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伟
- 作品数:41 被引量:327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儿童缺血型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缺血型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4例儿童缺血型MM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将其分为脑梗死组(15例)和非脑梗死组(29例);其中3例行脑-颖肌贴敷术(EMS),5例行颛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36例行EMS + STA-MCA吻合术。术后对所有患儿行门诊或电话随访,包括询问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判断是否有脑梗死事件发生,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发生脑梗死的临床因素。结果44例患儿的手术均成功。术后12例(27. 3%, 12/44)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为40. 0%(6/15),非脑梗死组为28. 7%(6/29),P =0.615]。44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7.2± 1.5)个月(6~12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儿发生新发脑梗死;35例(79.5%)预后良好,9例(20.5%)预后不良;两组患儿预后良好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为66. 7%(10/15),非脑梗死组为86. 3%(25/29),P =0. 1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狭窄及术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患儿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大脑后动脉狭窄是患儿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0R=5.465,95% CI:l.224 - 24.400,P=0.026)c结论缺血型烟雾病患儿合并大脑后动脉狭窄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脑梗死对患儿预后无明显影响。
- 施明明陈心魏伟岳树源张建宁
-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儿童脑梗死
-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 宫达森崔云魏伟杨新宇雪亮苏少波刘兵赵岩甄英伟江荣才岳树源张建宁
- 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相关的颅内出血被引量:3
- 2009年
- 本文在简要介绍主要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基础上,总结了抗凝和抗血小板相关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和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是高龄、血压高、抗凝治疗剂量与时间和既往有脑缺血病史。联合应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及合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可增加颅内出血发生率。维持抗凝时INR≤3.0、控制血压、避免联合应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颅内出血发生率。
- 魏伟刘兵杨树源
- 关键词: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颅内出血
- 单侧颈内静脉闭塞导致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综合诊治
- 目的总结一例因单侧颈内静脉闭塞导致严重颅内压增高病例的临床过程,同时回顾文献,为今后诊治颈内静脉闭塞积累经验。方法经我院急诊收治的一例严重颅内压增高(>1000mmH2O)病例,立即行脑脊液外引流降低颅内压,经MRV和D...
- 杨新宇岳树源刘春祥魏伟杨树源张建宁
- 关键词:颅内高压脑积水
- 文献传递
-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 宫达森崔云魏伟杨新宇雪亮苏少波刘兵赵岩甄英伟江荣才岳树源张建宁
-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 宫达森崔云魏伟杨新宇雪亮苏少波刘兵赵岩甄英伟江荣才岳树源张建宁
- 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发性脑出血CT影像分割算法精准计算病灶体积的应用探讨被引量:27
- 2019年
- 探讨深度学习技术在自发性脑出血CT影像分割和精准计算出血病灶体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影像及临床诊断为自发性脑出血的1223例患者资料.分为实质内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混合型出血4种类型.采用完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训练集905例、验证集156例、测试集162例,实质内出血分别为498、107和100例.由医师对出血区域进行轮廓勾勒标注,作为金标准构建模型以评测测试集性能.采用脑卒中人工智能检测分析系统构建模型,并采用多田公式计算出血体积.在测试集中筛选97例单纯实质内出血患者,按照实质内出血体积,将97例患者分为<5 ml组、5~25 ml组及>25 ml组,记录采用多田公式、模型预测的出血体积绝对和相对误差,并记录模型预测的Dice指数.结果测试集162例中,深度分割模型在实质内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混合型出血的Dice指数分别为0.87、0.85、0.67和0.77.在单纯实质内出血的97例患者中,模型计算血肿量为(29.55±37.69)ml,多田公式计算的血肿量为(24.04±31.22)ml.实质内出血体积<5 ml组、5~25 ml组及>25 ml组,采用模型预测的出血体积绝对误差分别为(0.52±0.54)、(1.53±1.22)、(7.93±8.49)ml,多田公式得到的出血体积绝对误差分别为(0.68±0.60)、(3.16±2.90)、(19.31±17.23)ml.结论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自动分割脑出血可以应用于实质内血肿计算,误差小于多田公式计算结果.
- 王霁雯林雨熊建华于圣平魏伟杨新宇肖福顺王永利梁孔明王浩李秀丽刘兵
- 关键词:图像分割脑出血
- 复合手术室在颈内动脉C1~C4段手术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复合手术室(hybridoperatingroom)将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相结合,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而在神经血管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应用复合(hybrid)技术治疗颈内动脉c1~C4段(七段分法)病变融合了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优势,并通过与医学影像学技术的结合,从而町诊治颈内动脉c1~C4段病变。
- 张振杨新宇李迺昕肖福顺魏伟杨树源张建宁
- 关键词:颈内动脉C4手术中血管内治疗医学影像学技术
- 经翼点-眶顶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探讨经翼点-眶顶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至2009年收治的13例颅眶沟通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经翼点-眶顶入路的手术方式切除肿瘤.结果 在1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10例,大部或部分切除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4例.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为脑膜瘤,本组6例.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翼点-眶顶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操作简便、易于暴露、手术创伤小.术中应注意保护球后重要组织,并根据需要进行眶顶修补或重建.
- 朱涛岳树源魏伟张大健
- 关键词:眶肿瘤翼点入路颅底重建
- 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方法:对9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结果: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从术前的平均78%下降到术后的3%。除1例术后症状加重外,其余8例未出现任何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术后颈部超声示椎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从术前的平均215cm/s下降到术后的105cm/s,舒张期末最低流速从70cm/s下降到45cm/s,血流动力学都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随访1~20个月,除1例未变化,其余8例临床症状改善,超声未见再狭窄。结论: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治疗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及影像短期效果较好。
- 王永利魏伟凌峰缪中荣
-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气囊扩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