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天艳
- 作品数:25 被引量:112H指数:5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仿真模拟教学管理模式在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仿真模拟教学管理模式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摸索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临床思维、临床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对象及方法:将昆明医科大学2012级全科三、四班99名见习同学随机分为系统仿真模拟教学组及传统教学组,通过多站点考核比较两组见习同学的见习成绩。结果:体格检查、疾病诊疗分析及总平均分部分仿真模拟教学组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病史采集部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仿真模拟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及诊疗能力,在妇产科的见习教学过程中有积极作用。
- 冷天艳聂小凤张琴陈艳杨丽华
- 关键词:仿真模拟教学妇产科见习
- 长链非编码RNA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对SKOV3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LnCRNA CASC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SKOV3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q RT-PCR检测18例卵巢癌及正常癌旁组织;5株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Caov3、HO8910、SKOV3、OVCAR3和人正常卵巢上皮HOEpiC细胞LnCRNA CASC2的相对表达量;通过重组质粒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过表达LnCRNA CASC2,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侵袭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LnCRNA CASC2后SKOV3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LnCRNA CASC2在卵巢癌组织、卵巢癌细胞中表达水平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及卵巢上皮细胞(P <0.01)。LnCRNA CASC2重组质粒转染SKOV3细胞后可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P <0.05)。过表达LnCRNA CASC2后,SKOV3细胞Bcl-2表达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05)。结论 LnCRNA CASC2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卵巢癌细胞中过表达LnCRNA CASC2后细胞恶性能力降低,其在卵巢癌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张素仙聂小凤张琴冷天艳杨丽华
-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卵巢癌恶性表型
- OMP及SNAPPS教学法在妇产科实习中应用价值的探讨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OMP(One Minute Preceptor,一分钟督导教学法)及SNAPPS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实习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2017年1月—12月我院妇产科实习生参与OMP+SNAPPS教学,通过教师、学生完成调查表,多站点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及可行性。结果:90%的教师认为此类教学法目标明确,能提高其带教能力;80%以上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法能提高其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OMP+SNAPPS教学法的学生在OSCE考核中及格率达97.12%。结论:OMP+SNAPPS教学法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值得运用。
- 伍路李晓阳冷天艳张琴杨丽华
- 关键词:OMP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
- 原发性输卵管绒毛膜癌误诊1例报道
- 2015年
- 绒癌绝大多数原发于子宫,只有极少数原发于输卵管、宫颈、阔韧带等部位.曾有报道输卵管绒癌占输卵管妊娠的2.5%~4.0%[1].而且输卵管绒癌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输卵管绒毛膜癌误诊病例,旨在对该病的临床表现提高认识,减少或者避免误诊,并及早诊治.
- 杨丽华苏莹冷天艳
- 关键词:原发性误诊
- 妇产科本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讨被引量:4
- 2016年
- 妇产科教学是医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对临床实习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后归纳为以下几点,为提高妇产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1)首位带教教师负责制;(2)结合病例分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3)建立实习学生微信管理群;(4)病历书写培训、出科考核。
- 张琴冷天艳张素仙陈艳杨丽华
- 关键词:妇产科本科教学教学方法
- 仿真模拟教学管理模式在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意义探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系统的仿真模拟教学管理模式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对象及方法:将本校2012级五年制全科三、四大班99名实习同学随机分为仿真模拟教学组及传统教学组,见习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形式,从带教情况、见习内容、见习指导、见习管理、见习效果五个部分,比较两组见习同学对见习方式的评价。结果:仿真模拟教学组"10分得分率"及平均分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仿真模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在临床教学工作中推广运用。
- 聂小凤冷天艳陈艳张琴杨丽华
- 关键词:仿真模拟教学妇产科临床见习
- 基于Oncomine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UBE2C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通过深度挖掘Oncomine数据库中的基因信息,分析泛素结合酶E2C(UBE2C)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UBE2C研究的信息,对其在卵巢癌的表达水平变化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UBE2C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应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与UBE2C基因相关的蛋白,并通过STRING绘制UBE2C相关蛋白网络图,分析蛋白富集的生理过程。结果在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14项关于卵巢癌和卵巢正常组织UBE2C基因有差异表达的研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卵巢癌组织中UBE2C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卵巢正常组织(P<0 .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高表达UBE2C基因的卵巢癌患者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者,低表达患者的预后更好(P<0 .05)。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到与UBE2C相关的蛋白有RLIM、CBX4、 SIAH2等25个,其相关蛋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富集在泛素依赖蛋白的分解代谢过程、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蛋白质泛素化、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泛素-蛋白连接酶活性的调控、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调节、细胞周期等生理过程。结论 UBE2C基因可能通过调节蛋白泛素化过程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高表达时提示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靶向UBE2C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肿瘤诊断和治疗工具。
- 殷雪琴倪娜张琴冷天艳杨丽华
- 关键词:计算生物学
- p53基因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恶变相关性Meta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p53基因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M)恶变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维普、Pub Med、Google、Elsevier、Springer、OVID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6年3月发表的关于p53基因与OEM恶变相关性的研究文献,按照一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p53基因突变、p53蛋白表达增高是OEM向EAOC转化的风险因素(合并OR=28.85,95%CI 14.86~55.98,P<0.05);p53基因突变、p53蛋白表达增高是aEM向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EAOC)转化的风险因素(合并OR=5.70,95%CI 2.95~11.03,P<0.05);p53基因突变、p53蛋白表达增高是OEM向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aEM)转化的风险因素(合并OR=0.18,95%CI 0.09~0.39,P<0.05)。结论组织p53基因突变、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增高在OEM恶变过程中可能是一个常见事件,贯穿于OEM向aEM转化,再向EAOC转化的整个过程,是OEM恶变的风险因素。
- 聂小凤杨丽华张琴冷天艳陈艳
- 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P53基因恶变META分析
- 宫颈脱落细胞miR34a检测在HR-HPV阳性患者分流中的作用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miR34a检测在HR-HPV阳性患者分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进行宫颈癌初筛,HPV阳性者行TCT及miRNA检查。TCT结果异常者(≥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阴道镜下活检行病理学检查。TCT阴性者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异常者阴道镜下活检取材,比较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miR34a水平,探讨miR34a、Pap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作用。结果 (1)Pap对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预测值的灵敏度为64.90%,特异度为80.70%,AUC为0.728(95%CI:0.657~0.779,P<0.001)。(2)miRNA34a对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预测值的灵敏度为77.00%,特异度为62.30%,AUC为0.824(95%CI:0.756~0.892,P<0.001),cut off值为0.623。(3)miRNA34a对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预测值的灵敏度高于Pap检测,特异度低于Pap。(4)宫颈脱落细胞miRAN34a值随着宫颈病变加重逐渐降低。结论检测宫颈脱落细胞miR34a水平可有效分流HR-HPV阳性患者,敏感性高于Pap检查。
- 聂小凤翟慧慧冷天艳张琴杨丽华
- 关键词:宫颈细胞学检查HPV宫颈癌
- 杂交捕获定量分型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瘤病毒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第三代杂交捕获技术定量分型(daltonbio hybrid capture 3,DH3)检测高危型人乳状瘤病毒(human papiloma virus,HPV)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H3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264例宫颈癌筛查女性宫颈脱落细胞的HPV,同时行TCT检查,TCT结果异常者(≥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比较两种方法检测HPV结果的一致性及检出宫颈病变情况。结果 264例女性中,HC2法检出HPV阳性者32例(12.12%)。DH3法检出HPV阳性者39例(14.77%),其中HPV16/18阳性患者14例(35.90%)。264例女性中,DH3和HC2检出HPV结果的符合率为94.32%(249/264);15例结果不一致,其中8例的检测值在临界值,排除此8例后再次统计分析,符合率为97.27%(249/256)。264例中TCT异常者10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LSIL 1例、HSIL 2例、宫颈癌1例。DH3 HPV16/18阳性女性TCT异常及宫颈病变检出率(71.43%,10/14;21.42%,3/14)显著高于HC2 HPV阳性检出率(31.25%,10/32;9.38%,3/32)(P<0.05)。结论 DH3与HC2检测高危型HPV符合率高,DH3 HPV16/18阳性宫颈病变检出率高,DH3技术可作为临床上宫颈癌初筛的有效手段。
- 杨丽华冷天艳张琴张素仙赵庆华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子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