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宇

作品数:20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4篇小鼠
  • 13篇BALB/C
  • 12篇病毒
  • 11篇BALB/C...
  • 8篇细胞
  • 7篇登革病毒
  • 6篇细胞因子
  • 6篇NGC株
  • 5篇TH1/TH...
  • 4篇TH1/TH...
  • 4篇TH1/TH...
  • 4篇2型登革病毒
  • 4篇DV2
  • 3篇登革2型病毒
  • 3篇登革热
  • 3篇登革热病毒
  • 3篇临床分离株
  • 3篇分离株
  • 3篇TH2
  • 3篇IL-4

机构

  • 17篇贵阳医学院
  • 5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0篇潘宇
  • 16篇陈文捷
  • 16篇左丽
  • 14篇商正玲
  • 2篇王君

传媒

  • 8篇贵阳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l<,2>O<,3>基气敏陶瓷微观结构与气敏性能的关系研究
该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一种以Al<,2>O<,3>为基体的半导体陶瓷气敏材料 体系,制备出的氢敏、酒敏及甲烷敏传感器的选择性、线型性、低工作温点等性能均优于现有器件.该文在前面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较系统的研究了气敏...
潘宇
关键词:气敏传感器脱附PTC
文献传递
两株登革2型病毒感染BALBC小鼠特异性抗体产生动态的比较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两株登革 2型病毒 (DengueType 2virus ,DV2 )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 C小鼠建立动物感染模型 ,对其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动态观察 ,探讨感染DV2 NGC株和DV2 临床分离株 (B株 )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 :两株DV2 毒株模拟自然感染途径 ,经皮下多点注射建立BALB C小鼠感染动物模型 ;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感染动物血浆中抗DV2 特异性IgM类抗体、IgG类抗体 ,并同时分离病毒观察病毒血症期的变化。结果 :不同DV2 毒株初次、再次感染BALB C小鼠后诱导特异性Ig产生的类别存在差异 ,且DV2 B株再次感染动物后表现为病毒血症期相对延长。结论 :两株DV2 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的动态与病毒血症期不同。
商正玲左丽陈文捷潘宇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毒株BALB/C小鼠
DV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后IL-4、IFN-γ产生动态的研究
2004年
陈文捷左丽潘宇商正玲
关键词:BALB/C小鼠IL-4免疫机制
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产生的差异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2型登革病毒(DEN2)NGC株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小鼠血浆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EN2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用不同量的DEN2NGC株经皮下多点注射,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间接ELISA法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浆IL-2、IFN-γ、IL-4、IL-5、IL-6、IL-10的含量。结果:(1)在初、再次感染阶段,DEN2 NGC株各感染组产生IL-4、IFN-γ、IL-2、IL-5、IL-6、IL-10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①在初次感染阶段,NGC株各感染组血浆IL-2、IL-5、IL-6于第4、6、8天出现;在再次感染阶段,各感染组产生IL-2、IL-5、IL-6均于第1天迅速升高;IL-2水平于第4天达高峰(104448.46±13314.1pg/ml),维持5—7天后迅速下降;IL-5于48小时达到高峰(135.125±46.75pg/ml);各组小鼠IL-6产生的动态相似,在再次感染后第1天,达高峰(555.823±44.639pg/ml)后逐渐下降。②初次感染早期,IL-4水平明显升高,而IFN-γ处于较低水平;再次感染后第1天,IL-4水平达最高峰(4294.668±349.038pg/ml),IFN-γ则于第4天和第11天达较高水平,两者的产生彼消此长,且产生动态与感染病毒量有关。(2)在初、再次感染阶段,用不同量DEN2 NGC株感染组产生细胞因子水平有差异。结论:DEN2 NGC株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TH1和TH2应答均可发挥一定作用,二者相互影响,TH细胞及其产生的CK在DEN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陈文捷左丽潘宇商正玲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TH1TH2细胞因子
基于随机梯度下降优化算法的球面全息再现质量提升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梯度下降优化算法的球面全息再现质量提升方法。该方法包括全息图生成和全息图重建两个部分。该方法的生成过程中,首先利用本发明提出的球面遮挡剔除衍射算法,将随机初始化的全息图进行重建,并计算与目标图像之间...
王君潘宇伍旸杨欢
DV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后IL-4、IFN-γ产生动态的研究
2005年
目的: 观察2型登革病毒NGC株感染BALB/C小鼠后其IL-4、IFN-γ产生动态,研究登革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 用不同含量的DV2 NGC株经皮下多点注射,间接ELISA法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各组小鼠血浆IL-4、IFN-γ含量.
陈文捷左丽潘宇商正玲
关键词:感染后BALB/C小鼠2型登革病毒登革病毒感染
登革病毒感染免疫机制的初步研究
本研究通过观察2型登革病毒NGC株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后小鼠血浆中IFN-γ和IL-4的动态变化,研究登革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病毒初次感染:腹部皮下多点注射,0.5ml/只,每日1次,连续感染3天。再次感染:根据小鼠初次感...
陈文捷潘宇左丽
关键词:登革病毒感染免疫
文献传递
DV2临床分离株感染BALB/C小鼠模型IL-4、IFN-γ产生动态观察
本研究通过观察DV临床分离株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产生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旨在研究DV感染中的Th1/Th2应答类型,探讨DV致病中细胞因子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毒株:DV临床分离株,本室左丽教授...
潘宇陈文捷左丽
关键词:临床分离株IFN小鼠模型BALB/C
文献传递
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产生的差异
2007年
陈文捷左丽潘宇商正玲
关键词:TH1/TH2类细胞因子BALB/C小鼠NGC株间接ELISA法2型登革病毒小鼠血浆
基于随机梯度下降优化算法的球面全息再现质量提升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梯度下降优化算法的球面全息再现质量提升方法。该方法包括全息图生成和全息图重建两个部分。该方法的生成过程中,首先利用本发明提出的球面遮挡剔除衍射算法,将随机初始化的全息图进行重建,并计算与目标图像之间...
王君潘宇伍旸杨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