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丽
- 作品数:36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HOXA11在人子宫内膜和早孕蜕膜中的表达及与不育的关系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检测HOXA11蛋白在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早孕蜕膜和不明原因不育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OXA11与不明原因不育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对38例正常子宫内膜、15例早孕蜕膜和19例不明原因不育子宫内膜组织中HOXA11、ER及PR的表达。结果HOXA11蛋白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均有表达,以分泌中晚期子宫内膜和早孕蜕膜表达量较高;在不育内膜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ER、PR在各组表达量的变化与HOXA11相同,即分泌中晚期子宫内膜和早孕蜕膜的表达量较高,而在不育内膜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HOXA11基因在着床期子宫内膜的分化、发育以及着床后妊娠的维持起一定作用;HOXA11表达量下降与ER、PR表达量降低相关;HOXA11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是女性不明原因不育的原因之一。
- 胡营营唐颖王莉芬吕丽苏本利王乃玉冯晓海
- 关键词:HOXA11蛋白质子宫内膜早孕蜕膜不育
-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细胞定位临床病理意义的研究
-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存。寻找乳腺癌预后危险因素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是当前乳腺癌研究热点之一。乳腺癌属激素依赖性肿瘤,体内雌激素水平是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雌激素主要通过雌激...
- 吕丽
-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病理
- 细胞学涂片作免疫组化染色的探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细胞学涂片作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以制成的细胞学HE染片改作免疫组化及临床研究中的细胞涂片。[结果]细胞结构清晰、均匀、形态完整、无收缩。[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染色效果良好为诊断提供依据。
- 张丽王乃玉王丽丽冯晓海吕丽
- 关键词:脱落细胞学免疫组化染色时间
- 大肠癌P21、CDK4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P2 1、CDK4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P2 1、CDK4在正常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2 1阳性表达率在正常黏膜组织、腺瘤与大肠癌中为88.9%、6 6 .7%与4 0 .8% ,肿瘤组织明显低于正常黏膜(P <0 .0 5 ) ;在大肠癌高、中与低分化3组中分别为5 0 .0 %、5 2 .2 %与14 .3% ;DukeA +B期(5 2 .4 % )明显高于C +D期(32 .1% ) ;淋巴结转移阴性组(5 8.8% )明显高于阳性组(31.3% ) (P <0 .0 5 )。CDK4阳性表达率在正常黏膜、腺瘤与大肠癌中为11.1%、33.3%与5 7.1% ,呈递增趋势(P <0 .0 5 ) ;大肠癌高、中与低分化3组分别为2 5 .0 %、5 6 .5 %与85 .7% ;DukeA +B期(38.1% )明显低于C +D期(71.4 % ) ;淋巴结转移阴性组(5 2 .9% )与阳性组(5 9.4 % )差异不明显。[结论]P2 1表达减少或缺失和CDK4的表达上调,可作为判定大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 侯秀昆吕丽李连宏
- 关键词:大肠癌P21阳性表达率黏膜组织低分化SP法
- 肺微小浸润腺癌及浸润前病变HRCT影像特征被引量:6
- 2014年
- 为总结肺微小浸润腺癌(MIA)、原位腺癌(AIS)及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结节的HRCT影像特征,回顾性收集43例术前2周内行HRCT检查、经胸腔镜切除、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0个肺结节,分析结节大小、成分及内部特征。结果显示所有AAH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且≤1.0cm,空气支气管征未见,空泡征少见;86%AIS表现为pGGN,71%的AIS≤1.0cm,且空泡征常见(相对于AAH);95%的MIA表现为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其余为实性结节,90%的MIA>1.0cm,空气支气管征常见(相对于AIS)。因此结节的大小、成分、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MIA、AIS及AAH的鉴别。
- 刘伟董洋孙传恕吕丽
- 关键词:高分辨率CT
- 肝星状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肝癌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吕丽王莉芬王丽丽王乃玉陈莉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癌细胞增殖内皮细胞
- 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56例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 2007年
- 于晓旻王莉芬吕丽
- 关键词:淋巴瘤B细胞预后
- 仅表现为恶性胸腹腔积液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20年
- 目的探讨仅表现为恶性胸腹腔积液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例仅表现为恶性胸腹腔积液的ALK-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临床表现仅为大量胸腹腔积液,全身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检查亦未发现实质性肿物,在对腹腔积液包埋沉渣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后,结合细胞学涂片,腹腔积液液基制片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和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诊断为ALK-ALCL。给予化疗后,腹腔积液立即消失,Ⅰ期化疗后恢复良好,2016年完成8个周期化疗后停药。随访至截稿前,患者停药后首次因腹腔积液入院,充分引流后,症状即缓解,亦未发现实体肿物,维持西达苯胺治疗,随诊观察。结论腹腔积液诊断为ALCL少见,无实体肿瘤者更为罕见,需和原发渗出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间皮瘤等进行鉴别;部分ALK-ALCL预后良好。
- 刘洁晶刘野苏琳李晓娜张健宋丽媛姜浩吕丽
- 关键词:淋巴瘤淋巴瘤大细胞间变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恶性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及转移相关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评价CK19、p53和p63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癌)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p53、p63、cerbB-2和nm23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5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CK19、p53和p63的表达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erbB-2和nm23的表达。结果: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为91.2%,在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1.76%;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89.5%,在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17.5%;p6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22.8%,在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12.3%。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erbB-2阳性率为84.2%,nm23阳性率为91.2%,cerbB-2和nm23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53、p63、cerbB-2和nm23在转移组和非转移组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19和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率极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诊断中非常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p63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无明确意义;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erbB-2和nm23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53,p63,cerbB-2,nm23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无明显相关。
- 田丰秋吕丽冯晓海王乃玉张文波王莉芬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青少年眼结膜非典型痣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患者女童,12岁。右眼结膜肿物5年,逐渐增大1年。颞侧结膜肿物大小0. 8 cm×0. 2 cm,略隆起,肿物内多见血管。行肿物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眼观:小组织1条,长0. 8 cm,灰红色,黏膜表面可见一病变区,略隆起,灰黑色。
- 赵婷婷秦华民吕丽邢呈娟张丽王齐敏
- 关键词:结膜病理特征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