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红
- 作品数:19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推拿按摩治疗婴儿肺炎并胃扭转的护理体会被引量:3
- 2012年
- 胃扭转是指胃的全部或大部,大、小弯位置发生变化。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此病常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主要表现为夜间或奶后呕奶、溢奶、呛奶、反复呕吐,可发生于生后数小时或数周,特别是在患儿进食后,大幅度搬动患儿呕吐更为明显,部分患儿表现为痉挛性咳嗽,直至喘息或肺炎才就诊,后果严重。2011年1-6月我科对肺炎并胃扭转患儿在常规抗感染、体位及饮食护理的同时,加用穴位推拿按摩,不仅可以缩短病程、治愈率高,而且不易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詹春梅陈春红赵卫
- 关键词:推拿按摩婴儿肺炎胃扭转护理
- 阿托品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病的护理
- 小儿腹泻病是临床常见的小儿消化道疾病,重症腹泻病患儿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治疗此类患者多采用抗感染、补液、纠酸法。近年来我科加用阿托品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詹春梅陈春红张丽萍
-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
- 文献传递
- 中国灸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咳嗽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用中国灸(咳嗽型)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咳嗽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国灸(咳嗽型)贴敷身柱穴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国灸(咳嗽型)治疗小儿咳嗽,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止咳效果好、肺部病灶吸收较快,缩短了病程,且方法简单、安全、无副作用、无痛苦,是治疗小儿咳嗽的一种较好的辅助疗法,适合临床应用。
- 赵卫陈春红
- 关键词:中国灸穴位敷贴小儿咳嗽
- 腔镜下腋颈部入路胸锁乳突肌松解矫正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围术期护理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腔镜下腋颈部入路胸锁乳突肌松解矫正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围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采用腔镜下腋颈部入路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切口管理、康复训练等。结果本组22例,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有2例术后发生面颈部皮下气肿,第2天即自行吸收。分别随访6个月~2年,颈部活动度均正常,头部无倾斜,面部轻度不对称2例,术后1个月,所有患儿几乎看不出疤痕。结论腔镜下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确切,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而且还具有极佳的美学效果,全面、细致、正确、有效的康复护理及尽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能提高治疗效果及防止复发。
- 陈春红李凤贾莉娜陈钰赵卫
- 关键词:先天性肌性斜颈围手术期护理
- 利胆合剂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 鄢素琪吴燕祥邓玉萍汤建桥熊小丽江治霞李红万琦陈春红赵卫张丽萍王蔚华
- 课题来源:武汉市卫生局2010年临床医学科研资助项目,2010年湖北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资助项目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CLD)是婴儿CMV性肝炎的常见临床类型和重症,国内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 关键词:
- 关键词:胆汁淤积性肝病利胆合剂黄疸治疗
- 银胡感冒散脐部敷贴辅助治疗小儿风热感冒
- 赵卫陈春红
-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护理
- 李君陈春红
- 中药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观察用中药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中药灌肠加激素)和对照组(激素)各30例,疗程8周,观察其总有效率、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ALB、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中药保留灌肠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赵卫陈春红
- 关键词: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药合剂保留灌肠
- 履行临床护理告知的实践和体会
-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患者及家属一改过去有病住院一切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不干预治疗与护理的老习惯。知情同意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务...
- 陈春红赵卫
- 关键词:临床护理告知护理人员
- 文献传递
- 中医给药途径在治疗儿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中医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结合小儿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疾病,通过静脉、肌肉、皮下注射等以外的给药途径,将药物在体内外适当的部位加以敷贴、水针、灌肠、熏洗等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慢性迁延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给药途径因其用法简单,操作方便,且疗效确切、迅速,用药量小,副作用少等特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因而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赵卫陈春红
- 关键词:中医给药途径儿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