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河

作品数:12 被引量:11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博物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文物
  • 4篇纳米
  • 2篇多孔
  • 2篇气泡
  • 2篇微气泡
  • 2篇文物保护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无损伤
  • 2篇纳米多孔
  • 2篇环境污染物
  • 2篇馆藏
  • 2篇馆藏文物
  • 2篇安全性评价
  • 2篇出水
  • 2篇瓷器
  • 1篇电筒
  • 1篇应急
  • 1篇应急管理
  • 1篇应急管理体系

机构

  • 10篇上海博物馆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东华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作者

  • 10篇黄河
  • 6篇吴来明
  • 3篇杨庆峰
  • 2篇解玉林
  • 2篇徐方圆
  • 1篇周新光
  • 1篇詹天珍
  • 1篇钱晓雍
  • 1篇张大年
  • 1篇修光利
  • 1篇于颖
  • 1篇王烁
  • 1篇杨庆峰

传媒

  • 7篇文物保护与考...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制备纳米气泡水的方法、装置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纳米气泡水的方法、装置及其应用。所述方法为:水以一定流速通过储罐内由纳米多孔木炭材料组成的纳米气泡生成单元,所述纳米多孔木炭材料以一定厚度烧结于纳米气泡生成单元的多孔外壁上,纳米多孔木炭材料表面通过曝...
杨庆峰黄河吴来明
文献传递
微纳米气泡清洗“南海一号”出水瓷器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随着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出水文物的科学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表面各种附着物的清除是出水瓷器清洗的难点,现有的机械和化学清洗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试清洗实验中,微纳米气泡展现了存在时间长、传质效率高、表面电荷形成的ζ电位高等不同于普通气泡的物理化学特性,对出水瓷器具有优越的清洗效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该清洗技术开展科学的安全性评价。选取打捞自"南海一号"的18件瓷片样品,进行了现状调查与病害检测,使用色差分析、光泽度分析、显微分析、显微测量等方法开展了安全性评价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未发现微纳米气泡清洗技术会导致出水瓷器自身的颜色与光泽度产生明显变化,未发现其会导致瓷器釉面损伤,也未发现其会对瓷器已有裂缝产生影响。现有的评价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清洗技术对于出水瓷器是基本安全的,为该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黄河杨庆峰吴来明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
“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前后环境微生物变化分析
2025年
微生物病害是出水木质古船面临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中,古船所处水/土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或对古船产生直接危害,或通过改变古船所处环境进而影响文物安全,同时环境的改变也会反作用于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因此,环境和微生物构成相互影响的动态体系,系统、深入地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时发现风险甚至预测风险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是出水木质古船保护的重要方向。本研究采用环境监测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前后的环境特征因子、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潜在病害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前后,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幅度较大,水体微生物丰富度与多样性明显下降,尤其细菌丰富度大幅下降;沉积物环境因子的变化幅度比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幅度小,同时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较小。沉积物和水环境中可参与降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潜在病害微生物主要为芽孢杆菌(Bacillus)、曲霉菌(Aspergillus)和枝孢霉菌(Cladosporium)。此外,沉积物中存在比例较高的硫酸盐还原菌须引起关注。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环境因子-病害微生物监测评估方法体系,为后续通过科学化、系统化地积累基础数据进而采用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手段评估甚至预测“长江口二号”古船的环境微生物风险状况奠定了基础。
周新光张赛伟黄河钱晓雍高宇赵叶飞
关键词:环境因子微生物分析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被引量:48
2012年
随着对预防性保护理念的深入理解,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领域。为此聚焦国际博物馆环境研究的最新动向,重点介绍近年来我国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检测、评估、调控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十二五"期间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黄河吴来明
封闭式博物馆室内展厅秋季颗粒物数浓度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大气中的颗粒物已经成为影响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监测文物保存环境中颗粒物浓度、减少其对文物所造成的损害影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尚较缺乏。因此,本研究采用气体悬浮物粒子监测仪对某封闭式博物馆不同展厅空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数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并与游客流量及装饰材料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6%以上颗粒物为PM_(1.0)(等效体积粒径小于1.0μm),80%为PM_(0.3)(等效体积粒径小于0.3μm)。游客扰动对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与粒径大小有关,PM_(1.0)数浓度没有明显的日变化,但1.0μm以上粗颗粒在开馆时段和夜间清扫时段出现明显的波动;节假日浓度明显高于工作日。上述研究表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大气中的颗粒物污染监控应以细颗粒为主。
徐方圆修光利于颖詹天珍黄河王烁解玉林吴来明张大年
关键词:文物保护博物馆环境空气颗粒物
用示踪气体法检测文物展柜换气率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文物展柜为文物的展示和保存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展柜密封度的高低影响着展柜内微环境调控的效果。为评价文物展柜的密封度,用示踪气体法检测展柜换气率,从检测便捷、安全和实验数据可靠角度分析比较了二氧化碳和乙烯的实验结果。结果显示,两种示踪气体均可用于检测展柜的密封度。其中,二氧化碳气体检测法比较方便,但其密度较大,易于沉降,检测结果偏低。环境湿度对二氧化碳示踪气体法检测的结果有一定影响。应用二氧化碳示踪气体法测试了多种展柜的换气率表明,各展柜的密封度有较大差别,每天换气率从0.1次到37次不等。检测结果提示,二氧化碳示踪气体法为评价展柜的密封度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徐方圆吴来明解玉林黄河
关键词:展柜换气率
关于建立国内馆藏文物防震应急管理体系的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间,因地震导致的馆藏文物损毁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国馆藏文物防震技术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并在部分博物馆成功进行了一体化防震示范应用。但总体而言,馆藏文物防震风险预防和应急管理水平仍相对滞后,部分博物馆存在防震措施不合理、日常管理匮乏、应急能力不足等现象,亟待健全馆藏文物防震应急管理体系,其中应急预案的编制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博物馆能够全面提高防震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合理利用各类防震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更好地保护馆藏文物。
黄河裔传臻张凯吴来明
关键词:馆藏文物防震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预案
一种制备纳米气泡水的方法、装置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纳米气泡水的方法、装置及其应用。所述方法为:水以一定流速通过储罐内由纳米多孔木炭材料组成的纳米气泡生成单元,所述纳米多孔木炭材料以一定厚度烧结于纳米气泡生成单元的多孔外壁上,纳米多孔木炭材料表面通过曝...
杨庆峰黄河吴来明
文献传递
上海青龙镇遗址出土瓷片的微纳米气泡清洗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表面坚硬附着物的清洗是出土瓷器保护的技术难点,现有的机械清洗、化学清洗、超声波清洗、蒸汽清洗等方法均存在技术局限性。对上海青龙镇遗址出土瓷片开展了微纳米气泡清洗研究,科学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能和清洗效果。使用色差分析、光泽度分析、釉面显微分析、裂缝显微测量等方法,对青龙镇出土瓷片及仿烧瓷片样品进行检测评估,验证了微纳米气泡清洗技术的安全性。开展微纳米气泡清洗、超声波清洗、蒸汽清洗3种物理方法的效果比对试验,综合评估其在清洗出土瓷片的表面附着物、缝隙污染物、断面污染物和金属侵蚀上的效果,验证了微纳米气泡清洗技术的有效性。
黄河张力程杨庆峰
关键词:出土瓷器安全性评价
文物抢救应急工具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文物抢救应急工具箱。所述文物抢救应急工具箱包括下层箱和上层箱,所述上层箱铰接安装在所述下层箱的顶部,所述上层箱内设有两个置物格,两个所述置物格的内壁上均黏粘有泡沫塑料垫,两个所述泡沫塑料垫分别与两个所述...
黄河张凯吴来明裔传臻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