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例血尿沉渣红细胞镜检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分析血尿沉渣中有效成分。方法用离心沉淀法对血尿沉渣进行镜检。将红细胞形态进行分类,并进行红细胞计数,定性报告血尿沉渣中脓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的多少。结果196例血尿标本红细胞形态以多形为主,占46.9%(92/ 196),混合型6例中均有脓细胞,其次为影红细胞中有脓细胞者占83%(44/53),含管型,上皮细胞最多的为多形型,分别占46.6%、66.3%。结论:血尿沉渣镜检可协助临床诊断泌尿系统疾病。
- 王彤丁久立冯金炜
- 关键词:红细胞形态镜检
- 细胞因子IL6、IL8及IL-10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8、10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发病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方法检测35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以及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前后血清标本中IL-6、IL-8、IL-10的表达水平,并应用SPSSl3.0软件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表达差异,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L-6、IL-8在AR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t=15.213,P〈0.01;t=12.231,P〈0.01),脱敏治疗后表达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95,P〈0.01;t=19.766,P〈0.01);IL-10在患者血清中表达低于对照组(t=7.446,P〈0.01),脱敏治疗后其表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t=10.228,P〈0.01);IL-6、IL-8在AR患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3。P〈0.01),而二者与IL-10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2,P〈0.01)。结论IL-6、IL-8及IL-10与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密切相关,相应的细胞因子或拮抗剂将可能成为候选的治疗药物。
- 王鑫冯金炜王彤李淼高志光
- 关键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变应性鼻炎
-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前后血液流变学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4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治疗组用药前后分别采取空腹静脉血做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电图疗效和心绞痛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但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 王彤张超线利波
- 关键词:冠心病刺五加血脂血液流变学
- (1,3)-β-D葡聚糖水平在抗菌药物治疗白色念珠菌病疗效中的评价作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1,3)-β-D葡聚糖水平同抗菌药物治疗白色念珠菌病疗效间的关系。方法选取Wistar大鼠共计9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只。对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进行白色念珠菌造模。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静注氟康唑治疗。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的体内真菌数量及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念珠菌菌数及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在用药前、用药后1、3及7d均逐渐降低,且与模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模型组念珠菌菌数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在用药前、用药后1、3及7d存在线性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 (1,3)-β-D葡聚糖水平可以反映白色念珠菌病的感染程度,同时可以对抗菌药物的疗效做出评价。
- 姜月红李晓林孙健闫莉王彤尤玉红金薇王锋张超
-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病WISTAR大鼠氟康唑
- 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早期的临床价值。方法肌红蛋白用上海医大医学检验重点试验室研制的肌红蛋白试剂板。肌钙蛋白用美国Rapid快速诊断公司生产的肌钙蛋白定性试剂板。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都有较高的阳性率。结论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张兰萍王彤杜英
- 关键词: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 银杏达莫对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银杏达莫组(36例)和维脑路通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血液流变学检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临床症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对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 郭艳芹何冬梅王彤
- 关键词:银杏达莫脑梗死
- 血浆(1,3)-β-D葡聚糖及C-反应蛋白对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评价作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指标(PLT)及降钙素原(PCT)与真菌血流感染间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血培养真菌指标阳性且被证实只有一种真菌感染的血流感染患者共计34例作为血流感染组,选取局部真菌感染患者34例作为局部感染组,另选取34例无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检测真菌分型将血流感染组继分为白色念珠菌组及非白色念珠菌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PLT及PCT间的统计学差异,并分析各指标同真菌性血流感染间的关系。结果真菌分型得出白色念珠菌组14例,非白色念珠菌组20例。血流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局部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及PLT水平均高于血流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白色念珠菌组患者在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及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白色念珠菌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PLT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非白色念珠菌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白色念珠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可反映是否存在真菌感染,而血浆(1,3)-β-D葡聚糖及PLT水平可反映血流感染的严重情况,PCT水平可以初步推断是否为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或白色念珠菌感染。
- 姜月红李晓林孙健闫莉王彤尤玉红金薇王锋张超
- 关键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色念珠菌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变化观察
- 目的研究4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治疗组用药前后分别采取空腹静脉血做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均...
- 王彤线利波
- 关键词:冠心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脂血液流变学
- 文献传递
- TNF-α、IL-10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TNF—α.、IL-10在治疗前后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3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以及4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脱敏治疗前后的血清标本,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0的表达水平,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NF.仅在AR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8),脱敏治疗后其表达下降,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32);IL-10在患者血清中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脱敏治疗后其表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TNF-α、IL-10在AR患者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3,P〈0.05)。结论TNF-α和IL-10在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 王鑫张燕李淼王彤焦慧高志光张春玉
- 关键词:TNF-ΑIL-10变应性鼻炎
- 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与肿瘤关系的初探
- 2012年
- 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tumorassociatedfibroblast,TAF)是肿瘤间质中的重要成员之一,随着肿瘤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其与肿’瘤的相互关系已日益受到重视。TAF可以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等过程,针对TAF的肿瘤靶向治疗也已悄然兴起。该文就TAF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加以综述。
- 王鑫王洁丁九立王彤张春玉
-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肿瘤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