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传炯
- 作品数:27 被引量:6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利用氨基酸分子比鉴别放线菌胞壁类型的研究被引量:10
- 1997年
- 对已知细胞壁为Ⅰ、Ⅱ、Ⅲ和Ⅳ型的21株(10属)放线菌进行了胞壁氨基酸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被检测菌株的细胞壁在氨基酸分析仪上均显示有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二氨基庚二酸(DAP)。而同一种胞壁类型的菌株,尽管是不同的种或属,氨基酸的总量也各不相同,但这4种氨基酸的分子比却有一个共同而稳定的相似比值,不同的胞壁类型则有不同的比值。从而使每种胞壁类型具有各自的特征,可以作为鉴别的一种有效指标。实验还发现,4株胞壁为111型的弗兰克氏菌以及Ⅳ型的1株诺卡氏菌和1株地中海拟无技酸菌,在薄层层析中除显示有meso-DAP外,尚有甘氨酸;但它们的氨基酸分子比却与Ⅱ型菌株完全不同,分别与Ⅲ型和Ⅳ型菌株相似。这表明,采用分子比鉴别胞壁类型更为精确可靠。
- 白林泉袁德军胡传炯梁蓉芳周启周平贞
- 关键词:放线菌细胞壁组分氨基酸分析
- 微生物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油脂的合成及利用
- 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Very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VLCPUFAs)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对于婴幼儿视觉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在预防高血压、
- 龚阳敏江木兰万霞梁焯胡传炯郭兵张军平刘姣
- 关键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油料作物去饱和酶三角褐指藻微生物
- 文献传递
- 尼泊尔马桑内生菌纯培养分离回接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该课题是将分离于尼泊尔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 Wall.)根瘤的200多株内生菌纯培养,经初步回接和形态观察后从中选出20余株具有典型的Frankia形态和培养特征的纯培养(包括回接成功和回接没...
- 胡传炯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多样性
- 利用油料作物秆壳栽培猴头菌的技术
- 1992年
- 利用油料作物秆壳作猴头菌栽培原料,先后研究了八种配方对猴头菌菌丝生长速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1、7的猴头菌产量最高,分别比配方6(常用配方)增产19.8%和3.4%。配方1的猴头菌菌丝生长丰满快14天,提前12天出菇。
- 周平贞周宏斌胡小加胡传炯
- 关键词:猴头菌油料作物栽培
- 马桑根瘤内生菌纯培养物的成功回接及其分子鉴定被引量:3
- 1998年
- 从马桑 (Coriarianepalensis)根瘤中分离获得 4株具典型弗兰克氏菌 (Frankia)形态特征的内生菌纯培养物 .结瘤试验证实它们均能侵染原寄主形成根瘤 .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结果也表明这些内生菌纯培养物属于Frankia属的成员 .进一步用nifHDK探针杂交还显示这些菌株的基因组中均具有相应的同源片段 ,并且表现出nif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差异 .现已克隆出其中的nifH基因片段 ,为进一步研究马桑类群Frankia的系统发育奠定基础 .
- 胡传炯周平贞周启陈华癸A.D.L.Akkermans
- 关键词:弗兰克氏菌结瘤分子鉴定
- 一种耐超高温耐碱β-甘露聚糖酶基因、氨基酸序列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超高温耐碱β-甘露聚糖酶基因,其碱基序列为SEQ ID NO.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耐超高温耐碱β-甘露聚糖酶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耐超高温耐碱β-甘露聚糖酶基因在...
- 胡传炯万霞龚阳敏江木兰石燕黄凤洪
- 文献传递
- 一种富硒酵母菌、益生菌复合菌液以及发酵豆粕饲料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酵母菌、益生菌复合菌液以及发酵豆粕饲料,涉及微生物领域。本发明提供了3株具有较强富硒能力的酵母菌株,保藏号分别为CCTCC M 20211562、CCTCC M 20211563和CCTCC M 20...
- 龚阳敏张毅胡传炯陈文超万霞郑明明黄凤洪
- 几种细菌型聚糖降解酶系功能基因挖掘与应用研究
- 微生物聚糖水解酶系在生物质废料降解和资源化利用中具有应用前景.细菌来源的聚糖水解酶系种类多样,有较宽的pH和温度适应范围,而且生长快,对发酵设备的成本要求也相对较低,具有降低工业成本的优势.本研究从热带森林白蚁蚁巢土壤样...
- 石燕胡传炯龚阳敏万霞马向东江木兰
- 马桑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5
- 1996年
- 对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采集的尼泊尔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 Wall.)根瘤中分离的20株内生菌纯培养物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其形态均具有弗兰克氏菌属的特征。在粗细不一的分枝菌丝体上有泡囊和孢囊,有的还有串珠状结构的菌丝体。不同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很不一致;菌丝体多呈絮状或颗粒状沉淀,个别还呈薄膜状沉淀;绝大多数菌株的菌丝体具有不同色调的色素;在S培养基中大多数都能产生可溶性色素。上述这些培养特征常因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方式的不同而有差异。大多数菌株的胞壁组分属Ⅱ型,少数菌株为Ⅲ型;全细胞糖型变化很大,20个菌株可划分为6个糖型,而且绝大多数糖型与已知弗兰克氏菌有所不同。此外,有65%的菌株还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 胡传炯周启周平贞
- 关键词:根瘤生物学特性
- 一株木麻黄弗兰克氏菌的细胞化学组分被引量:4
- 1997年
- 采用薄层层析和氨基酸分析仪检测了细枝木麻黄弗兰克氏菌菌株Cc01的细胞化学组分.表明它的全细胞特征性糖为木糖和半乳糖;细胞壁氨基酸组分在薄层上只显示有赖氨酸.而无meso-DAP和甘氨酸;但在氨基酸分析仪上除含有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和二氨基庚二酸(DAP)以外,尚有较高含量的天冬氨酸(ASP)和赖氨酸(LYS).由这些氨基酸的分子比得出,菌株Cc01与胞壁Ⅱ型和Ⅲ型的参考菌株均明显不同,其特征性氨基酸分子比为Glu∶Gly∶Ala∶Dap∶Asp∶Lys为1.00∶0.13∶3.50∶0.21∶0.53∶0.78,其DAP含量仅为Ⅲ型菌株的1/6.表明Cc01的胞壁类型和其它弗兰克氏菌不一样,是一种特殊类型.
- 胡传炯郝勃袁德军梁蓉芳周启丁鉴张忠泽苏凤岩李忠伟
- 关键词:弗兰克氏菌木麻黄放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