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醉
  • 2篇躁动
  • 2篇手术
  • 2篇手术病人
  • 2篇舒芬太尼
  • 2篇苏醒
  • 2篇苏醒期躁动
  • 2篇全麻
  • 2篇氯诺昔康
  • 2篇芬太尼
  • 2篇病人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胆囊
  • 1篇胆囊手术
  • 1篇导引钢丝
  • 1篇胸壁
  • 1篇血糖
  • 1篇胰胆管

机构

  • 6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监利县第二人...

作者

  • 6篇陈培桓
  • 5篇卢振和
  • 5篇高崇荣
  • 2篇吴伟玲
  • 1篇何荣芝
  • 1篇刘晓捷
  • 1篇周海星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曲马多、氯诺昔康防治全麻苏醒期躁动被引量:37
2004年
目的 观察曲马多、氯诺昔康治疗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 选择 6 0例全麻病人 ,双盲随机分为 3组 ,术毕缝皮前静脉用药 ,Ⅰ组为曲马多 3mg/kg ,Ⅱ组氯诺昔康 16mg ,Ⅲ组注射用水 2ml。观察指标为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BCS舒适评分、心率、平均压、恶心呕吐。观察时间点为 :麻醉前 (t1)、用药后 30min(t2 )和 4 0min(t3)、气管拔管时 (t4 )、拔管后 5min(t5 )和 10min(t6 )。结果 气管拔管时心率、平均压Ⅰ组比Ⅲ组低 (P <0 .0 5 ) ;用药后 30min、拔管后 5min ,Ⅰ组与Ⅱ组、Ⅲ组相比 ,镇静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用药后 4 0min、气管拔管时、拔管后 10min ,Ⅰ组与Ⅲ组相比 ,躁动显著减少 (P <0 .0 5 ) ;用药后 4 0min、拔管后 10min ,Ⅱ组、Ⅲ组相比 ,躁动显著减少 (P <0 .0 5 ) ;Ⅰ组、Ⅱ组比Ⅲ组舒适 (P <0 .0 5 )。结论 曲马多、氯诺昔康可防治全麻苏醒期躁动 ,曲马多更有效。
陈培桓吴伟玲卢振和高崇荣
关键词:曲马多氯诺昔康全麻躁动
颅脑手术病人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革新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为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减秒气胸并发症及导管异位率,作者对神经外科麻醉病人穿刺置管技术进行了一些改新。方法:60便穿刺前将对侧胸廊提高5-10cm,3370例穿刺时针尖先指向锁骨并保持针杆与胸壁平行,80例转入导师管时将快速定位线连接导管的导引钢丝末端和左胸壁ECG电极线连接,并以出现静脉内ECG倒置大V波为导管到达上腔静脉的指标并用X线证实。结果:对侧胸廊反映高位组锁骨下静脉压比平卧位组高2-5cmH2O,一次穿刺成功54例占76.7%,显著高于平卧法组的60.0%,所胸发生率0.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静脉内EGC监测80例中大V波发生率81.25%和导管到位率94.7%,15例细小V波者导管异位率89.9%,结论:革新了的琐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明显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降低了气胸和异管异位并发症.
卢振和何荣芝刘晓捷陈培桓高崇荣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颅脑手术病人麻醉病人导引钢丝穿刺前左胸壁
氯诺昔康防治全麻苏醒期疼痛的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治疗全麻苏醒期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 4 0例全麻病人 ,双盲随机分为两组。术毕缝皮前静脉用药 :Ⅰ组 (n =2 0 )氯诺昔康 16mg ,Ⅱ组 (n =2 0 )生理盐水 2ml。观察指标为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BCS舒适评分、心率、平均压、恶心呕吐。观察时间点为 :麻醉前、用药后 30分钟和 4 0分钟、气管拔管时、拔管后 5分钟和 10分钟。结果 与麻醉前各值比较 ,拔管时心率、平均压各组明显升高 (P<0 0 5 ) ,5分钟后恢复到麻醉前水平 ;用药后 4 0分钟、拔管后 10分钟 ,Ⅰ组与Ⅱ组相比 ,躁动显著减少 (P <0 0 5 ) ;Ⅰ组与Ⅱ组相比 ,镇静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Ⅰ组比Ⅱ组舒适 (P <0 0 5 ) ;两组都无明显恶心呕吐。结论 氯诺昔康可防治全麻苏醒期疼痛。
陈培桓卢振和吴伟玲高崇荣
关键词:氯诺昔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泵输注舒芬太尼用于ERCP麻醉的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泵输注舒芬太尼在ERCP的麻醉效果,并与手控输注舒芬太尼进行比较。方法全部病人诱导都推注舒芬太尼和异丙酚,接着泵输注异丙酚,P组泵输注舒芬太尼,而M组手控输注舒芬太尼。结果P组用药后2min、胆管造影时HR减慢,用药后2minSpO2降低;M组用药后2minHR下降,用药后2min、胆管造影时SpO2降低。两组比较,胆管造影时P组HR减慢,而M组SpO2降低;P组清醒时间短且躁动少。结论泵输注舒芬太尼和异丙酚、手控输注舒芬太尼+泵输注异丙酚皆可实施ERCP的麻醉,但前者过程更平稳。
陈培桓卢振和高崇荣
关键词:泵输注舒芬太尼麻醉ERCP
三种麻醉对胆囊手术病人血糖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比较胆囊手术病人围麻醉期三种麻醉方法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胆囊手术病人60 例,分别施予硬膜外腔阻滞(EB组)、全麻(GA组)、硬膜外腔阻滞+全麻(EG组)。术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浓度(Glu)。监测时间点为病人进入手术室10 min(麻醉前S1 );硬膜外腔阻滞后20 min或气管插管后5 min(S2 );切皮后5 min(S3);分离胆囊颈时(S4);气管拔管后5 min或硬膜外腔阻滞手术结束后10 min(S5)。结果 EB组、GA组于S4 点血糖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而EG组血糖浓度水平无显著升高(P>0.05);GA组气管拔管时血糖浓度也升高显著(P<0.05),另外两组变化不显著。结论 硬膜外腔阻滞+全麻能稳定胆囊手术围麻醉期机体血糖的代谢,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
周海星毕元香陈培桓
关键词:麻醉胆囊手术病人血糖硬膜外腔阻滞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麻醉的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连续输注异丙酚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并与芬太尼+连续输注异丙酚进行比较。方法麻醉诱导:患者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2μg/kg(S组)或芬太尼50μg(F组),接着所有患者均用异丙酚2 mg/kg。麻醉维持:所有患者都连续静脉注射异丙酚3 mg/(kg.h),每15 min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2μg/kg(S组)或芬太尼25μg(F组)。观察用药前、用药后2 min、胆管造影、术毕时HR,SpO2,并记录手术时间、清醒时间。结果F组用药后2 min HR下降,用药后2 min SpO2降低;S组用药后2 min HR下降,用药后2 min、胆管造影时SpO2降低。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不明显。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可有效实施ERCP的麻醉。
陈培桓卢振和高崇荣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异丙酚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