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康巍

作品数:1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晶体
  • 5篇离子
  • 4篇磁性
  • 3篇磁性质
  • 2篇团簇
  • 2篇金属
  • 2篇晶体场
  • 2篇晶体场理论
  • 2篇过渡金属
  • 2篇NI
  • 2篇EPR参量
  • 2篇磁性质研究
  • 1篇点群
  • 1篇电子顺磁共振
  • 1篇调制度
  • 1篇杂质离子
  • 1篇水合物
  • 1篇顺磁共振
  • 1篇拍频
  • 1篇配位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
  • 4篇四川师范大学
  • 3篇吉首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高等科学...
  • 1篇北京农业工程...

作者

  • 11篇周康巍
  • 5篇吴平锋
  • 3篇邝小渝
  • 1篇赵键中
  • 1篇陈照光
  • 1篇颜占先
  • 1篇彭隆才
  • 1篇董其勇
  • 1篇刘其成

传媒

  • 4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Chines...
  • 2篇中国科学(A...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大学物理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3
  • 4篇1991
  • 1篇198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渡金属络合分子二步自旋转换量子理论
2007年
本文建立了d4,6络合分子二步自旋转换的量子理论.模拟计算得出了如下几点结论:①低对称畸变是d4,6络合分子可以发生二步自旋转换的必要条件;②对于具有任何一种低对称性的任何一种d4,6络合物存在这种低对称畸变的一个临界值,当畸变小于临界值时只可发生一步自旋转换,即HS LS自旋转换;而当畸变大于临界值时则可以发生二步自旋转换,即HS MS和MS LS自旋转换.二步自旋转换导致磁矩曲线上产生两个拐点,与两个自旋转换点相对应,其间的Dq-距离ΔDq随畸变量的增加而增加;③当畸变量等于临界值时络合分子的两个自旋转换点相重迭,即与自旋转换有关的HS、MS、LS三个能级交于一点,这形成一个自旋三相点,它代表一个由三种自旋相形成的临界状态.因此,自旋三相态或许是可以实现的;④低对称畸变将使高自旋磁矩明显增大,可以高于6.10μB.这表明,通常用实验磁矩数据来判断络合物中心为何种离子的方法是不可靠的;⑤低自旋磁矩可以小于1但显大于0,表明在络合分子中过渡金属离子的轨道角动量未完全碎灭的情况.
邝小渝周康巍
关键词:量子理论
CsMgBr_3:Ni^(2+)的光、磁性质理论研究
1991年
关于掺过渡金属离子的CsMgX3(X=Cl,Br,I)类型晶体的光学及顺磁性质,实验上已被广泛地加以研究,Mcpherson等人细致地测定了CsMgX3:Ni2+的光学吸收谱和电子顺磁共振(EPR)谱,并由此确定了一组EPR参量(D、g(?)、g(?)),文献[5]对观测结果作过理论分析,但由于采用了粗略的Oh晶场近似,因而不能解释光谱的精细结构。
颜占先吴平锋周康巍董其勇赵尚勃
关键词:过渡金属离子晶体光学性质磁学
ZnS:Cr^(2+)晶体中Cr^(2+)杂质离子的EPR参量及其占位
1993年
本文基于 ZnS:Cr^(2+)晶体中 Cr^(2+)杂质离子处于八面体有效晶场(D_(2d)畸变)理论模型,通过考虑对基态有较大影响的所有低自旋态的贡献后,建立了一组维数较大曲 d^4(D_(2d)~*)不可约表示强场能量矩阵.利用矩阵的特征值、特征矢量以及相应的EPR 参量理论公式,对 ZnS:Cr^(2+)晶体的精细光谱、基态 ZFS,EPR 参量(g,g,D,E,F,α)、基态 Zeeman 能级以及 EPR 条件(B,v)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很好.从而确立了 ZnS:Cr^(2+)晶体中 Cr^(2+)杂质离子的环境晶场系 D_(2d)畸变八面体结构.ZnS:Cr^(2+)晶体的光、磁性质与 Cr^(2+)杂质离子的八面体晶场结构特征密切相关.
吴平锋周康巍赵尚勃王慧素
关键词:硫化锌晶体铬离子电子顺磁共振
d^4(D_(2d))络离子的EPR理论与ZnS:Cr^(2+)的光—磁性质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通过对ZnS:Cr^(2+)晶体光学吸收谱及EPR谱的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Cr^(2+)杂质的有效晶场并非常所认为的四硫配位四面体结构。采用O_h点群表象方块准对角型简化强场方案,首次建立了d^4(D_(2d)~*)全组态混合EPR理论。用这一理论对Zns:Cr^(2+)的自旋允许谱精细结构、基态零场分裂、g因子、Zeeman能级以及EPR条件等进行了统一的计算。理论结果与实验资料高度一致。结果表明,ZnS:Cr^(2+)中Cr^(2+)离子的有效晶场应为六硫配位D_(2d)畸变八面体结构。
王慧素赵尚勃吴平锋周康巍
镍氟硅水合物晶体的光谱和EPR参量
1991年
本文利用d^3-C_3~*强场能量矩阵的特征值、特征矢量以及相应的全组态混合EPR理论,系统地分析了镍氟硅水合物晶体的光学吸收谱及电子顺磁共振(EPR)谱.对NiSiF_6·6H_2O晶体,在每一温度下,利用一组光谱参量,首次协调一致地计算出了吸收谱的精细结构、基态自旋哈密顿参量及EPR条件(H,(?)).计算结果和观测值很好地一致.通过分析各晶场参量变化对ZFS随温度变化的影响,本文指出,在一定的近似下,只要适当假设三角畸变晶场参量α值随温度线性地变化,则基态ZFS参量D及顺磁g因子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值可以较好地和观测结果一致。
吴平锋赵尚勃周康巍刘其成
关键词:晶体光谱EPR参量
论(MnF_6)^(4-)团簇光谱参量D_q的R^(-n)律
2001年
用配位球壳势模型研究了络合分子中过渡金属离子光谱参量Dq 与金属 -配体间键长R的R-n律关系。结果表明指数n的变化趋势依赖于配位球壳半径R的增大或减小 ,在点电荷模型下n值将小于 5且随R的减小而减小。在 (MnF6) 4-团簇键长的实验范围内 (R =0 .2 0 7nm←→ 0 .2 14nm) ,理论计算值n =4.488与实验观测值n =4.45符合得很好。
赵键中邝小渝周康巍
关键词:配位场
拍现象与外差变频的区别被引量:4
1983年
有的物理教科书在介绍拍现象时,提到了这一现象可以用于外差变频,但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因此常使人误以为外差变频就是拍现象,特别是因为两者都是差频振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想说明这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周康巍
关键词:简谐振动拍频调制度谱分解
d^5离子晶场激发态对基态立方零场分裂的影响被引量:1
1996年
文中讨论了d~5离子自旋四重态和二重态对基态~6S立方零场分裂的影响机制。指出两者的影响是一种综合效应,不服从线性迭加原理;四重态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二重态对~6S态的影响是通过四重态的中介作用而间接实现的。对文献[15]中作出的研究结论──二重态的贡献为主,四重态的贡献可以忽略──提出了疑议。
彭隆才陈照光周康巍
关键词:零场分裂晶体场理论
关于分子磁性理论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已建立的一种研究过渡族元素化合物分子磁性的DSF理论方法 ,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分子磁性理论研究中如何将物理模型付诸理论计算的问题 ,由此研究了一些弱共价的同核分子体系 ,首次揭示了这些分子的铁磁性是起源于分子内相邻过渡金属离子轨道间的交叉相互作用 ,反铁磁性则源于平行相互作用 .通过发展GJK模型 ,又建立了能描述异核分子和共价分子的磁性理论 ,并由此分析和解释了多种无机、有机化合物和生物蛋白分子中的磁性起源 ;特别是对核糖核酸还原酶中的强共价体系的强反铁磁现象给出了合理的理论解释 .
邝小渝周康巍清泉
关键词:分子团簇反铁磁性物理模型
d^8(C_(3v)~*)EPR理论与CsMgCl_3:Ni^(2+)的光、磁性质研究
1991年
本文给出了O_h点群表象中的d^(2,8)(C_(3v)~*)完全强场矩阵,并借助于这种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矢量,建立了CsMgX_3:Ni^(2+)(X=Cl,B,I)类晶体的全组态混合EPR理论。应用这一理论,对CsMgCl_3晶体中的Ni^(2+)杂质离子的光学吸收谱、基态零场分裂参量D、顺磁g因数、基态Zeeman分裂以及EPR条件(B,hv_0)进行了统一的计算。结果与观测非常一致,从而首次对CsMgCl_3:Ni^(2+)的光、磁性质作出了统一的理论解释。
吴平锋董其勇赵尚勃王慧素周康巍
关键词:点群EPR晶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