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溯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期核FISH技术快速诊断染色体畸变在选择性减胎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探讨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快速检测双胎之一染色体畸变在孕中期选择性减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双胎之一为染色体畸变且缺乏超声标志病例分别抽取羊水采用目标染色体探针行间期核FISH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被减胎儿进行选择性减胎,随访观察胎儿生长发育及分娩情况。结果间期核FISH均在短时内明确异常胎儿,辅助完成孕中期选择性减胎。5例孕妇术后未出现并发症,胎儿出生后一般情况好。结论间期核FISH在选择性减胎术前应用,未增加手术操作风险同时避免了减错胎的风险,对于超声难以辨认异常胎儿时的选择性减胎,是一种可行的补救措施。
- 席惠雷莹娟胡建成文娟刘溯游一平王华
- 关键词:染色体畸变选择性减胎
- 双绒双胎选择性减胎和自然减胎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双绒毛膜双胎中晚孕期选择性减胎与自然减胎的妊娠结局,以及中晚孕期氯化钾减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胎儿医学门诊就诊的39例因双胎之一胎儿畸形进行选择性减胎的患者(选择性减胎组)和32例非医源性双胎之一胎死宫内患者(自然减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39例选择性减胎均成功,且均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28 d内均无新生儿死亡;选择性减胎组分娩孕周较自然减胎组延长约1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略高于自然减胎组;两组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减胎组患者流产率、胎膜早破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和贫血发生率分别为0.00%(0/39)、17.95%(7/39)、7.69%(3/39)、2.56%(1/39)和0.00%(0/39),均低于自然减胎组患者的6.25%(2/32)、18.75%(6/32)、9.37%(3/32)、18.75%(6/32)和3.12%(1/32)(P<0.05);两组患者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减胎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为7.69%(3/39),高于自然减胎组患者的6.25%(2/32)(P<0.05)。结论选择性减胎有利于降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并未增加对胎儿的不利因素;对于有明确减胎指征者,选择性减胎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 雷莹娟席惠刘溯游一平王华
- 关键词:选择性减胎中晚孕期
- 洛赛克治疗妊娠剧吐36例临床观察
- 确诊为妊娠剧吐的病人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给予静输液治疗;治疗组36例在静脉输液的基础上给予洛赛克0.4mgiv,1次/日,治疗3天,判断疗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80.56%
- 刘溯程卫
- 关键词:妊娠剧吐洛赛克
- 文献传递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时机探讨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SP)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68例E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病孕周分成4组(a组〈28周,b组28-29^6周,c组30-31^6周,d组32-33^6周),分析比较各组采取保守治疗的产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ESP母儿并发症随孕周增加逐渐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病死率a组最高,b组次之,且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b组期待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分娩方式均以剖宫产为主。【结论】在加强母胎监护的同时,ESP患者经期待治疗,可以适当延长孕龄,从而取得较好的围生儿结局而不增加孕产妇的危险。
- 刘溯金明华雷莹娟
- 超声下未成熟卵泡抽吸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疗效及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超声下未成熟卵泡抽吸术(immature follicle aspiration,IMFA)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94例PCOS不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IMFA组(IMFA治疗)、对照组(采用达英-35治疗)各47例,对比两组的疗效及内分泌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IMFA组患者的血清中睾酮(Testosterone,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均低于对照组,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IN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FA组患者的卵巢体积、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均低于对照组,卵巢动脉最大血流速度(maximum blood flow velocity,Vmax)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FA组患者的月经恢复率63.83%、妊娠率44.68%均高于对照组的36.17%、23.40%(P<0.05)。结论超声下IMFA治疗PCOS不孕症患者能更显著的改善患者内分泌水平、促进卵巢形态及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月经恢复及妊娠率。
- 易宇凌刘溯
- 关键词:超声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
- 提高基层产科综合服务能力降低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
- 方超英杜其云吴颖岚刘建建金明华游一平刘溯姚宽保胡茹珊钟梦
- 孕产妇死亡率不仅仅是最基础的医疗卫生和人群健康指标,更重要的是被作为衡量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它既折射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地位。同时,孕产妇死亡率也能直接反映某地区...
- 关键词:
-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妇幼保健服务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刮宫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7年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刮宫术中的应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410008)刘溯罗君1996年1~12月我院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下称米索)于稽留流产刮宫术中,并与宫腔插管羊膜腔外注入利凡诺及直接常规刮宫术作对照,观察其对宫颈的软化扩张[1]...
- 刘溯罗君
- 关键词:终止妊娠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人工流产
-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急诊率升高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近4年妇产科急诊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01-2012-12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妇产科急诊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4年来我院妇产科急诊人次急剧升高,明显高于同期妇产科门诊就诊人次的增长率,尤其是产科急症迅速增加。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工作,加强三级急诊网络建设,尤其需加强基层医院妇产科急诊医学的发展。
- 刘溯龙跃平
- 关键词:产科急诊妇科急诊
-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HF患者(HF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测定血浆BNP水平,心衰患者治疗3~4周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和BNP,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及BNP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1)HF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HF控制后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3)BNP浓度与LVEF有很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HF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
- 刘溯杨宇红张红
- 关键词:心力衰竭B型尿钠肽LVEF
- 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患者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患者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的168例老年患者,根据血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Ⅰ组):25(OH)D≤15μg/L,55例;维生素D缺乏组(Ⅱ组):15μg/L<25(OH)D≤20μg/L,39例;维生素D不足组(Ⅲ组):20μg/L<25(OH)D≤30μg/L,38例;维生素D正常组(Ⅳ组):25(OH)D>30μg/L,36例。比较4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日间平均收缩压(ASBP)、日间平均舒张压(ADBP)、夜间ASBP、夜间ADBP、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1)4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BMI、FPG、HbA1c、日间及夜间ASBP、日间及夜间ADBP、血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组患者IAI、HOMA-β、HOMA-IR、颈总动脉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患者IAI、HOMA-β均低于Ⅱ组、Ⅲ组、Ⅳ组(P<0.05),而HOMA-IR、颈总动脉IMT则高于Ⅱ组、Ⅲ组、Ⅳ组(P<0.05);Ⅱ、Ⅲ组患者IAI、HOMA-β低于Ⅳ组(P<0.01),而HOMA-IR、颈总动脉IMT则高于Ⅳ组(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AI、HOMA-β与25(OH)D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和0.79,P均<0.01);HOMA-IR、颈总动脉IMT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6和-0.49,P均<0.01)。结论维生素D水平越低,老年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越低,而胰岛素抵抗程度及颈总动脉IMT越高。故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能是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 杨宇红刘溯曹东华何茜赵怡君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25-羟维生素D3胰岛素抵抗颈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