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任宽

作品数:44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医科大学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7篇政治法律
  • 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法医
  • 8篇病理
  • 7篇动脉
  • 6篇基因
  • 6篇法医学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心肌
  • 4篇细胞
  • 4篇儿童
  • 3篇代谢
  • 3篇蛋白
  • 3篇炎症
  • 3篇源性
  • 3篇尸体解剖
  • 3篇主动脉
  • 3篇慢性
  • 3篇法医病理
  • 3篇法医病理学
  • 3篇法医学分析
  • 3篇肺炎

机构

  • 4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4篇重庆市公安局
  • 6篇川北医学院
  • 2篇熊本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伦敦大学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血液中...
  • 1篇宣汉县人民医...
  • 1篇重庆市江津区...

作者

  • 42篇唐任宽
  • 25篇李剑波
  • 14篇刘云志
  • 12篇李永国
  • 8篇朱英
  • 8篇魏泽红
  • 6篇宋涛
  • 6篇李敏
  • 6篇黄伟
  • 5篇刘云
  • 5篇董渊
  • 5篇朱素敏
  • 4篇汤华
  • 4篇李红卫
  • 4篇赵鹏
  • 4篇朱士胜
  • 3篇孙云林
  • 3篇刘德伟
  • 3篇刘明博
  • 2篇杨明

传媒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激光杂志
  • 2篇医学教育探索
  • 2篇医学分子生物...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全国第七次法...
  • 1篇法律与医学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遗传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ZI基因被捕获的鉴定实验
2010年
目的 确立基因捕获细胞中被捕获的基因名称. 方法 Southern印迹确定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用质粒拯救(plasmid rescue)获得含有细胞染色体DNA的质粒,测序.结果 本次实验中,被捕获载体整合的基因是AZI基因. 结论质粒拯救方法能确立质粒整合细胞染色体上准确的位置.
唐任宽田园园张磊王李英汤华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标志物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信息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标志物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通过在Genecards数据库中选择相关基因和筛选,最终获得的与桥粒蛋白相关的关键基因。本发明筛选获得的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标志物...
唐任宽杨丽曾玉洁张尚俣金鹏跃孙秋霞
法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对策被引量:2
2006年
对法医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明确法医学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法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法医学学位设科研型学位和职业学位等对策。
李剑波刘云唐任宽
关键词:学位
ABCA1基因R1587K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 binding ca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基因R1587K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4年7月,获取有关ABCA1基因R1587K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以OR值及其95%CI为效应指标,运用Stata 11.0软件在异质、同质、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式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实验组2 032例和对照11 4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BCA1基因R1587K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在异质和显性遗传模式下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异质模式:OR=1.140,95%CI=1.028-1.266,POR=0.014;显性模式:OR=1.124,95%CI=1.017-1.243,POR=0.022);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其结果显示该遗传易感性在高加索人群中较显著。结论:ABCA1基因R1587K多态性可能与高加索人群冠心病遗传易感性有关,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董渊冉启军魏泽红邓小冬聂倩云唐任宽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易感性冠心病META分析
两例右室心肌病猝死患者尸检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原发性心肌病,病理表现为右心室心肌细胞被脂肪或纤维组织替代[1-2]。ARVC发病隐匿,无特异性症状,临床多表现为心悸、晕厥发作(主要发生在运动时)和由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律失常性心脏骤停,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可恶化为心室颤动,最终导致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3-4],部分患者以猝死为首要症状。
郑宇夫杨丽曾玉洁张尚俣金鹏跃唐任宽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源性猝死法医病理学
16例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患者病理特点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破裂死亡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6例AD破裂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AD破裂死亡多发生于40~60岁,有明显性别差异,发病季节多在冬春季(11月~次年4月),突发性腰背部疼痛及腹痛多为首发症状,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以Debakey I型多见,且发病急、死亡快,常为心包填塞死亡。结论:尸检发现AD破裂有助于医疗纠纷的处理及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赵鹏刘云志魏泽红刘德伟李永国杨明朱英李剑波唐任宽
关键词: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死因
神经源性休克死亡家兔心肌组织差异蛋白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正常与神经源性休克死亡蛋白表达差异。方法:外力打击兔颈动脉窦建立神经源性休克死亡模型,提取死亡组与对照组左心室肌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和凝胶图像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用HPLC-Chip/Ms纳流液质联用技术进行序列分析,经Spectrum Mill搜索UniProtKB/SWISS-PORT后鉴定蛋白质。结果:筛选出5个神经源性休克死亡组表达上调的蛋白质:角蛋白10、α-2B肾上腺素能受体、线粒体过氧化物歧化酶、锌指蛋白569、热休克蛋白70,2个表达下调的蛋白质:膜联蛋白ⅩⅢb、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结论:神经源性休克发生了心肌蛋白表达改变,鉴定出的7种蛋白是潜在的神经源性休克生物标记物,可成为神经源性休克死亡诊断的客观依据。
任磊朱素敏唐任宽李剑波
关键词:神经源性休克蛋白质组学
147例儿童临床诊断与尸检病理诊断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147例儿童临床诊断与尸检病理诊断异同。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1988~2008年,147例涉及到医疗纠纷的儿童尸体解剖案例,统计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医院等级、临床诊断、尸检诊断、就诊时间、死亡原因。结果: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完全一致的有45例(占30.6%),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不一致的有32例(21.8%),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部分不一致的有42例(28.6%),诊断不明的有28例(19%)。主要致死疾病是肺炎,误诊率最高的是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中心肌炎、结核与伤寒的误诊率较高。结论:尸检是处理医疗纠纷客观的证据之一,也是推动医学发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积极提高尸检率。
朱素敏唐任宽段晋琦黄伟李永国李剑波
关键词:尸检病理诊断医疗纠纷
电损伤与烧伤皮肤上皮细胞极性化机理与形态学定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电损伤与烧伤皮肤周边部基底层上皮细胞极性化形成机理;以及对极性化上皮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测量,为法医病理学诊断电损伤和烧伤提供客观量化指标.结论:1.电损伤电流斑周边部上皮细胞极性化改变系电流热效应作用所致,而...
唐任宽
关键词:电损伤烧伤计算机图像分析
文献传递
中药治疗后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后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合理使用中药及处理相关纠纷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中药治疗后死亡病例。结果 16例为自身疾病死亡,2例为乌头碱中毒死亡。结论中药中毒往往是中药炮制方法不正确所致;多数患者非中药直接引起死亡,但存在诊断不清,对病情严重程度估计不足,普遍存在误诊误治;尸体解剖有助于明确死亡原因及相关责任。
李军魏泽红李敏宋涛刘德伟刘云志唐任宽
关键词:中药中毒乌头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