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植入
  • 21篇人工晶体
  • 19篇人工晶体植入
  • 19篇晶体植入
  • 18篇植入术
  • 17篇人工晶体植入...
  • 17篇晶体植入术
  • 16篇术后
  • 14篇植入术后
  • 10篇人工晶体植入...
  • 8篇兔眼
  • 8篇雷公藤
  • 8篇雷公藤多甙
  • 7篇内障
  • 6篇体表面
  • 6篇人工晶体表面
  • 6篇外伤性
  • 6篇睫状
  • 6篇睫状体
  • 6篇晶状体

机构

  • 19篇中国人民解放...
  • 17篇解放军总医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华盛顿大学

作者

  • 32篇周朝晖
  • 22篇何守志
  • 8篇梁延杰
  • 2篇皮裕琍
  • 2篇郭青
  • 2篇许瀛海
  • 2篇刘杰
  • 1篇皮裕利
  • 1篇韩琪
  • 1篇郭青
  • 1篇韩华
  • 1篇陈香美
  • 1篇杨银辉
  • 1篇颜华
  • 1篇李玲
  • 1篇陈中华
  • 1篇姚宝群
  • 1篇郭金风
  • 1篇孙同柱
  • 1篇余素明

传媒

  • 6篇中华眼科杂志
  • 4篇眼科研究
  • 4篇眼外伤职业眼...
  • 3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眼科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0
  • 3篇1999
  • 8篇1998
  • 7篇1997
  • 5篇1996
  • 1篇199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眼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植入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学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观察兔眼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学病变特征及规律,探讨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发生机理。方法9只青紫兰兔分为3组。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7、14天摘除人工晶体,作扫描电镜检查。结果发现术后人工晶体表面有明显的纤维蛋白膜和炎性细胞和色素沉着。描述了巨噬细胞演变为上皮样细胞、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过程。结论推测纤维母细胞样细胞、上皮样细胞与巨噬细胞在人工晶体表面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可能PMMA人工晶体有免疫原性,因而发生了免疫反应。
周朝晖何守志梁延杰
关键词: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水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含量的研究被引量:18
1996年
目的从兔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水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的活性及动态变化,探讨它们对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青紫蓝兔27只,分为晶体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组;晶体囊外摘除术组;正常对照组。于术后1、3、7和14天抽取房水,采用ELISA双层夹心法检测TNF,采用MTT比色法检测IL-1。结果房水TNF含量和IL-1活性在人工晶体植入术组术后第1、3、7及14天高于正常对照组,TNF含量在术后3、7、14天,IL-1活性在术后1、3天高于晶体囊外摘除术组(P<0.05)。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第7~14天房水TNF含量最高,术后第3~14天IL-1活性最高。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水TNF和IL-1在术后早期眼内炎症反应中作为炎症介质,起着重要作用。
周朝晖何守志陈香美陈香美
关键词:人工晶体植入房水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
缝线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与囊袋内人工晶状体表面细胞学反应的比较
2000年
周朝晖何守志
关键词:白内障
雷公藤多甙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1998年
目的动态观察雷公藤多甙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影响,估价雷公藤多甙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120例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组为雷公藤多甙治疗组;2组为激素治疗组。术后1、3、7及14天定量观察前房水混浊、人工晶体表面沉着物和纤维蛋白反应。结果雷公藤多甙治疗组术后第1、3、7及14天房水混浊、人工晶体表面沉着物和纤维蛋白反应低于激素治疗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能降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前节炎症反应,雷公藤多甙治疗优于激素治疗。
周朝晖何守志梁延杰
关键词:雷公藤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内炎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发病机理(二)被引量:5
1996年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发病机理(二)三0四医院眼科周朝晖综述三0一医院眼科何守志审校三、人工晶体所引起的限内炎症反应目前,制造人工晶体的材料大都采用PMMA,其结构式中的比学键由共价键连接而具有一定的极性.共价键极性的强弱取决于成键的碳...
周朝晖何守志
关键词: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内炎病理学
雷公藤多甙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水细胞学的影响被引量:2
1999年
周朝晖何守志梁延杰任晓文
关键词: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雷公藤多甙
雷公藤多甙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抑制眼内纤维膜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1998年
27只青紫蓝兔分为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组;术后雷公藤多甙治疗组;术后激素治疗组。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动态观察术后眼内纤维膜形成的病理学变化,发现雷公藤多甙和激素治疗均能显著降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纤维膜形成,雷公藤多甙治疗优于激素治疗,可能与雷公藤多甙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有关。
周朝晖何守志梁延杰
关键词:人工晶体植入术雷公藤多甙
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纤维膜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目的动态观察兔眼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纤维膜形成的病变特征及规律。方法青紫兰兔18只分为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组及晶体囊外摘除组。术后1、3、7、14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房水纤维蛋白反应。术后1、7、14天切取每个眼球的虹膜和睫状体,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虹膜和睫状体及人工晶体表面的纤维蛋白反应。结果发现前房纤维蛋白反应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天最重,至第14天减轻。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术后第1天虹膜和睫状体表面被渗出的纤维蛋白覆盖,术后第7~14天,虹膜前、后表面、睫状体表面和人工晶体表面及瞳孔区均可见连续的纤维膜形成,纤维膜内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及上皮样细胞。结论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纤维蛋白反应和术后7天眼内纤维膜形成高于单纯晶体囊外摘除组(P<0.05)。推测眼内纤维膜的形成可能与血-房水屏障破坏和免疫反应有关。
周朝晖何守志梁延杰
关键词: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
雷公藤多甙对兔眼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学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研究兔眼人工晶体(IOL)表面炎性细胞学反应的病变特征,估价雷公藤多甙(Tryptergiumwil-fordipolyglyco-sidium,TWP)的治疗效果及其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青紫蓝兔27只,分为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组;雷公藤多甙治疗组;激素治疗组,术后1d、7d、14d摘除人工晶体,作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计数炎性细胞数,采用SAS软件包,对统计资料作方差分析。结果:术后人工晶体表面有明显的炎性细胞,雷松藤治疗组人工晶体表面炎性细胞沉着低于激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多甙治疗能显著降低人工晶体表面的炎症反应,雷公藤治疗优与激素治疗,这可能与雷公藤多甙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有关。
周朝晖何守志梁延杰
关键词:雷公藤皂甙人工晶体
羊膜和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及自体体外培养角膜干细胞移植重建眼表治疗眼表疾病的疗效。方法眼表疾病43例46眼(瘢痕性结膜囊狭窄、睑球粘连6例6眼,角结膜化学、热烧伤10例13眼,原发和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结膜缺损27例27眼)进行羊膜移植、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及自体体外培养角膜干细胞移植,观察植片及角结膜上皮愈合、组织浸润和新生血管情况。结果羊膜移植术重建结膜囊效果满意,睑球粘连松解。羊膜、自体体外培养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角结膜烧伤均可使眼表上皮化,基质炎性浸润减轻,新生血管明显减少;自体体外培养角膜干细胞移植对角膜缘干细胞损伤严重的患者效果显著。自体和自体体外培养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均有良好效果,术后不适症状轻时间短,角膜创面愈合快,随访(1~2)y两种术式各复发1眼。自体体外培养角膜干细胞移植对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较大的结膜缺损更为适合。结论羊膜移植、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和自体体外培养角膜干细胞移植对重建眼表都有重要的功效,手术方式的选择必须根据角膜干细胞损伤的程度、范围进行选择。
郭青周朝晖皮裕琍李晓艳
关键词:羊膜移植角膜干细胞移植眼表疾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