “断翼征”、“断柄征”、“断颈征”、“环裂征”是腰椎峡部裂特征性的CT表现,螺旋CT的多系列重建图像对峡部裂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冯友权夏俊葛湛
-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螺旋CT椎体滑脱纤维组织增生多平面重组骨痂
- 冠脉CTA对右冠起始部-主动脉夹角与右冠脉斑块形成的潜在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冠脉CTA)初步探讨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与右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的潜在关系。方法选取230例临床拟诊断为冠脉疾病患者,以冠脉CTA测量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并观察右冠脉形成斑块的特点和分布情况。结果 130例右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的平均值为(66.45±17.26),100例右冠状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的平均值为(57.94±1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冠状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中夹角<45的有45例,30例有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夹角≥45的患者55例,12例出现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CTA能清楚显示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及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特点,其夹角变小可能容易出现冠状动脉斑块。
- 谭志刘文慈朱广源夏俊
- 关键词:冠状动脉CTA右冠状动脉夹角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