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海霞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静脉内
  • 2篇动静脉内瘘
  • 2篇血管
  • 2篇内瘘
  • 2篇静脉
  • 2篇静脉内
  • 2篇静脉内瘘
  • 1篇动静脉内瘘狭...
  • 1篇动脉
  • 1篇端侧
  • 1篇端侧吻合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血管瘤
  • 1篇远端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细胞
  • 1篇增殖细胞核
  • 1篇增殖细胞核抗...
  • 1篇上肢

机构

  • 6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济宁医学院

作者

  • 6篇付海霞
  • 3篇徐厚池
  • 3篇张玉海
  • 3篇丁伟
  • 1篇杨允学
  • 1篇张雷
  • 1篇秦永春
  • 1篇徐风亮
  • 1篇张宏
  • 1篇范晴
  • 1篇许燕
  • 1篇安传国
  • 1篇焦自钊
  • 1篇王丽君
  • 1篇张俊功
  • 1篇孙元竹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桡动脉表浅化移位的功能性端侧吻合对前臂远端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观察应用桡动脉表浅化移位的功能性端侧吻合(functional end-to-side anastomo‐sis with radial artery superficial displacement,FETSRAS)技术构建前臂远端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RC-AVF)对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6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首次实施前臂远端RC-AVF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RC-AVF建立方法的不同分为头静脉端与桡动脉侧的常规端侧吻合(conventional end-to-side anastomosis,CETS)组及FETSRAS组。手术后随访12周,应用临床血管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及内瘘泵控血流量评估2组内瘘的成熟情况。结果共纳入121例前臂远端RC-AVF手术患者,其中CETS组64例,FETSRAS组57例。手术后第6周、12周FETSRAS组临床内瘘成熟率分别为80.7%、89.5%,高于CETS组的64.1%、73.4%(χ^(2)=4.132、5.036,P=0.042、0.025);手术后第6周、12周FETSRAS组影像学内瘘成熟率分别为86.0%、93.0%,高于CETS组的67.2%、75.0%(χ^(2)=5.833、7.066,P=0.016、0.008);FETSRAS组内瘘首次使用时间为(36.6±10.5)天,短于CETS组的(43.3±13.1)天(t=2.800,P=0.006);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显示:FETSRAS组内瘘手术后12周观察期内,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及自然血流量均大于CETS组(F=5.356、7.356、9.154,P=0.022、0.008、0.003)。结论与应用CETS技术相比,应用FETSRAS技术建立前臂远端RC-AVF能够促进内瘘成熟并提高内瘘成熟率。
诸葛祥娣焦自钊安传国李凤楼陈朝进邸鹏飞付海霞范晴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
术中NBCA胶栓塞切除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探讨
徐厚池丁伟付海霞张玉海徐风亮秦永春
“术中NBCA胶栓塞切除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探讨”是我院与301医院合作完成的课题,关于神经外科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改进的研究。该课题探讨术中NBCA胶栓塞切除复杂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对复杂脑海绵状血管...
关键词:
关键词:脑海绵状血管瘤NBCA胶栓塞
颅脑手术并发急性脑膨出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06年
对240例颅脑手术并发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120例,脑肿瘤切除术中急性脑膨出30例,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60例。各组分别有60、20、30例患者于发现脑膨出后立即作脑室外引流,其余患者立即关颅,不予处理。结果作脑室外引流者病死率均显著低于不予处理者,死亡病例存活时间亦较不予处理者长。认为针对脑膨出的病因,及时采用脑室外引流等功能性内减压方法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张玉海付海霞徐厚池张俊功丁伟
关键词:脑膨出手术疗法
GGF、PCNA与垂体瘤侵袭性的关系探讨
张玉海杨允学徐厚池付海霞丁伟王丽君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部分呈侵袭性生长,人们希望找出侵袭性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并相继发现了转化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等与垂体...
关键词:
关键词:垂体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尿毒症伴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内瘘通畅情况、再狭窄发生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PTA)对尿毒症伴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尿毒症伴上肢AVF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持续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内瘘通畅情况、并发症、再狭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7.57±25.45)min、住院时间为(2.60±1.26)d、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再狭窄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43.29±87.56)min、住院时间为(13.12±8.85)d、并发症发生率为29.03%、再狭窄发生率为16.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瘘通畅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透析血流量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狭窄处内径为(3.95±0.48)mm,长于对照组的(3.36±0.57)mm,肱动脉血流量为(951.57±106.275)mL/min、透析血流量为(254.29±10.92)mL/min,多于对照组的(840.84±388.94)mL/min、(232.25±32.53)mL/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尿毒症伴上肢AVF狭窄患者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手术、住院时间,改善内瘘血流量,且并发症与再狭窄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张雷孙元竹付海霞许燕张宏
关键词:尿毒症
一种肾内科透析机输送管路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肾内科透析机输送管路固定支架,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侧中部固定连接套筒下端,所述底板上侧固定连接电箱下侧,调节杆下部嵌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调节杆中部设有一组均匀排布的调节孔,所述调节杆一侧上部...
付海霞丁孝军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