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芳
-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治疗宫角异位妊娠的临床评价
- 2016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宫角异位妊娠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妇产科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患者自愿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2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38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出血量、术后排气、住院时间等3项指标。结果试验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角异位妊娠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应在临床上进一步得到推广。
- 单海燕陆秀芳
- 关键词:腹腔镜疗效评价
- IL-17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正常卵巢组织、25例良性卵巢肿瘤与25例卵巢上皮性癌原发灶中IL-17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周外周血中IL-17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IL-17表达强度和外周血中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卵巢癌患者术后血清IL-17水平比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前血清IL-17水平在卵巢癌组织学类型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期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IL-17水平显著低于低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IL-17表达上调,IL-17在上皮性卵巢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李晓红陆秀芳
- 关键词:IL-17卵巢癌
- 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冷刀宫腔镜微剪分离术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4.59±2.27)min,住院时间(3.82±1.21)d。术后2个月行宫腔镜检查评估,治愈率61.73%(50/81),有效率27.16%(22/81);术后1年随访,74.07%(60/81)患者治愈,25.93%(21/81)患者有效,术后一年妊娠率为62.71%(37/59)。结论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可改善患者宫腔形态,提高临床妊娠率。
- 靳艳平陆秀芳徐倩倩邱剑萍
- 关键词:宫腔镜
- PDGFα在子宫平滑肌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与子宫平滑肌肉瘤侵袭性生长密切相关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α)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6例正常子宫组织、18例子宫平滑肌瘤及30例子宫平滑肌肉瘤中PDGFα的表达情况。结果PDGFα在子宫平滑肌肉瘤中表达率为100%,明显高于在正常子宫组织及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的表达率,而且其表达情况与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病理学特征显著相关(P<0.05)。结论PDGFα的表达水平可能与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而且对于指导子宫平滑肌肉瘤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李娅丁红梅陆秀芳陶冶邹晓君
- 关键词:子宫平滑肌肉瘤预后
- 孕妇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检测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2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60例正常孕妇(早、中、晚孕各20例)、3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D-二聚体水平随孕周上升而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1);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正常孕妇处于相对高凝及继发性纤溶性增强状态,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更倾向于血栓形成和DIC发生。因此,产前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病情监测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陆秀芳李晓红李美芬
- 关键词:D-二聚体妊娠孕妇
- 高频超声实时监测瘢痕厚度和形态预判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子宫破裂的临床价值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产程中实时动态评估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和形态预判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子宫破裂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TOLAC的产妇12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TOLAC是否成功分为A组(TOLAC成功组,117例)和B组(先兆子宫破裂组,6例)。比较两组产妇体质指数、胎方位、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变化、形态、总产程时间、羊水性状、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等,采用多因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TOLAC先兆子宫破裂的影响因素。结果123例产妇可疑先兆子宫破裂率为4.8%。A组产妇临产前瘢痕厚度值为(2.8±0.3)mm,B组为(2.7±0.2)mm,两组产妇临产前瘢痕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8,P>0.05)。在产程宫口开大4~6 cm时,A组产妇瘢痕厚度为(2.4±0.2)mm,B组产妇瘢痕厚度为(2.2±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3,P<0.05)。A组产妇总产程时间为(542.8±274.0)min,B组总产程时间为(911.7±262.7)min,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方位是影响先兆子宫破裂的中转剖宫产的重要因素(P<0.05),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中提示非枕前位TOLAC分娩者,发生中转剖宫产概率风险增加0.005倍,95%CI为0.000~0.718。结论产程中子宫下段瘢痕是逐渐拉伸变薄的,高频超声在产程中可以实时动态观察子宫下段瘢痕的厚度和形态变化。当出现瘢痕形态上改变时,应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判断有无先兆子宫破裂风险。持续性非枕前位是影响TOLAC先兆子宫破裂的重要因素。
- 杨建成邱剑萍朱利平陆秀芳邹小君沈建花单海燕徐颖张俊马冰
- 关键词:子宫破裂胎方位
- 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
- 2002年
- 赵寿君陆秀芳赵斌斌
- 关键词:剖宫产率升高剖宫产影响因素
- 益母草、欣母沛联合缩宫素预防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益母草、欣母沛联合缩宫素三者联合预防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选取150例在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妇产科确诊为行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子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A(欣母沛和缩宫素),对照组B(益母草和缩宫素)以及试验组C(益母草、欣母沛和缩宫素)3组。比较3组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和产前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A和对照组B在出血量、血红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量方面,无论是术中还是术后2 h或者术后24 h,试验组C均明显少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试验组C的产后血红蛋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A和对照组B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3组孕妇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欣母沛联合缩宫素三联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后出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海燕陆秀芳
- 关键词:益母草欣母沛缩宫素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 SDF-1/CXCR4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SDF-1/CXCR4在正常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中的表达和血清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孕妇(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先兆子痫、重度先兆子痫和正常妊娠组各15例)胎盘组织中SDF-1/CXCR4表达程度,同时用ELISA检测孕妇血清中SDF-1的浓度水平。结果SDF-1在妊娠期高血压组及正常妊娠组的胎盘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子痫前期组中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妊娠高血压组与正常妊娠组血清SDF-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SDF-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01)。结论SDF-1/CXCR4可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陆秀芳李晓红
-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妊娠高血压
- 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远期复发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构建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远期复发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接受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的60例EMS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统计其远期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EMS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构建并验证相应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对该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r-AFS分期、吸烟史、人工流产史、术前痛经史、术前宫腔操作史均为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EMS患者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X1)、病程>24个月(X2)、r-AFS分期Ⅲ~Ⅳ期(X3)、有术前痛经史(X4)、有术前宫腔操作史(X5)是EMS患者远期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以独立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回顾模型,综合预测指标的AUC值明显高于X1~X5各项指标,其预测EMS患者远期复发的效果最好,特异度75.78%、灵敏度85.32%。结论年龄>35岁、病程>24个月、r-AFS分期Ⅲ~Ⅳ期、有术前痛经史、有术前宫腔操作史是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EMS患者远期复发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较好预测此类患者的远期复发。
- 张小雁邱剑萍陆秀芳马琰
- 关键词:腹腔镜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远期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