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亚菲

作品数:10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牡丹江市社会科学课题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艺术

主题

  • 3篇音乐
  • 3篇钢琴
  • 2篇艺术
  • 1篇虚实
  • 1篇虚实相生
  • 1篇演奏
  • 1篇演奏艺术
  • 1篇艺术教育
  • 1篇音乐创作
  • 1篇音乐文化
  • 1篇音乐作品
  • 1篇影视
  • 1篇影视音乐
  • 1篇影视音乐创作
  • 1篇中国钢琴
  • 1篇中国钢琴作品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建设
  • 1篇实相
  • 1篇思维

机构

  • 5篇牡丹江师范学...

作者

  • 5篇于亚菲
  • 2篇吴姝
  • 1篇王艳文
  • 1篇邵铁夫
  • 1篇黄天俐

传媒

  • 2篇戏剧之家
  • 1篇作家
  • 1篇电影文学
  • 1篇魅力中国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浅析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的演奏艺术被引量:1
2011年
贝多芬作为维也纳乐派最伟大的代表人物,其一生创作了无数音乐作品。在他五部钢琴协奏曲中,《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被认为是最具热情、内容最丰富的一首曲子,而且贝多芬本人对这首曲子也是十分喜爱,认为这是最符合他心路历程和内心情感的一首曲子。本文试从作品演奏中的指法艺术、装饰音艺术、踏板艺术和速度艺术四个方面来分析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中独特的演奏艺术。
于亚菲
关键词:贝多芬演奏艺术
建国初期苏联音乐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2012年
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艺术教育时作为必不可少的一个建设项目,国家和党派对音乐艺术能够带给社会影响的功能有着极其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十分迅速。与此同时,我国正面临着西方列强主义的残酷封锁,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我国只好依靠苏联并实施"一边倒"政策。因此,在学习方面,我们需要选择对我们自身有益的进行学习,
邵铁夫黄天俐于亚菲吴姝
关键词:音乐文化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教育事业发展建设项目艺术教育
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文学思维
2013年
钢琴之所以被世人称之为"乐器之父",源于其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音色和变化多端的节奏,它能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音乐表现力,也能烘托出醉人心脾的音乐感染力,钢琴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文学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文字的语言可以表达情感、塑造人物形象,进而反映社会生活。本文对两种艺术形式碰撞出的火花进行深入探讨,重点论述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文学思维。
于亚菲梁际华吴姝王艳文
关键词:钢琴音乐文学思维
浅议影视音乐创作中的钢琴元素体现
2012年
影视剧作创新发展向其整体改进提出了要求,其中,影视音乐创作的多样化与创新性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钢琴音乐以其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以及能替代乐队伴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声乐、器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中,在影视音乐创作中钢琴的应用范围也日趋扩大。钢琴元素在影视音乐创作中尤其有独特的作用,不仅在演奏手法上具有独具一格之处,更能有效进行情感渲染,形成多种行之有效的风格,为影视音乐发展乃至影视剧作创新带来新的内涵。
于亚菲
关键词:影视音乐创作钢琴
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虚实相生
2010年
古往今来,中国的各类艺术家们运用"虚实相生"法创造了无数成功之作。文学、音乐、绘画……中国人独具特色的"虚实相生",几乎渗透在各个领域之中。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不同于绘画、雕塑、诗歌、文学,没有看得见的形象,也不能用文字来表达,而是用声音来表达艺术形象。钢琴演奏艺术更是如此,它不仅在于声音的高低,节奏的准确……更重要的是表达内心对艺术形象的音响想象。我们用"虚实相生"法对中国钢琴作品进行阐释,能更好地体会中国钢琴作品之精髓!
于亚菲
关键词:虚实相生钢琴作品精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