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磁共振
  • 4篇成像
  • 3篇血管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血管肌瘤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
  • 2篇肌瘤
  • 2篇骨折
  • 2篇复习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硬化
  • 2篇DWI
  • 2篇大腿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信号
  • 1篇性病
  • 1篇血管造影

机构

  • 1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3篇万凯明
  • 7篇鹿彤
  • 6篇孟令平
  • 6篇吴强
  • 4篇吴美花
  • 4篇尹化斌
  • 3篇魏春晓
  • 3篇孙仁艳
  • 3篇庄玉忠
  • 3篇洪玉萍
  • 2篇张杰
  • 2篇俞忠辉
  • 1篇孟令平
  • 1篇钱亭
  • 1篇姜海莹
  • 1篇高令军
  • 1篇华广美
  • 1篇吴静炯
  • 1篇程志俭
  • 1篇顾军

传媒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腿球血管肌瘤一例被引量:1
2008年
患者 女,24岁。左大腿反复疼痛4年。体检:左大腿皮下触及结节状肿物,大小约2cm×2cm×1cm,质软,压痛,可活动。 超声检查:左大腿皮下见0.6cm×2.0cm大小的低回声光团,界清,未测及明显皿流。MR检查:左大腿皮下脂肪层与股内侧肌间见果核状异常信号,大小约2cm×1cm,边界清楚,T1WI呈与肌肉相似的等信号,抑脂T2WI呈明显高信号,其内见线状低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呈环形强化,其中央不强化,呈核中核征(图1~3),考虑为血管瘤。
孟令平洪玉萍万凯明鹿彤
关键词:左大腿血管肌瘤异常信号皮下脂肪层股内侧肌MR检查
Mn-DPDP增强MRI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Mn DPDP增强MRI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4例患者经临床和/或病理证 实的28个肝局灶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T1WI、T2WI平扫和Mn DPDP增强MRI,11例患者作Gd DTPA动态 增强检查,比较3者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14例患者中1例为肝血管瘤合并肝囊肿;1例FNH;12例 肝硬化并再生结节,其中合并肝细胞癌7例,合并肝囊肿4例,合并肝细胞癌和肝囊肿1例。将每例患者不同病变分别算 为1个病灶,共计28个病灶。结果:14例患者28个病灶中,12个肝硬化结节于Mn DPDP增强后呈均匀强化,以30min ~2h内强化明显,其中3个肝硬化大结节于延迟24h扫描仍有强化,于MR平扫T1WI呈高、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 Gd DTPA增强后呈缓升速降型;8个肝细胞癌灶于Mn DPDP增强后呈不均匀带状或斑片状强化,其中5个见环状假包 膜样强化,3个延迟24h扫描仍有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理为高中分化型肝细胞癌,于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等信号,T2WI 呈不均匀高、等信号,Gd DTPA增强后呈速升速降型;1个肝血管瘤及6个肝囊肿均无明显强化;1个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于Mn DPDP增强后早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2h后呈等信号改变。结论:Mn DPDP增强MRI对肝局灶性病变有一定鉴 别诊断价值,但对肝硬化结节。
孟令平万凯明鹿彤吴强吴美花孙仁艳
关键词:肝肿瘤肝硬化磁共振成像
DWI对腰椎Modic改变Ⅰ型应用价值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Modic改变Ⅰ型MR扩散加权成像信号改变并测定、分析其ADC值,推断MR信号无异常但已有组织学变化的Modic改变Ⅰ型潜伏赢DC值改变,以期早诊断、早发现、早干预,延缓向Modic改变进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
魏春晓万凯明吴强尹化斌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CT骨结构临床研究
吴静炯万凯明高令军庄玉忠顾军王小平姜海莹
该课题对20例髋部骨折患者行CT扫描,观察股骨头、股骨颈、股骨大粗隆的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及分布区域,同时观察骨折组X线摄片结果,判断是否有骨质疏松,同时对27例非骨折患者的X线摄片判断骨质疏松情况。研究显示图像清晰,符合...
关键词: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
MSCT重建技术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小肠间质瘤(S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MPR、MIP重建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结果:18例患者共检出20个病灶,空、回肠各9个,十二指肠2个,平均直径6.7cm(2.2~17cm)。病理分型:高危60%(12/20),中危15%(3/20),低危25%(5/20),极低危为0。典型CT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块,多为外生型,血供较丰富,常出现囊变坏死,可见气液平及阳性对比剂。55%(11/20)MPR、MIP可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27.8%(5/18)伴发其他肿瘤。肝脏、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小肠间质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及MPR、MIP重建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华广美尹化斌万凯明钱亭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MRI鉴别诊断肝硬化退变结节与小肝癌被引量:39
2005年
目的 探讨高场强MRI对肝硬化退变结节和小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和病理证实18 例24个肝硬化退变结节(DN)和15例26个小肝细胞癌(sHCC)的磁共振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8例24个DN中,同、反相位T1WI上呈等信号者4个,呈稍高信号者20个,占DN的83%(20/24); 26个HCC结节中,同相位T1WI上呈稍高信号者6个,其中3个在反相位T1WI上呈低信号;同、反相位T1WI上均呈等低信号者19 个结节,占76%(19/25)。抑脂T2WI上DN组24个结节均为低信号;而小HCC组26 个结节中,呈稍高或不均匀等高信号者24 个,占92%(24/26), 2个在T2WI上为低信号。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14 例中15 个DN呈缓升速降型14 个,占93%;14 例中24个HCC呈速升速降型19个,占79%(19/24); HCC包膜强化率占增强病灶中的70%(17/24),而13个DN见不规则纤细网状纤维隔强化,占86%(13/15),仅1个DN呈假包膜样强化。结论 综合分析高场强MR不同序列及动态增强像特点,能够区别绝大多数大DN和HCC。
孟令平万凯明俞忠辉鹿彤吴强吴美花
关键词:肝细胞肝硬化磁共振成像
大腿球血管肌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患者,女,24岁。因左大腿反复疼痛4年入院。查体:左大腿中下段皮下触及一结节状肿物,大小约 2×2×1cm,质软,有压痛,可活动。MRI检查:左大腿皮下大小约2×1cm结节,T1WI呈与肌肉相似等信号,抑脂T2WI呈明显...
孟令平万凯明鹿彤洪玉萍张杰
关键词:文献复习
文献传递
自动移床3D CES MRA在下肢动脉检查中的初步应用
2004年
目的 :探讨自动移床 3维增强减影MR血管造影 (3DCESMRA)在下肢动脉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性病变者进行了自动移床 3DCESMRA检查 ,原始图像经减影后作最大密度投影 (MIP)重建。结果 :所有病例的血管均显示满意 ,其中 11例可见不同部位和分支动脉狭窄或闭塞 ,阳性诊断率为 6 8.7%。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 ,自动移床 3DCESMRA检查技术对下肢动脉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孟令平吴强万凯明鹿彤吴美花孙仁艳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减影技术动脉疾病
DWI对腰椎Modic改变Ⅰ型应用价值初步探讨
<正>目的探讨Modic改变Ⅰ型MR扩散加权成像信号改变并测定、分析其ADC值,推断MR信号无异常但已有组织学变化的Modic改变Ⅰ型潜伏赢DC值改变,以期早诊断、早发现、早干预,延缓向Modic改变进程。方法回顾性分析...
魏春晓万凯明吴强尹化斌
关键词:DWIMODIC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急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4
200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急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GE Lightspeed 16多层螺旋CT机对胸部外伤患者在外伤后10d内进行多层螺旋CT肋骨扫描,并进行薄层重建,于工作站上进行VR、MIP三维图像重组,由2位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并与肋骨平片结果对照分析。结果:66例中总肋骨骨折数为200根,CT横断图像直接显示骨折线63例198根,检出率99%。三维容积重组图像显示骨折197根,检出率98.5%。其中2根三维重组图像显示而横断面图像未能显示,3根横断面显示而三维图像未能显示。肋软骨骨折1例1根。平片诊断骨折152根,检出率76%;可疑骨折6例12根,CT确诊10根,排除2例;平片未见骨折5例,CT扫描发现10根骨折;另有4例确诊10根,可疑5根,CT确诊16根骨折,排除3根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普通肋骨平片,结合横断面CT图像可准确定位,发现合并症,是胸部外伤后常规肋骨平片的重要补充检查。
庄玉忠方佩君葛箐芳俞忠辉林丽萍万凯明
关键词:肋骨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