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昊

作品数:56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白血
  • 28篇白血病
  • 25篇细胞
  • 20篇淋巴
  • 20篇急性
  • 17篇难治
  • 15篇复发
  • 14篇髓系
  • 13篇髓系白血病
  • 13篇淋巴细胞
  • 12篇文献复习
  • 12篇急性髓系
  • 12篇急性髓系白血...
  • 12篇复习
  • 11篇淋巴细胞白血...
  • 9篇沙利度胺
  • 9篇干扰素
  • 8篇联合干扰素
  • 7篇淋巴瘤
  • 5篇血液

机构

  • 31篇郑州大学
  • 19篇河南省肿瘤医...

作者

  • 49篇艾昊
  • 43篇魏旭东
  • 42篇尹青松
  • 40篇米瑞华
  • 28篇宋永平
  • 26篇陈琳
  • 22篇汪萍
  • 17篇袁芳芳
  • 5篇郝芊萌
  • 5篇周亚兰
  • 4篇王倩
  • 4篇徐皓
  • 4篇符粤文
  • 4篇彭大鹏
  • 3篇赵慧芳
  • 3篇汪小姣
  • 3篇李玉富
  • 2篇朱兴虎
  • 2篇胡杰英
  • 2篇范瑞华

传媒

  • 14篇中华血液学杂...
  • 9篇白血病.淋巴...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第四届全国血...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0
  • 7篇2017
  • 15篇2016
  • 12篇2015
  • 9篇2014
  • 1篇201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在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表明,沙利度胺联合rhIFNα-1b对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疗效确切,对血管免疫母细胞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可能有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无效;沙利度...
米瑞华魏旭东郝芊萌陈琳尹青松艾昊袁芳芳宋永平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沙利度胺干扰素用药安全性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艾昊符粤文魏旭东宋永平
CAG方案联合培门冬酶治疗成年人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CAG方案联合培门冬酶治疗成年人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应用CAG方案联合培门冬酶治疗1例化疗5个周期未达完全缓解(CR)的难治性成年人ALL,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经CAG联合培门冬酶方案治疗1个周期获得CR,再行巩固治疗1个周期后行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4度粒细胞缺乏期及血小板减少时间均较短,未出现严重感染,主要不良反应为胆红素、氨基转移酶升高。结论CAG方案联合培门冬酶治疗难治性成年人ALL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但需扩大病例数进一步论证。
彭大鹏魏旭东米瑞华尹青松艾昊陈琳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CAG方案培门冬酶难治
CD3+CD56+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2013年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发热、乏力伴盗汗3年余,血象异常1个月”于2011年8月10日收住我院。2009年8月初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波动于37.8℃左右,伴乏力、盗汗,至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WBC2×10’/L,血小板计数(PLT)30×10。/L,Hb129g/L,肝脾肿大,
艾昊魏旭东尹青松赵慧芳宋永平
关键词: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血象异常间断发热体温波动
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三例被引量:1
2016年
病例1患者男,24岁,以“腰部疼痛11年,血象异常2周”为主诉于2014年9月20日入住我院。患者1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骶髂关节、髋关节疼痛,后出现腰椎疼痛,于外院完善相关检查,CT提示双侧髋关节Ⅱ级改变;人白细胞抗原(HIA)-B27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偏高。查体:脊柱前弯、后仰、侧弯及旋转受限,脊柱叩痛,“4”字试验阳性,余未见异常。
张青玉魏旭东尹青松汪萍艾昊米瑞华陈琳袁芳芳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白细胞抗原髋关节疼痛双侧髋关节腰部疼痛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肝脾念珠菌病三例并文献复习
2017年
目的 提高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肝脾念珠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例ALL合并肝脾念珠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ALL患者均被确诊合并肝脾念珠菌病,并接受针对性抗真菌治疗.结论 ALL合并肝脾念珠菌病并非少见,具有高危因素且出现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高热时应高度疑诊该病,影像学检查对其诊疗及随访至关重要,针对性抗真菌治疗需要足量、足疗程.
周亚兰魏旭东艾昊米瑞华汪萍尹青松
CD56在t(8;21)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观察CD56在t(8;21)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初治t(8;21)成人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D56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82例患者中CD56阳性者50例,阴性者32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常规、有无髓外浸润、染色体核型、早期病死率、完全缓解率及3年总生存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阳性组患者CD19表达率较阴性组低(30.0%对53.1%,P=0.036),3年无病生存(DFS)率也较阴性组低(25.8%对46.9%,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56阳性是患者DF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HR=4.012,95%CI1.712~9.400,P=0.001)。结论CD56阳性合并t(8;21)初治成人AML患者预后不良。
刘莎魏旭东米瑞华艾昊尹青松汪萍汪小姣范瑞华胡杰英朱兴虎周健符粤文宋永平
关键词:存活率分析
达沙替尼一线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四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一线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达沙替尼一线治疗4例Ph^+ ALL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4例患者用达沙替尼一线治疗4~6周后均获完全血液学反应(CHR),其中1例患者已达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治疗10~12周后均获完全分子生物学反应(CMR).1例化疗3个周期未缓解的难治性Ph^+ALL患者用单药达沙替尼治疗6周后达CHR及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PCyR).4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0.5、24.0、8.5、10.0个月.结论 达沙替尼治疗Ph^+ALL临床疗效显著,可获得深度分子生物学反应,同时耐受性良好,可考虑作为Ph^+ALL的一线治疗.
徐皓魏旭东尹青松汪萍米瑞华艾昊范瑞华胡杰英宋永平
关键词:达沙替尼费城染色体一线治疗
以原始单核细胞增多伴皮损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2014年
患者,男,33岁.2011年12月下旬因“间断发热伴皮肤斑疹1周”至武汉某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12×109/L,PLT2× 109/L,HGB 102 g/L;12月21日骨髓象:增生略减低,淋巴细胞占0.164,单核细胞异常增生,占0.472,其中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0.424,胞体较大,核形多不规则,常凹陷折叠,染色质细,胞质丰富,POX多为阴性;12月22日复查骨髓象:增生活跃,淋巴细胞占0.204,单核细胞异常增生,占0.408,其中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0.372;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髓系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0.83%,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12.42%,单核细胞占有核细胞13.74%,以CD14+CD64+成熟及偏成熟细胞为主;骨髓组织学检查:增生明显活跃,可见幼稚细胞增多,散在分布,胞体大小不等,胞质丰富,核类圆或不规则;融合基因:AML-ETO、BCR-ABL、PML-RARα、CBFβ-MYH 11均阴性;抗核抗体谱均阴性.
艾昊魏旭东尹青松赵慧芳米瑞华宋永平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增多首发临床表现PML-RARΑ皮损有核细胞
13例恶性血液病并发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提高对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79例行胃镜检查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恶性血液病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及转归。结果279例患者中真菌性食管炎13例(4.66%),刷片镜检5例可见真菌孢子,3例可见真菌孢子及菌丝,5例仅见真菌菌丝。12例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1例为隐球菌。13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6例患者伴消化道症状(咽部异物感、恶心、纳差3例,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2例,吞咽困难伴疼痛1例),7例患者无明显症状体征。6例患者予氟康唑注射液400mg/d治疗14d,均有效;7例患者予制霉菌素片(100万u,每天3次)治疗14d,6例有效,1例持续不缓解,调整为氟康唑注射液400mg/d治疗7d后症状消失。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及轻度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恶性血液病并发真菌性食管炎并非少见,以淋巴系统疾病患者居多,致病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其临床症状不典型,约半数以上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氟康唑及制霉菌素单药治疗安全有效。
周亚兰魏旭东米瑞华艾昊张丽娜刘艳艳李玉富宋永平
关键词:血液肿瘤食管炎真菌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