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卫
- 作品数:17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州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洞穴冲积物粒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分层采集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中山王洞洞穴冲积物,利用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山王洞地下古河道沉积物优势粒级以粉砂、黏土为主,其含量占总体水平的70%以上;(2)沉积物颗粒较细且分布集中,与地表河沉积粒度相比,洞穴冲击形成的沉积物颗粒更细,反映洞穴古河道河流水位稳定或水动力较弱,洞穴流域范围内地表植被好,地表侵蚀不严重。
- 袁俊吴克华李坡贺卫杨泊吕文强高渐飞
- 关键词:粒度特征
- 贵州喀斯特洞穴发育特征及开发利用
- 是世界上主要的洞穴分布区,洞穴发育范围较为广泛,具有分布广、类型齐全、数量多、规模大、形态美、价值高、层次明显、成因复杂等特征.在全球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通过多年的探测和研究,分析了贵州洞穴的发育特征,同时指...
- 贺卫姚松林
- 关键词:发育特征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
- 花江峡谷示范区表层岩溶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被引量:5
- 2011年
- 论述了贵州省花江峡谷示范区表层岩溶水的发育特征、循环规律、出露条件,评价了区内表层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并根据表层岩溶水的出露条件、保障程度和供水需求等情况提出了对表层岩溶水的开发利用方式。同时,认为生态环境建设、卫生防护区带的建立、封闭式取水工程的修建、动态监测和科学研究、水利工程设施的有效管理和维护以及合理利用和调配水资源等举措是峡谷区内对表层岩溶水的主要保护方法。
- 贺卫李坡吴克华
- 关键词:表层岩溶带水资源开发岩溶水
- 贵州岩溶山区水资源系统性分析及新理念研究
- 2004年
-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水资源在各个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主要的位置。水资源供需失调成为制约贵州岩溶山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为解决贵州水资源紧缺,必须从水资源数量上、质量上、季节上、时空上、结构上、环境容量上、开发资金上、降水资源产业化上和科学技术上重新认识、更新水资源理念,提高节水灌溉效率。
- 吴士章朱文孝李坡苏维词贺卫周庆珍
- 关键词:水资源系统经济领域水资源紧缺岩溶山区降水资源
- 喀斯特峡谷地下水特征及雨水蓄水工程的水质情况研究——以贵州省花江峡谷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总结了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石漠化生态治理示范区地下水的发育特征和含水介质的差异,同时选择贞丰县北盘江镇马刨井和关岭县板贵乡万年坟火龙果基地两地地下水和雨水蓄水池的水质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以裂隙地下水为水源的马刨井水池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而以雨水为水源的万年坟火龙果基地水池在悬浮颗粒物、p H、耗氧量等指标达不到饮用水标准。藻类的生长导致p H随光照变化而变化,正午时达到最大。而夜晚由于呼吸作用使得耗氧量增大,藻类的生长使得雨水蓄水的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仅适用于农业灌溉。由此,提出改进措施保证蓄水水质。
- 林涛周文龙江波吴克华贺卫
- 关键词:裂隙水雨水水质藻类
- 小流域降雨径流水土流失三因子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通过小流域的降雨形成径流及土壤流失定点定位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三者(降雨径流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找出了基本规律及经验预报方程。
- 吴士章贺卫李波兰序书兰序琪
- 关键词:小流域降雨径流水土流失
- 喀斯特峡谷区工程性缺水原因及解决途径——以贵州省花江峡谷示范区为例被引量:11
- 2010年
- 喀斯特峡谷区河深坡陡,地下水深埋,水资源利用难度大,加之经济和水利工程薄弱,是贵州省工程性缺水的典型区域。通过对花江峡谷示范区工程性缺水的原因剖析,提出一系列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的措施,如雨水收集、表层喀斯特水和基岩裂隙水的开发利用、节水、加强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加大水利投入以及提高植被覆盖率等,这对解决喀斯特峡谷及类似区域的工程性缺水问题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 贺卫李坡
- 花江峡谷示范区的微型蓄水工程及其效益
- 2015年
- 文章通过对花江峡谷示范区区114个微型蓄水工程的分布特征、规模大小、蓄水水源、用途、使用状况等情况的实地调查,探讨了微型蓄水工程的工程效益问题,摸清了影响微型蓄水工程效益的因素,提出提高工程效益的途径,旨在为喀斯特峡谷地区微型蓄水工程的效益提高和类似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及工程性缺水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 贺卫李坡石晓智杨泊林涛
- 关键词:峡谷
- 贵州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洞穴冲积物的粒度组成及环境意义——以山王洞为例被引量:9
- 2014年
- 通过采集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的山王洞洞穴冲积物,利用Mastersizer2000对40个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进行测试分析并计算平均粒径(Mz)、标准偏差(σ I)、偏度(SK I)和峰度(K G)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1)山王洞地下古河道沉积物优势粒级以粉砂、黏土为主,其含量占总体水平的70%以上,整个冲积剖面表现为2套(9—1号与40~31号样品)由粗到细变化的砂体相互叠置和1套(30—10号样品)粒级含量相对稳定且粒级较小的砂体构成;(2)山王洞冲积物分选性差,具有河成沉积物的特点,冲积物粒径大小表明可能存在两个降雨量较大阶段和一个降雨量较小阶段;(3)沉积物颗粒较地表河沉积粒度细且分布集中,悬浮总体的累积百分含量高,反映洞穴古河道河流总体水位稳定或水动力较弱,可能与洞穴流域范围内地表植被好,地表侵蚀不严重有关。
- 吴克华李坡贺卫吕文强杨泊高渐飞
- 关键词:粒度
- 织金洞地质公园内的天坑及其形成过程被引量:4
- 2011年
- 通过对织金洞地质公园内天坑的形态大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等发育特征的探测及研究,本文对天坑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这将有助于认识织金洞地质公园内的喀斯特地貌发育规律、地下河演化、含水层性质、天坑与喀斯特发育年代及新构造运动。
- 贺卫李坡钱治
- 关键词:织金洞地质公园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