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琦
- 作品数:58 被引量:697H指数:1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金融治理动向、应对措施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0
- 2020年
- 2020年初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全面性、不可预知性和需求—供给双抑制性的特点,对金融市场运行、传统金融理论、金融业务模式产生明显冲击。此次疫情也暴露出金融治理的"内生性"局限,并促使金融治理表现出治理焦点的扩展、治理理念的重构、治理目标群体的延伸三方面发展动向。金融治理体系包含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对象和治理规则四个要素,需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框架上进行建构,并采取措施应对此次疫情的冲击。疫情冲击后中国金融治理将出现以内生性治理为主向全面治理方向发展、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治理理念、数字化金融治理要求增强、国内全面金融治理与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深度融合等发展趋势。
- 冯永琦刘韧
- 关键词:金融市场
- 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率联动效应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随着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发展,离岸人民币汇率价格体系不断地完善。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BEKK-GARCH(1,1)模型,研究了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之间的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在岸人民币即期和远期汇率对离岸汇率能够产生较为显著的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NDF汇率对在岸即期和远期汇率有显著地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离岸即期汇率对在岸远期汇率有显著地价格溢出效应,但波动溢出效应较弱;离岸即期汇率对在岸即期汇率未产生价格溢出效应,但波动溢出效应显著。
- 冯永琦迟静
- 关键词:离岸人民币波动溢出效应
- 中国同发达国家及金砖国家股市联动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与境外金融市场的关联程度也在不断加深。通过GARCH-BEKK模型,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沪港通开通为两个节点,分三个阶段对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开始至2018年11月期间中国股市同金砖国家以及主要发达国家股市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发达国家股市对中国股市波动溢出效应呈现不断增强趋势,但中国股市对主要发达国家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稍呈现减弱趋势;金砖国家股市与中国股市之间波动溢出效应呈现不断增强趋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沪港通开通对中国与这些国家股市联动关系也产生一定影响。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应时刻不忘防范外部市场带来的金融风险,并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 冯永琦赵佳楠
- 关键词:股市联动性金砖国家波动溢出效应
- 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分析,揭示吉林省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功能弱化、信贷成本高、涉农金融产品覆盖面低等一系列题,并在借鉴国外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发展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的策略和途径。
- 冯永琦王璐
-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服务质量
-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进口贸易转型效应被引量:18
- 2014年
- 进口贸易转型是中国进口贸易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本文使用面板数据的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研究方法,利用2005年7月~2013年1月的月度数据,实证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进口贸易转型的影响。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能够推动进口贸易转型,即增加对最终消费品的进口,而降低对中间产品的进口。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不利于最终产品的进口以及进口贸易转型的进程。同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变动和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口贸易的时滞性影响较强。进口贸易转型的实现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冯永琦裴祥宇
- 关键词:实际有效汇率
- 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被引量:14
- 2024年
-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企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企业效率等内部优化手段,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目前数字金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三个路径发挥作用,而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路径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同时,有效的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的必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并以适度监管保障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 冯永琦林凰锋
- 关键词:数字金融信息不对称融资约束技术创新
- 后疫情时代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建构与中国策略选择被引量:12
- 2020年
- 新冠疫情暴发对全球金融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全球金融治理更加艰难。疫情冲击下,全球金融治理面临着全球化割裂与全球金融治理包容性不足、集体性量化宽松政策再度泛滥、核心大国责任缺失以及国际金融组织效力不足等问题。依据全球金融治理的基础与约束条件,后疫情时代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建构要素包括治理原则准则、治理主体、治理效率和治理目标,建构层面主要体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同时,寻求共同利益增强合作协调、加强政治信任与政治包容、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组织、发挥大国责任与担当是后疫情时代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建构的重要途径。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后疫情时代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建构,具体策略包括积极协调和处理同主要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关系、积极倡导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与新兴国际金融机构的发展、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基础的作用、促进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以及推进对数字化金融的治理等。
- 冯永琦于欣晔
- 关键词:量化宽松
- 日元离岸与在岸利率联动效应研究被引量:17
- 2014年
- 日本早已开放资本账户、完成利率自由化,并建立了离岸金融市场,这些金融开放政策必然会对日元离岸与在岸利率联动效应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立足日本资本账户逐步开放和利率自由化的背景,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多元GARCH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日元离岸与在岸的利率联动效应。结果表明,日元离岸与在岸利率相互传导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资本账户开放对离岸与在岸利率传导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利率自由化是离岸与在岸利率联动效应增强的重要内部条件。这些结论对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和利率自由化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冯永琦梁蕴兮裴祥宇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产品市场的依赖度及中国的对策被引量:14
- 2017年
- 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及中国与沿线国家实现"合作共赢"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提供者的地位,且与美国进行了比较,从中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产品市场依赖度及发展前景。文章认为,东南亚国家及蒙古国对中国具有较高的市场依赖度,其他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相对较低,特别是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最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市场还会保持相对较高的市场依赖度,而对中国最终资本品和最终消费品市场依赖度不高,但未来对中国最终消费品市场的依赖度会进一步增强。中国应高度重视进口贸易的政策管理与结构优化,充分发挥对外市场提供者的积极作用,以促进经济全球化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
- 冯永琦黄翰庭
- 数字技术、金融监管与金融诈骗治理——来自法院裁判文书案件信息的证据
- 2024年
- 当前我国数字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金融诈骗这一现象却屡禁不止,数字技术与金融监管都是金融诈骗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1—2021年297个地级市115482个法院裁判文书案件信息,研究了数字技术对金融诈骗治理的影响以及金融监管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技术发展对金融诈骗治理存在非线性影响。其中,数字技术对信用卡诈骗治理存在非线性影响,但对集资诈骗治理存在负向的线性影响。第二,数字技术通过银行竞争度和信息扩散度两种途径对金融诈骗治理影响显著。在数字技术较低的水平下,数字技术通过提高银行竞争度对金融诈骗治理起到抑制作用;在数字技术较高的水平下,数字技术通过提高信息扩散度对金融诈骗治理起到促进作用。第三,金融监管在金融诈骗治理中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但金融监管的调节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的信用卡诈骗治理和集资诈骗治理中,金融监管的正向调节效应显著;在中部地区,只对信用卡诈骗治理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西部地区全部类型的金融诈骗治理中,金融监管的调节效应都不显著。
- 冯永琦魏岚
- 关键词:数字技术金融监管法院裁判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