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艳
- 作品数:79 被引量:2,086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捕获-再捕获方法在四川省彭州市全死因死亡漏报评价中的应用
- 2015年
- 目的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2012 2013年彭州市全死因死亡率,评价死亡漏报情况,同时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方法从死因监测系统、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村委会3个途径获取2012 2013年常住人口在彭州市的全死因死亡记录。在不同来源的数据记录之间,用姓名、姓名拼音字母、性别、出生日期、居住乡镇进行匹配。采用连接函数为对数(log)的线性模型对3个样本进行拟合,估计全死因死亡人数。结果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全死因死亡人数13 594人(95%CI:13 537~13 651),死亡率为1.77%,高于网报登记死亡率1.41%和合并样本死亡率1.68%。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的死亡人数作为分母,计算3样本合并后的漏失率为5.29%;死因监测系统漏报率为20.37%,高于样本合并后的死亡人数作为分母的死因网报漏报率(15.92%)。结论任何一个样本,死亡记录都不完整,即使3个样本合并后仍然存在漏失的情况,捕获-再捕获方法可以用来校正由于死因监测系统漏报造成的误差,更准确地评价实际死亡水平。
- 刘伦皓李娜王丽艳罗映娟胡莹裴晓迪梁莉刘莉
- 关键词:捕获-再捕获死亡率
- 2004-2008年国家级暗娼综合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3
- 2009年
- 目的分析我国暗娼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变化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连续开展监测的15个国家级暗娼综合监测点,在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社区娱乐场所及街头的暗娼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每个监测点每轮调查的样本量约为400例。结果2004--2008年连续监测的15个国家级暗娼综合监测点,5年间监测对象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均为0.0%;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分别为:0.5%、1.8%、1.6%、1.8%和1.O%。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中位数)分别为:81.8%、80.5%、84.6%、87.O%和88.9%;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65.8%、59.6%、60.3%、59.8%和73.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中位数)分别为:74.3%、84.1%、65.2%、66.O%和74.3%;接受过HIV检测并知晓检测结果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12.4%、20.4%、25.8%、25.3%和31.7%;最近1年接受过干预服务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46.4%、76.1%、72.1%、95.O%和90.8%。结论暗娼人群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接受过HIV检测并知晓检测结果和最近1年接受过干预服务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HIV感染率总体水平低,但高危行为状况不容乐观,需不断开展干预和综合防治工作。
- 王岚丁正伟丁国伟郭巍王璐秦倩倩李东民王丽艳阎瑞雪黑发欣
- 关键词:HIV免疫学
- 2008-2014年中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23
- 2015年
- 目的 了解2008-2014年我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主要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揭示我国经异性性途径传播对未来艾滋病流行形势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2014年新发现并报告自述为经异性性传播的≥15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人口学、暴露史信息,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与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结果 2008-2014年共发现经异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320 889例,每年新发现经异性性传播病例从2008年的23 402例增至2014年的68 671例,各年龄组HIV/AIDS病例数均逐年增加.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的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8.7%上升到2014年的66.4%,其中男性构成比从2008年的55.3%升至2014年的68.2%.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的分析显示,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78.2%升至2014年的88.2%,其中15~49岁年龄组中非婚异性性传播所占比例(85.2%)略高于≥50岁年龄组(84.2%).男性HIV/AIDS感染方式为非婚异性性接触的病例所占比例为93.8%,女性中为69.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00.000,P<0.001).结论 HIV经异性性传播作为我国HIV/AIDS流行的最主要因素,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传播方式以非婚异性性传播为主,且在地域分布、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提示须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策略,以控制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
- 王丽艳丁正伟秦倩倩蔡畅郭巍崔岩
- 关键词:异性性传播艾滋病病毒
- 2008-2015年中国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流动隋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08-2015年中国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的流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截至2015年12月31日“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自述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系统中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及户籍和现住址情况。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8-2015年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流动情况。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情况的差异;采用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拟合模型分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2008--2015年共收集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115862例,其中流动病例54714例(46.1%)。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流动病例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42.0%(1335/3182)上升到2015年的47.9%(15623/32610)(X2=130.93,P〈0.001)。户籍为东部地区的流动病例为13580例,其中89.8%(12201例)在东部地区内流动,户籍为中部地区的流动病例为26088例,其中52.0%(13570例)流动到东部地区,户籍为西部地区的流动病例为14106例,其中30.5%(4298例)流动到东部地区。52627例(96.2%)流动病例的现住址位于城市地区,其中40.8%(21452例)户籍为农村地区者流动至城市地区,58.4%(30722例)在城市地区之间流动。病例诊断后每年仍有部分病例现住址发生变化,2008年报告流动病例1335例,在2009年其中16.9%(225例)的流动病例现住址发生变化,2015年仅有5.7%(76例)发生变化。分别与〈25岁、初中及以下、已婚者相比,25—49岁、高中以上、未婚者流动可能性均较高,其OR(95%CI)值分别为1.30(1.26~1.34)、1.68(1.64~1.73)、1.95(1.87~2.02);与HIV感染者相比,艾滋病患者流动可能性较低,DR(95%咖值为0.71(0.69~0.74);与户籍地区为农�
- 秦倩倩郭巍王丽艳丁正伟蔡畅崔岩孙江平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
- 乘数法、捕获再捕获法和改良Delphi法估计吸毒人群的吸毒率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乘数法、捕获再捕获法及改良Delphi法在吸毒率估计中的应用。方法在四川省乐山市中区同时应用乘数法、捕获再捕获法及改良Delphi法对其市中区现有吸毒人群的吸毒率进行了估计。结果得到现有吸毒人群吸毒估计率:乘数法为0.29%∽0.38%;捕获再捕获法为0.30%(95%CI:0.22%~0.38%,分层估计)~0.32%(95%CI:0.22%~0.39%,不分层估计);改良Delphi法为0.45%(0.36%,0.46%)。总体估计结果约为公安登记在册估计率(0.20%)的1.5~2.5倍。结论改良Delphi法估计率最高,乘数法估计率较高于捕获再捕获法吸毒率95%可信区间的下限估计。3种估计方法一定程度上可满足应用需要,产生相对有效的吸毒估计率,但估计方法仍需进一步改进。
- 李平秦光明邓红霞陈均王勇胜王丽艳张大鹏刘刚宁传艺梁浩吕繁邵一鸣
- 关键词:艾滋病乘数法
- 中国报告1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 了解我国报告<15岁儿童艾滋病病例的主要流行特征及变化,为制定儿童感染艾滋病控制措施提供有效信息。方法 收集截至2015年底发现并报告的<15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人口学和暴露史信息,分析其1985-2015年流行特征及趋势。结果 截至2015年底,共发现儿童HIV/AIDS病例9 906例,小年龄组病例发展呈现3个阶段:1985-1993年外源性引入阶段,1985年首次发现3例输入外源性血制品的小年龄组病例;1994年首次发现2例本地小年龄组报告病例,为经静脉吸毒感染,1994-2009年为本地疫情发现及增长期,2009年为901例;2010年之后为平稳下降期,报告病例数分别为842、892、842、867、840和809例。小年龄组报告病例以母婴传播为主,占82.98%。2010年以来同性和异性传播病例的数量及构成均有所增加,从2010年的2例(0.24%)和9例(1.07%)增至2015年的26例(3.21%)和19例(2.35%)。结论 我国15岁以下儿童疫情伴随全国整体疫情进入广泛流行期后也出现增长,但随着母婴阻断工作的推进,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性传播途径感染的增长为今后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提出了挑战。
- 王丽艳秦倩倩丁正伟蔡畅崔岩
- 关键词:艾滋病儿童
- 用于难以接近人群的一种新的抽样方法:同伴推动抽样法(RDS)被引量:67
- 2005年
- 本文介绍新近推出的一种针对难以接近人群的抽样方法-同伴推动抽样法(RDS),对方法的理论要点、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用该法收集资料的分析以及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 赵金扣马小燕王丽艳吕繁
- 关键词:抽样研究
- 捕获再捕获法估计四川乐山市中区吸毒人群基数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使用捕获再捕获法估计乐山市中区现有吸毒人群基数。方法:利用强戒所建所以来资料确定平均捕获期和平均捕获间隔期及两次捕获起始点并收集相应时间段内的收戒人数。利用Lincoln-Petersen模型进行估计,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以解释说明估计结果等。结果:平均捕获期3.02月,平均捕获间期12.59月,两次捕获期起止时间点为2002年9月30日-2003年1月31日和2004年1月31日-2004年5月31日,对应收戒人数为234人和251人,重复捕获34人。不分层点估计数1742人,标准误240.45,95%CI1220-2163(人)。分层后合计点估计数为1645人,标准误225.46,95%CI1203-2087(人)。结论:75%位数捕获期和平均捕获间期为4个月和12个月,可满足分析需要。Lincoln-Petersen模型简单,费用低,可操作性强。估计结果存有一定程度的低估,可作为估计底限值。选择适当的捕获再捕获模型可提高估计精度。估计数为公安部门同期提供现有吸毒登记数的1.5倍。
- 吕繁李平刘刚陈均王勇胜张芹李铭袁颖戴卫东王丽艳张大鹏龚毅刘志明
- 2013年中国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分析截至2012年底我国报告现存活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在2013年流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我国艾滋病疫情报告网络系统下载数据库,将截至2012年底我国报告存活且2013年有随访记录的300349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纳入分析,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块分析研究对象现住址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300349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在2013年有5.4%(16088/300349)发生流动,流动以省内流动为主,占69.1%(11114/16088);其中,云南省有85.8%(2377/2771)、广东省有58.5%(1534/2621)、广西壮族自治区有78.1%(1470/1883)的流动均发生在本省内。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12478例,OR=1.97,95%CI:1.03—1.12)、HIV感染者(12125例,OR=1.99,95%CI:1.92—2.07)、0~14岁(89例,OR=1.52,95%CI:1.18~1.96)、15—49岁(15144例,OR=2.16,95%CI:2.00~2.32)流动性较大。结论2013年我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以省内流动为主,且年轻的男性HIV感染者更易于发生流动。
- 李培龙王丽艳郭巍秦倩倩丁正伟崔岩
- 关键词: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居住流动性统计学
- 艾滋病疫情与流动人口分析被引量:39
- 2006年
-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疫情现状,为制定预防艾滋病进一步传播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2003-2005年全国艾滋病疫情报告数据、监测点数据和部分地区现场调查数据。结果2003-2005年全国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中,户籍为外省的分别占总报告数的14.6%、9.5%和17.7%。西藏、北京、浙江、上海、内蒙古、青海、江苏、天津、宁夏等地报告的外来病例,占本省(市)总报告人数的比例超过50%,最高达87%。山西、山东2省外来妇女中HIV检出率分别为1.1%和0.6%,2省外来妇女感染者的配偶和子女均发现阳性感染者。结论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疫情不容忽视,在部分省份,流动人口是艾滋病感染者的主要来源,须要及时加强流动人口艾滋病检测和干预服务。
- 吕繁傅继华张睿孚王岚刘学真王璐王丽艳吕翠霞陈靖汪雁鹤张晓飞曲成毅
- 关键词:艾滋病疫情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