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兵 作品数:21 被引量:70 H指数:5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早期应用双膦酸盐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膦酸盐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2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早期应用双膦酸盐(确诊骨转移之前应用)患者64例为治疗组;未早期应用者64例为对照组。比较双膦酸盐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和Karnofsky评分以及两组骨转移发生率及确诊时间。[结果]双膦酸盐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为8.10±1.13,3.10±1.27(t=24.96,P<0.01);Karnofsky评分为57.00±7.80,69.00±8.60(t=8.77,P<0.05)。治疗组骨转移发生率26.56%(17/64),对照组59.37%(3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P<0.01);治疗组中位骨转移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3个月(7个月vs 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能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可以减少骨转移发生率,并推迟骨转移发生时间。 杜宝昌 刘军 王帅兵 郭茜关键词:肿瘤 双膦酸盐 骨转移 骨密度 细胞免疫辅助恩度、介入栓塞对中晚期肝癌患者中长期生存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细胞免疫辅助恩度、介入栓塞对中晚期肝癌患者中长期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筛选恩度联合介入栓塞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在此基础上予以细胞免疫辅助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肝癌特异性生化指标甲胎蛋白(AFP)水平、生存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 00%;且经治疗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有显著上升且高于对照组,CD8^+、调节性T细胞(Treg)及AF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仅CD4^+、CD8^+、CD4^+/CD8^+及AFP等指标水平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 <0. 05),其他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 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 67%,其中生存时间> 1年患者占比53. 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 67%;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较对照组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细胞免疫辅助恩度、介入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获取更长的生存时间,并能增加患者治疗的耐受性,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武振明 史素梅 董久兴 王帅兵 刘琪关键词:介入栓塞 中晚期肝癌 早期应用双磷酸盐防治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研究 杜宝昌 刘军 王帅兵 胡安梅 史连义 齐秀恒 邹庆华 武振明 邢宏建 范宜峰 刘珊珊 双磷酸盐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策略中已经成为常用药品,肿瘤指南建议从诊断骨转移时开始应用双磷酸盐。肿瘤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双磷酸盐应用时机偏晚、坚持使用率不高。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双磷酸盐的应用时机尚无统一标准。该课题以防治...关键词:关键词:恶性肿瘤 骨转移 双磷酸盐 碘^(125)粒子支架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碘^(125)粒子支架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8年1月一2011年1月收治的无根治机会的晚期食管癌15例,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技术,透视下经口腔置入碘^(125)粒子食管支架。术后第7天开始行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化疗,21d为1个周期,共完成4个周期(进展者换用多西紫杉醇+顺铂)。支架放置后1、3、6、12个月复查CT或MRI评估疗效,并记录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5例患者,1个月复查所有病灶均有所控制,进食明显改善,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66.6%、53.4%、33.3%,1年总生存率为86.7%。未出现大出血、穿孔、感染、放射性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碘^(125)粒子支架植入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较好,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帅兵 杜宝昌 武振明 刘军 齐秀恒关键词:食管肿瘤 碘 药物疗法 早期应用双磷酸盐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磷酸盐对晚期前列腺癌进展及骨转移发生时间的影响。[方法]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8例,将骨密度T-Score≤-2.5作为双磷酸盐应用指征。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磷酸盐定义为早期使用,归入治疗组(24例);在确诊骨转移之前未应用双磷酸盐者归入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骨转移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结果]治疗组与照组相比较,中位PFS延长5个月(20个月vs 15个月),有统计学差异(χ2=114.03,P<0.001);中位OS较比对照组无明显延长(38个月vs 39个月,χ2=2.14,P=0.14)。治疗组骨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vs 62.5%,χ2=6.86,P<0.01)。治疗组平均确诊骨转移时间较对照组延迟4个月(21个月vs 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5个月vs 17±1.5个月,t=3.75,P<0.01)。[结论]早期应用双磷酸盐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可以明显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推迟骨转移发生。 杜宝昌 刘军 王帅兵 齐秀恒 邹庆华关键词:前列腺癌 双磷酸盐 骨密度 细胞免疫治疗在中晚期肝癌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细胞免疫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9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中晚期肝癌105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细胞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免疫治疗应用在中晚期肝癌,可提高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武振明 史素梅 王凌凌 郭茜 王帅兵 齐秀恒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肝动脉栓塞化疗 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21例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50例,按照应用BPs时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发现骨转移即开始应用BPs定义为早期使用,归入观察组;在出现骨痛、高钙血症等临床症状时开始使用BPs者归入对照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2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至2013年1月1日。记录患者的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情况及骨相关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骨相关事件发生时间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4个月(18 vs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10个月(38 vs 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观察组中位骨相关事件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3个月(20 vs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两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流感样症状、低钙血症、肾损害等,症状均较轻,无颌骨坏死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BPs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能够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推迟骨相关事件发生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王帅兵 杜宝昌 刘军 齐秀恒 邹庆华 杨晓红关键词:乳腺肿瘤 骨转移 双膦酸盐 骨相关事件 乳腺癌患者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他莫昔芬疗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21年 乳腺是女性激素的靶器官,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患者,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是重要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但是TAM抗肿瘤作用微弱,需要经过体内代谢才能更好发挥作用。CYP2D6是TAM正常代谢的关键酶,具有多种基因多态性。CYP2D6基因多态性是否会影响TAM疗效,既往研究存在较大争议。该文回顾相关文献,就CYP2D6基因多态性与TAM疗效关系的进展作一综述。 王帅兵 郭茜 刘红 杨舒涵关键词:乳腺癌 他莫昔芬 CYP2D6 基因多态性 早期应用双磷酸盐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磷酸盐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作用。方法:研究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将骨密度T-Score≤-2.5作为双磷酸盐应用指征,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磷酸盐定义为早期应用。按是否早期应用双磷酸盐,将68例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两组,早期应用双磷酸盐者34例为治疗组,未早期应用者3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转移发生率及确诊时间。结果:治疗组骨转移发生率47.06%(16/34),对照组82.35%(2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位骨转移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87天(218天vs 13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早期应用双磷酸盐治疗经选择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减少骨转移发生率,并推迟骨转移发生时间。 杜宝昌 刘军 王帅兵 齐秀恒 邹庆华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双磷酸盐 骨转移 骨密度 154例复发转移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随访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和(或)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病程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复发转移和(或)晚期乳腺癌患者154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全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为21.3个月,62.8%的患者在确诊乳腺癌的3年内发生复发转移,单发转移者96例(62.3%),多发转移者58例(37.7%)。全组患者中位随访51个月。死亡59例(41.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1个月,中位MSR为27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8%、74.5%、70.9%和67.4%。结论初始治疗转移后生存时间疗效及稳定期、首次复发转移时KPS评分、HER-2状态、内分泌治疗情况、是否三阴性乳腺癌与预后有关,首次复发转移时间与预后无明显关系,但首发转移部位及数目与预后有关。 郭茜 齐秀恒 王凌凌 王帅兵关键词:乳腺肿瘤 预后 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