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腹腔
  • 11篇腹腔镜
  • 10篇手术
  • 9篇切除
  • 8篇直肠
  • 8篇切除术
  • 5篇胆囊
  • 5篇直肠癌
  • 5篇肠癌
  • 4篇胆囊切除
  • 4篇胆囊切除术
  • 4篇肿瘤
  • 3篇直肠肿瘤
  • 3篇入路
  • 3篇术后
  • 3篇器械
  • 3篇腔镜手术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经脐入路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武警上海总队...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虞市中医院

作者

  • 22篇吴庆华
  • 7篇王明亮
  • 7篇郑民华
  • 5篇包皙婷
  • 4篇陆爱国
  • 4篇陈勇
  • 4篇刘玉祥
  • 4篇项明
  • 3篇莫菱蔚
  • 3篇蒋渝
  • 3篇陈学瑜
  • 3篇张弢
  • 3篇毛志海
  • 3篇孔雷
  • 2篇鲁兵
  • 2篇何小军
  • 2篇胡皆乐
  • 2篇李健文
  • 2篇蒋奕玫
  • 2篇刘鑫

传媒

  • 3篇外科理论与实...
  • 3篇武警医学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乳晕径路内镜术式与开放甲状腺手术术后综合征比较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评估和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综合征在内镜术式与开放手术术后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3例患者,包括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年龄范围为20~66岁,男231例,女672例。按术式的不同分为全乳晕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组(162例)及开放甲状腺手术组(741例)。术中采取统一的手术操作原则,术后单日引流量少于20 ml则拔管出院。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比较2组在术后1、3、6个月及1年在5项甲状腺切除术后综合征相关指标及术后1年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评分情况。结果2组随访期均在1年以上,删失43例,删失率4.8%。剔除43例后2组人口统计学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切除术后综合征5项指标各阶段评分中位数为0~1,各指标评分随时间因素呈逐步降低表现(P=0.000)。在手术部位异样感及颈部活动不适感方面比较,术后1及3个月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即术后1及3个月内镜手术组手术部位异样感发生[54例(38.8%)及8例(5.8%)]高于开放手术组[153例(21.2%)及20例(2.8%)];而术后颈部活动不适感内镜手术组[14例(10.1%)及0例]低于开放组[(194例(26.9%)及53例(7.4%)]。在全身乏力、吞咽哽噎及发音感觉障碍比较各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458)。结论甲状腺切除术后综合征在开放甲状腺手术及全乳晕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后均为较常见的症状。其在甲状腺术后早期尤为明显,至术后6个月显著降低。在手术部位异样感方面,术后早期开放术优于全乳晕径路内镜术,在颈部活动不适感方面则相反。
俞黎胡原包皙婷刘鑫施毅卿蒋奕玫项明吴庆华
关键词:内镜手术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腹腔镜人工补片治疗直肠前突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报道2010年7月1例直肠前突经腹腔镜人工补片治疗,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探讨经腹腔镜人工补片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价值。该病人经腹腔镜人工补片治疗后,直肠前突症状消失,术后无并发症,随访56个月恢复良好。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姜绪平吴庆华陆爱国王明亮郑民华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前突人工补片
前胸壁人路内镜甲状腺手术——7年临床经验总结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前胸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前胸壁人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病理结果、手术时间、并发症等。结果本组251例,肿块平均直径2.44cm,行单侧次全或全切除207例,部分切除9例,双侧手术35例。平均手术时间(85.7±37)min,平均住院6.22d。一过性喉返神经损伤6例,术后6周内自行恢复;一过性喉上神经损伤1例,2周后恢复;皮瓣下积液、血肿3例,穿刺抽吸后恢复;手术粘连致喉返神经牵拉声音嘶哑1例,手术松解粘连后恢复正常;术后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系甲状腺癌浸润所致,手术修补神经后恢复正常发音。病理结果:结节性甲肿197例,腺瘤16例,甲状腺慢性炎11例,甲状腺癌27例(10例微小灶,其中乳头状癌8例,滤泡状癌2例)。均获随访,最长5年,未见复发。结论前胸壁入路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在处理甲状腺恶性肿瘤方面,微小灶癌的治疗亦属安全可行,术前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应是手术的反指征,但内镜甲状腺手术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手术不增加肿瘤细胞脱落种植风险。
张弢莫菱蔚陈学瑜吴庆华陆爱国王明亮郑民华
关键词:内镜甲状腺手术
腹腔结核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2005年
吴庆华
关键词:误诊阑尾炎
微创技术在甲状腺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全世界甲状腺结节发生率高达10%,以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为主,甲状腺腺瘤的癌变率为10%左右,4%-7%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有恶变可能。2014年的世界癌症报告显示,全球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处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0位,
金志坚吴庆华邱伟华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微创
喉不返神经二例报告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喉不返神经(non-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NRLN)的解剖特点及术中保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术中发现的2例NRLN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例均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例1为Ⅰ型NRLN,异位神经从高位迷走神经干发出后于甲状腺上极后上方向内下入喉部;例2为ⅡA型NRLN,异位神经从迷走神经干发出后沿甲状腺中上极后方走行,在甲状软骨下角下缘入喉。结论 NRLN临床少见,专科医师应熟悉甲状腺的解剖知识,术中警惕NRLN的变异。
陈勇何小军吴庆华王赭
关键词:喉不返神经喉返神经甲状腺切除术
经肛门直肠乳头状腺瘤切除术67例被引量:1
2006年
吴庆华刘玉祥陈秀娣
关键词:手术病理
高龄直肠癌外科诊治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性直肠癌的诊治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诊治的128例75岁以上老年性直肠癌,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入院前病史长,59.4%患者病史超过6个月;术前误诊率高(47.7%);合并症多(95.3%);手术根治率高(86%);低位直肠癌保肛率达61%,且多数(85.4%)患者对术后控便情况表示满意。结论高龄直肠癌患者经围手术期积极治疗,手术疗效明显;只要术前控便功能良好,年龄不应成为施行保肛手术的禁忌证。
鲁兵傅传刚刘玉祥陈勇周坤吴庆华张钧
关键词:直肠癌老年人保肛手术
常规器械经脐入路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使用常规器械行经脐入路单一部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sit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USLC)与传统腹腔镜术式(traditional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LC)比较的优越性。方法按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将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连续30例非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TUSLC组(n=14)和TLC组(n=16)。2组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比较2组手术相关数据、创伤应激指标及疼痛程度。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各时相创伤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白介素6、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2 h TUSLC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TLC组低(4.00±0.78 vs.4.75±0.68,t=-2.800,P=0.009),术后24 h及48 h时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器械TUSLC安全可行。在手术经验丰富的前提下,此方法较传统术式具有一定的总体优势,即在不增加手术费用的基础上,前者具有美容效果肯定、术后短期内疼痛较轻的潜在微创性特点。
吴庆华刘玉祥陈勇王赭陈一伟束一鸣
胆囊胆固醇息肉和胆囊结石发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探讨胆囊胆固醇息肉和胆囊结石的发生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4~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微创中心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62例,分别收集病人的胆石、胆汁及胆囊壁全层组织,其中胆固醇息肉31例,胆固醇胆囊结石18例,对照组13例。入院后上午餐前及餐后1h行B超胆囊三径测量,计算胆囊排空率对比显示胆囊功能。测定结石胆固醇含量及胆汁胆固醇、磷脂、胆汁酸浓度,胆囊壁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胆固醇息肉组病人平均胆囊排空率为(47.3±18.6)%,较健康成人平均胆囊排空率(71.7±8.1)%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胆固醇息肉组和胆固醇结石组病人平均胆囊排空率(47.6±2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固醇息肉组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为(1.0±0.2),较对照组胆固醇饱和指数(0.6±0.3)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胆固醇息肉组和胆固醇结石组胆固醇饱和指数(1.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例胆固醇息肉病人中,合并胆囊结石13例,结石发病率为41.9%。结论胆囊胆固醇息肉的存在可以促使胆囊结石形成。
焦大海韩天权蒋兆彦王明亮乙芳蔡劬张弢吴庆华莫菱蔚陈学瑜蒋渝郑民华张圣道
关键词:胆囊胆固醇息肉胆囊结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