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晔
- 作品数:82 被引量:1,042H指数:24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0
- 2002年
-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研究开放式空气CO2 浓度增加 (FACE) 2 0 0 μmol·mol-1的处理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 ,FACE处理对水稻株高和主茎叶片数没有明显影响 ,但使水稻生育进程加快 ,全生育期显著缩短 ,增加施N量可减缓FACE处理对水稻全生育期缩短的程度 ;FACE处理能显著增加分蘖数 ,极显著增加穗数 ,提高结实率 ,但使每穗颖花数显著减少 ;FACE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在高N条件下增产幅度更大 ;提高FACE处理的每穗颖花数和单位面积颖花数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增加施N量是提高FACE处理每穗颖花数和单位面积颖花数的重要措施 .
- 黄建晔杨洪建董桂春王余龙朱建国杨连新单玉华
- 关键词: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水稻产量构成因素
-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对水稻颖花分化和退化的影响被引量:31
- 2002年
-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研究开放式空气CO2 浓度增加 (FACE) 2 0 0 μmol·mol-1的处理对水稻每穗 1、2次枝梗及其颖花的分化数、退化数、现存数及退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FACE处理对每穗 1、2次枝梗的分化数及 1次枝梗的退化数、退化率均无显著影响 ,但使 2次枝梗的退化数、退化率显著提高 ,使 2次枝梗现存数明显减少 ;FACE处理对每穗 1、2次颖花的分化数和 1次颖花的退化数、现存数、退化率均无显著影响 ,但使每穗 2次颖花的退化数和退化率显著提高 ;FACE处理使每穗颖花现存数显著减少主要是因为FACE处理使现存 1次枝梗上 2次枝梗大量退化引起 2次颖花退化所致 ;FACE处理使 1次颖花现存数占全穗的比率显著增加 ,使 2次颖花现存数占全穗的比率显著降低 .
- 杨洪建王余龙黄建晔董桂春朱建国杨连新单玉华
- 关键词: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水稻颖花分化
-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对水稻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6
- 2002年
-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研究空气中CO2 浓度增高 (FACE) 2 0 0 μmol·mol-1对水稻N素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FACE处理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含N率显著下降 ;由于干物质生产量显著增大 ,FACE处理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N素累积量有所提高 ,但无显著影响 ;FACE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移栽后 2 8d、抽穗期以及成熟期单位N素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单位N素的籽粒生产效率和显著提高水稻的N素收获指数 .高N处理的植株含N率、N素累积量均有所增加 ,但使N素生产效率呈现下降趋势 .
- 董桂春王余龙杨洪建黄建晔朱建国杨连新单玉华
- 关键词: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水稻
- FACE对武香粳14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5年
- 2002-2003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比对照高200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早熟晚粳稻品种武香粳14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每穴的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系体积以及根干重均极显著大于对照;(2)FACE处理使水稻有效分蘖期间和无效分蘖期间发生的不定根粗度均显著大于对照,使拔节长穗期间发生的不定根粗度明显变细,因而使抽穗期每条不定根的平均粗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3)FACE处理水稻抽穗期每穴的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系体积和根干重均极显著大于对照主要是由于FACE处理使水稻有效分蘖期间和无效分蘖期间这些根系性状的大幅度增加,而FACE处理对水稻拔节长穗期间这些根系性状的影响较小。
- 杨洪建杨连新刘红江黄建晔董桂春朱建国王余龙
- 关键词:水稻FACE根系
- 水稻穗重构成因子与根系性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以有代表性的18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不同部位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根系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二次枝梗数显著多于小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二次枝梗颖花数占全穗颖花数的百分率大于小穗型品种,中下部表现更明显;每条不定根根粗与根重、单位长度根干重、每穗根干重、每穗不定根长、每穗根条数、每穗根系总吸收面积、每穗根系活力与单穗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发达的根系和较高的根系活性是大穗型品种穗大穗重的重要保障。
- 周晓冬董桂春张岳芳陈培峰杨连新黄建晔龚克成王余龙
- 关键词:水稻穗重根系性状
- 淮北生土地区肥料运筹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3年
- 在淮北生土地区 ,以镇稻 88为试验材料 ,设计不同氮、磷肥处理 ,研究其对该区水稻产量形成、群体动态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1适当增加施氮总量和生育前期的施氮比例以及生育中期施磷均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中增加施氮总量 ,可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 ;增加生育前期的施氮比例 ,既增加粒数又增加粒重 ;相同施氮比例 ,生育中期施用磷肥 ,可提高粒重 ;通径分析表明 ,单位面积穗数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首要因子。 2肥料运筹对水稻前期生育进程的影响较小 ;增加施氮总量和前期施氮比例 ,对拔节后群体的扩大和拔节至抽穗期氮素的吸收有明显促进作用 ;生育中期施用磷肥 。
- 杨连新王余龙吕贞龙黄建晔庄恒扬沈新平单玉华
- 关键词:生土肥料运筹水稻氮素吸收
- 土壤铜胁迫对水稻磷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08年
- 在土培盆栽条件下,研究移栽至成熟期100-800 mg/kg铜胁迫对早熟晚粳水稻品种武香粳14号磷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随着土壤铜含量的增加,水稻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吸磷量均显著下降,降幅为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对水稻拔节期、抽穗期磷素生产效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成熟期磷素生产效率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显著下降;随着土壤铜含量的增加水稻产量下降10%-96%。相关分析表明,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吸磷量与穗数、每穗颖花数以及生物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842^*-0.999^**)。说明在土壤铜胁迫条件下水稻吸磷能力明显下降,影响植株光合生产,进而使水稻分蘖发生和颖花形成受阻,最终导致水稻显著减产。
- 徐加宽杨连新王志强徐俊王洁琼黄建晔王余龙
- 关键词:土壤铜胁迫水稻磷素
- 土壤铜含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8年
- 在盆栽土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为材料,设置不同土壤铜含量(100、200、400、600、800mg·kg^-1),研究铜胁迫对水稻移栽至成熟期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铜含量的增加,水稻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吸氮量均显著下降,拔节期的降幅明显大于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铜处理后,拔节期水稻氮素物质生产效率增加,但抽穗和成熟期氮素物质生产效率以及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下降。水稻产量随着土壤铜含量的增加显著下降,主要原因在于铜胁迫条件下水稻吸氮能力明显减弱,其次为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下降;相关分析表明,水稻拔节和抽穗期植株吸氮量与穗数、每穗粒数以及生物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844^*~0.999^**)。综合而言,土壤铜胁迫条件下水稻吸氮能力明显下降,影响植株光合生产,进而使分蘖发生和颖花形成受阻,最终导致水稻显著减产。
- 徐加宽杨连新王志强王云霞徐俊王洁琼黄建晔王余龙
- 关键词:水稻氮素
- FACE对水稻根系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5年
- 2002-2003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以武香粳14为供试品种,设施N量150kg.hm-2(LN)、250kg.hm-2(NN)、350kg.hm-2(HN)3个处理,研究了大气CO2浓度比对照高200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水稻根系形态性状、根系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使LN、NN、HN处理水稻抽穗期的每穴不定根数、每穴不定根总长度、每穴根系体积和每穴根干重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使水稻抽穗期单位干重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α-萘胺氧化量等参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对水稻抽穗期每条不定根的粗度无显著影响;(2)FACE使LN、NN、HN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2002年平均比对照增产14.35%,2003年平均比对照增产13.87%;(3)FACE条件下水稻产量与抽穗期每穴不定根总长度、每穴根干重、每穴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均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67、0.74,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其他根系性状的关系不密切。
- 杨洪建杨连新刘红江黄建晔董桂春朱建国王余龙
- 关键词:水稻FACE施N量根系
- 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被引量:93
- 2001年
- 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 1 9个常规籼稻和 1 6个杂交籼稻代表性品种 (组合 )的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 :1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的干物质生产效率 (NUEp)及籽粒生产效率 (NUEg)在品种 (组合 )间的变化幅度均较大 ,两者的变异系数均较大 ,但杂交籼稻的变化幅度低于常规籼稻。2无论是常规籼稻还是杂交籼稻 ,NUEp在抽穗至成熟这段时间内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两类籼稻分别提高 2 8.2 %和 1 3 .3 %。 3杂交籼稻的 NUEp在抽穗期高于常规籼稻 ,成熟期则低于常规籼稻 ;而杂交籼稻的 NUEg则比常规籼稻高。4随品种 (组合 )产量水平的提高 ,杂交籼稻及常规籼稻的氮利用效率 (包括 NUEp及 NUEg)下降 ,且变化幅度减小 ,而氮收获指数 (NHI)则有所提高。 5杂交籼稻的产量、物质生产量与抽穗前的吸氮量的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水平 ,与总吸氮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
- 单玉华王余龙山本由德黄建晔董桂春杨连新张传胜居静
- 关键词:籼稻氮利用效率常规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