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亮

作品数:1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空间资源
  • 3篇避难
  • 3篇避难场所
  • 3篇城市
  • 2篇疏散
  • 2篇通勤
  • 2篇住房
  • 2篇旧城
  • 2篇旧城区
  • 2篇交通出行
  • 2篇保障性
  • 2篇保障性住房
  • 2篇避震
  • 2篇避震疏散
  • 2篇大城市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发生
  • 1篇地震应急
  • 1篇地震应急避难...
  • 1篇地震灾害

机构

  • 12篇北京市城市规...

作者

  • 12篇史亮
  • 3篇邓艳
  • 2篇张鑫
  • 2篇杜立群
  • 1篇冯斐菲
  • 1篇李楠
  • 1篇盖春英
  • 1篇褚浩然
  • 1篇刘剑刚
  • 1篇殷丽
  • 1篇张晓昕
  • 1篇宋晓龙
  • 1篇陈蓬勃
  • 1篇吕海虹
  • 1篇熊勇
  • 1篇胡波
  • 1篇赵晔
  • 1篇高扬
  • 1篇黄斌
  • 1篇薛忠燕

传媒

  • 2篇北京规划建设
  • 2篇2013中国...
  • 1篇2011中国...
  • 1篇转型与重构—...

年份

  • 4篇2013
  • 6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城市职住关系的问与策——交通出行视角下北京市职住关系分析
《雅典宪章》提出了"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功能,并指出各个功能要协调发展,保持之间的平衡。其中,居住、工作不仅是两个最主要的城市功能,还将直接影响到交通功能是否良性运转以及社会稳定和谐。随着城市的发展,"职...
史亮张鑫
关键词:交通出行
文献传递
旧城区空间资源更新改造硏究
城市旧城区的更新改造逐渐引起广泛的重视,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挖掘有潜力的可利用空间资源,并合理高效利用,是推动旧城发展的主要途径,北京市的中心区復盖了整个旧城保护区,前者对城市大规模 发展的需求与后者对城市风貌的保护存...
邓艳史亮
关键词:旧城区空间资源
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白米斜街地区保护规划实施导则研究
杜立群宋晓龙吕海虹赵晔李楠张晓昕朱莉史亮刘欣葵刘剑刚
该规划加强院落空间的研究:首次提出“核心庭院”的概念,并对院落空间的组成,进行了分类研究。规划管理指标体系研究:增加了“建筑最大进深”(控制建筑单体延续传统尺度)、“地下空间控制要求”(控制院落的地下空间应用)、“核心庭...
关键词:
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区
北京市避震疏散体系的规划构建
地震灾害,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面对它的突然袭击,我们更需要有序和有效的应对。避震疏散体系的构建就是面临地震灾害时,为受灾群众提供疏散和避难的场地空间,是群众得以有序、有效避难和疏散的重要保障。近些年,包括汶川大地震...
史亮
关键词:避难场所
文献传递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模型研究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十一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将迎来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的高峰。根据北京市政府公布的住房保障发展目标,'十二五'...
史亮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
文献传递
大城市职住关系的问与策--交通出行视角下北京市职住关系分析
《雅典宪章》提出了“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功能,并指出各个功能要协调发展,保持之间的平衡.其中,居住、工作不仅是两个最主要的城市功能,还将直接影响到交通功能是否良性运转以及社会稳定和谐.随着城市的发展,“职...
史亮张鑫
关键词:交通出行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地震灾害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面对它的突然袭击,更需要我们有序和有效地应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就是在地震发生时,为受灾群众提供用于临时安置或长期避难的场地空间。良好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是在地震发生时群众得以有序、有效避难和疏散的重要保障。
史亮
关键词: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震发生自然灾害地震灾害受灾
城市更新中的可利用空间资源研究方法探索——以北京原西城区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更新改造逐渐成为旧城区发展的主要途径,并且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塑造合理的城市形态,创造美好的城市生活。原西城区(以下简称"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一部分。
史亮邓艳
关键词:城市更新空间资源城市化进程
北京市避震疏散体系的规划构建
地震灾害,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面对它的突然袭击,我们更需要有序和有效的应对。避震疏散体系的构建就是面临地震灾害时,位受灾群众提供疏散和避难的场地空间,是群众得以有序、有效避难和疏散的重要保障。近些年,包括汶川大地震...
史亮
关键词:避难场所
文献传递
北京城市道路空间合理利用指南研究
杜立群李伟高扬冯斐菲黄斌盖春英史亮陈蓬勃薛忠燕殷丽许槟胡波褚浩然熊勇
城市道路红线内(建筑用地以外)空间属于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现城市风貌、社会文明和城市发展政策的重要窗口。由于城市道路空间所包含的交通、市政和服务等设施多达五十余种,分属不同部门或多部门共同管理,所依据的法规和行业标准也不一...
关键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