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闪海霞

作品数:61 被引量:254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南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肝炎
  • 12篇乙型
  • 12篇细胞
  • 11篇慢性
  • 10篇乙型肝炎
  • 10篇肝癌
  • 8篇干扰素
  • 7篇免疫
  • 7篇急性
  • 7篇病毒
  • 6篇缺血
  • 6篇卒中
  • 6篇脑卒中
  • 5篇血性
  • 5篇缺血性脑卒中
  • 5篇自身免疫
  • 5篇自身免疫性
  • 5篇纤维化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肝癌

机构

  • 53篇南阳市中心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南阳市第二人...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作者

  • 57篇闪海霞
  • 21篇范崇桂
  • 13篇付国惠
  • 10篇霍丽亚
  • 10篇张保朝
  • 7篇卢瑞杰
  • 7篇张怀宏
  • 6篇孙春伟
  • 6篇邢娟
  • 6篇阎道博
  • 5篇李延玲
  • 5篇吴玉卓
  • 5篇刘琳
  • 5篇李新月
  • 4篇朱喜增
  • 4篇翟玉峰
  • 3篇杨静
  • 3篇陆蒂青
  • 3篇裴旭东
  • 3篇朱幼芙

传媒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癌症进展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四川生理科学...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4篇2025
  • 6篇2024
  • 6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09
  • 2篇2008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舒肝宁注射液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5
2021年
目的探讨舒肝宁注射液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iv舒肝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1次/d。两组均治疗21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蛋白(TP),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4+、CD4+/CD8+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3%(P<0.05)。治疗后,两组TBIL、ALT、AST均显著降低,而TP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BIL、ALT、AST均低于对照组,而TP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3、CD86、MHC-DR、CD1a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升高,而CD8+指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淋巴细胞亚群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17.86%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舒肝宁注射液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肝功能改善明显,并能够改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李延玲闪海霞李金妞郭杰夏盼盼卢瑞杰霍丽亚孙长宇
关键词:舒肝宁注射液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总胆红素
TMSB10 m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浸润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TMSB10 m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浸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原发性肝癌数据集,分析TMSB10 m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率、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纳入我院1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法分析TMSB10 mRNA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n=81)和预后良好组(n=69),分析原发性肝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中TMSB10 mRNA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显著增加(P<0.001)。原发性肝癌患者TMSB10 mRNA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4.4月和49.7月,与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生存率显著降低(HR=1.55,P=0.039)。原发性肝癌组织中TMSB10 mRNA表达水平与B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浸润程度均呈正相关。原发性肝癌组织中TMSB10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103.419,P<0.001)。血管侵犯、AJCC分期为Ⅲ~Ⅳ期和TMSB高表达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不良患者中,TMSB10高表达患者复发、转移时间较低表达患者显著缩短(t=4.456,P<0.001)。结论:TMSB10 mRNA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免疫浸润呈正相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赵萍闪海霞苏博朱喜增庞丹贾会文
关键词:肝肿瘤预后
转氨酶升高的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肝脏损伤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转氨酶升高的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患者肝脏损伤情况及血清ALT来源;观察IIM患者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肝组织中CD138^+浆细胞浸润情况。方法分析28例IIM患者临床及血清学资料,并对其中6例IIM患者及另外11例AIH患者行肝活检(HE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特异性染色)。结果IIM患者血清ALT均值(198.8±209.0)U/L,50%(14/28)的患者血清ALT轻度升高,在(40-120)U/L之间,与AIH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人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酸脱氢酶(LDH)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异常率为100%和85.7%,显著高于肌酸激酶(CK)的78.6%;组织学检查:IIM患者肝组织损伤轻微,肝窦内和汇管区有少至中量炎症细胞浸润,未发现明显CD138^+浆细胞浸润;而AIH患者肝组织损伤较重,汇管区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向周围肝实质扩散,汇管区有明显CD138^+浆细胞浸润。结论转氨酶升高的IIM患者肝组织损伤轻微,血清ALT升高除来源于损伤肝组织外,还由肌肉等组织损伤共同引起,体液免疫在IIM相关肝损伤机制中可能未起重要作用。
贺玉凯闪海霞张帆吴爱华朱幼芙
关键词:特发性炎性肌病肝活检肝脏损伤
120例急性脑血管病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病例组(脑梗死组60例和脑出血组60例),另选6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成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据两组患者的代谢指标资料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比MS发生率,脑梗死组分别与脑出血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出血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发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为MS、高血压、高血糖、三酰甘油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仅为高血压。结论 MS为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脑梗死发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MS与脑出血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范崇桂张保朝闪海霞付国惠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代谢综合征脑梗死脑出血LOGISTIC回归分析
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设备及其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设备及其试剂盒,属于抗体检测领域,包括检测设备主体底座和试剂盒放置座主体,所述检测设备主体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设备外壳,所述检测设备外壳的顶部设有检测设备上盖,所述检测设备外壳的...
闪海霞霍丽亚孙春伟阎道博刘琳陈晨司倩楠王英杨静范崇桂
文献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标志物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标志物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抗感染、解痉、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NF-α、IL-6、CRP、PCT水平与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CRP、PCT水平低于治疗前,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CRP、PCT水平低于参照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参照组,CD8^(+)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有利于降低炎症标志物水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提高免疫机能。
裴旭东颜成果王立坤闪海霞卢瑞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必净注射液炎症标志物细胞免疫
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灌注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灌注的改善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期间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丹参多酚酸能够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范崇桂付国惠闪海霞张保朝邢娟李新月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丹参多酚酸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双环醇片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目前全世界约有2.5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大多集中在非洲与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引起全球范围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我国现阶段HBV感染者约有9000万,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约占1/3[2]。目前针对CHB尚无根治性方法,其治疗主要是抗HBV,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3]。
万品文万春闪海霞
关键词:双环醇片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临终综合护理干预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年
目的:研究分析临终综合护理干预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12例肝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临终综合护理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焦虑程度,以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抑郁程度,以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the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LQ-C30,EORTCQLQ-C3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态状态、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3w后,两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的下降,而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Ⅰ级率、Ⅱ级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Ⅲ级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SASEORTCQLQ-C30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的上升,而研究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终综合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心态状态、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对于帮助患者舒适、平静的度过人生最后的阶段,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卢瑞杰闪海霞
关键词:晚期肝癌干预
Wnt信号通路对肝细胞肝癌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Wnt5a和β-catenin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肝细胞肝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各8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与Wnt5a的水平,分析两者与肝细胞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Wnt5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和71.7%,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9%和23.2%,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内Wnt5的表达与TMN分期和血清AFP水平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有无肝硬化无明显相关(P>0.05);β-catenin的表达与TMN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及是否有肝硬化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血清AFP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Wnt5a与β-caten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8,P<0.05)。结论 Wnt信号通路Wnt5a与β-catenin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为临床治疗肝细胞肝癌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闪海霞朱幼芙范崇桂张怀宏
关键词:WNT信号通路肝细胞肝癌Β-CATENINWNT5A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