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习
- 作品数:1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城乡“漂流”的行迹与“新颢气”的追寻——鲁迅人生轨迹与精神线索再考察
- 2013年
- 鲁迅的生命历程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整体轨迹,富含着复杂的心灵密码。舍弃中小城镇而选择大城市,摒弃传统城镇而选择现代都市,可谓鲁迅城市之行中的内在逻辑,其心态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鲁迅的城乡之途实质上是一条生命跋涉和文化选择之路。鲁迅恰以走向城市为契机,以"新颢气"的现代文化精神为指针,永恒不懈地选择、探索,从而克服"脑力顿锢"的委顿心态,摒弃"村人"、"木偶人"、"人如机器"的角色,寻求"活"的生命状态,蜕变为现代社会充满"活"力的"捣乱"者,实现思想的自觉。
- 王传习
- 关键词:生命轨迹
- 对80年代文学的重审、祛魅与建构——浙江省当代文学学会年会暨“重返80年代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1年
- 浙江省当代文学学会年会暨"重返80年代文学"学术研讨会,是新世纪以来浙江当代文学研究界一次较具规模的历史追溯和重新勘探。研究者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回答了为何、如何返回80年代文学的重要命题,重新检视了80年代文学的历史地位、思想内核、审美特征,对文学思潮、现象、作品进行爬梳和重新阐发,并对此前的研究话语、视角进行了反思,对80年代文学的认识跃上了新的高度。
- 王传习
- 关键词:缺憾
- 聆听与对话——论福克纳影响下的80年代中国小说
- 在20世纪中西方文学关系史上,福克纳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长久而深远,在80年代达到顶峰,形成了'福克纳热'这一倍受瞩目的文学现象.该文首先追述了30年代以来中国对福克纳的译介状况,整理出了福克纳在中国的几种异域形象,认为这...
- 王传习
-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私语
- 文献传递
- 文学作品必须有一种精神支撑——《士兵突击》与军旅题材影视剧三人谈
- 2008年
- 《士兵突击》表达了"不抛弃也不放弃"精神,塑造了以勤补拙、以韧求真的许三多普通士兵的形象,以小人物诠释大主题,塑造经历"成长"受难的英雄而非"天生"铸就的英雄。剧作始终关注一个"情"字,虽没有爱情描写,却突出战友情、父子情,人物命运不断发生逆转,但又合情合理。作品的成功,证明当代社会写实主义艺术仍具有生命力,文学作品必须有一种精神支撑。
- 杨剑龙赵鹏王传习
- 关键词:军旅影视剧《士兵突击》
- “许三多”现象的文化解码被引量:2
- 2009年
- 《士兵突击》作为近年军旅剧走红的新锐之作,以军营隐喻人生,灌注成长主题,通过小人物辛酸曲折的成长历程,在娱乐化、偶像化的消费文化中建构了苦难叙事。剧作的题材选取、人物塑造、叙述方式等方面回避了常见路数,采用反偶像的草根叙述,成功塑造了"成长"受难的英雄而非天才人物,诠释了一种以庸常方式存在着的生命精神。该剧对卑微与崇高、愚蠢与机智、自我与他者等命题进行反思,重塑了物质时代功利化的价值观,为当代军旅剧创作提供艺术经验。
- 王传习
- “考察世界与我们生存之谜的一种途径”--近年国内都市文化研究述评被引量:2
- 2008年
- 在引进国外都市文化理论的过程中,都市文化研究已成为新世纪以来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在都市文化研究的意义、范畴与方法、都市个案、文化现象与比较研究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总体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憾:重西方理论的借鉴、轻中国理论的建树,重理论的宏观研究、轻现实的微观探索,重国内都市研究、轻世界都市的观照,期望都市文化研究有长足的发展与深入,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尽心尽力。
- 杨剑龙王传习赵鹏
- 关键词:都市文化
- 论鲁迅城乡选择的悖论及现代指向
- 2018年
- 鲁迅的人生之行是在城乡之间寻路的过程,其城乡选择呈现出悖论特征,其心态随着空间变动而变化。当身处乡间时,鲁迅渴慕城市;而置身于城市中,鲁迅又深感矛盾。这蕴含着鲁迅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地理的复杂体验。即使面对道尽途穷的困境,鲁迅仍毅然探路,拒绝隐退于"乡间"山林或停留于某地,体现出十分独特的思想风姿。
- 王传习
- 关键词:文化地理悖论
- 论城市文化对鲁迅文艺观及其思想的影响
- 2013年
- 城市社会所供的生存契机,为人赋予了身心自由,这使鲁迅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城市空间吸引了乡间、小城中濒临绝望的鲁迅,并对其发挥了施救作用,而立身之艰,又使鲁迅深切体验了城市的严酷现实,最终促其形成"噉饭"的文艺观,并转化为"生存"的现代思想。这构成鲁迅思想中启蒙意识的相对面,蕴含着深刻的现代意义。
- 王传习
- 前现代梦魇中的市民空间——论鲁迅小说的城市书写
- 2009年
- 除了乡土世界,鲁迅小说中还存在一个由"S城"、"京城"及无名城市所构成的空间谱系,涵盖了市镇、城市、都市等不同类型和多元的书写方式,鲁迅惯于描绘远离现代文明的本土城市,不挟带地域文化色彩,拒绝根据现实原型进行城市写真。其文化内涵在于,祛除城市魅影,聚焦底层社会,揭示出欲望压抑、道德困境、看客心理等等城市精神状况,在20世纪中国文学形形色色的城市书写模式中独树一帜。
- 王传习
- 关键词:道德危机
- 论陆文夫小说的吴文化书写与想象
- 2009年
- 苏州地处江南吴文化的核心地带,山明水秀、经济繁兴、人文荟萃,两千余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水乡风韵,既留下了古典园林、小巷等物质遗产,也创造了百戏之祖昆曲、评弹等非物质文化瑰宝,在中国文化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首先为苏州披上艺术霓裳、塑造了“文学苏州”形象的作家非陆文夫莫属,这位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创作生涯的苏州作家,因《小巷深处》、《小贩世家》、《美食家》等系列作品而蜚声文坛,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浓郁的文化特征凸现于新时期的文学视野。
- 王传习
- 关键词:陆文夫非物质文化小说中国文学《小巷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