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
- 作品数:7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福建社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外向型经济的计划体制
- 1988年
- 当前,沿海地区面临着经济体制与发展战略双重转轨的任务.沿海省市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交换与国际竞争,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计划体制的转轨是重要的保证.那么计划体制如何体现国际大循环的理论构想?如何推进沿海外向型经济健康而稳定的发展?如何同时运用国际、国内价值规律,处理好商品经济国际化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探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沈洪
- 关键词:外向型经济投资总规模
- 论推行“税利分流”的必要条件
- 1991年
- “税利分流”作为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主要是通过纳税和包利两条渠道,将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其全民所有制的所有者代表身份加以区分,以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促使企业焕发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改革必然引起国家与企业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因此,为理顺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进行“税利分流”改革不仅要设计科学而合理的可以计量的利益分配标准,而且还必须具备一系列必要条件。本文拟对此提出几点设想。
- 沈洪
- 关键词:税利分流经济关系全民所有制社会生产力发展行政管理职能所有者代表
- 国家培育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 1989年
- 一、问题的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是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建立而设计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从“计划第一,市场第二”、“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观念转变为国家计划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观念,进而又明确提出“国家调节市场”的概念,反映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变化过程,然而这一提法是否十分科学,这是需要探讨的。
- 沈洪
-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有计划商品经济企业经济运行机制
-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劳动力转移——增强农业后劲的战略选择
- 1988年
- 面对当前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与耕地面积日趋减少的现实,如何增强农业后劲,实现农业的稳定增长,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同时,根据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仍然以平均分散的小块土地经营方式为主,80%的人口在解决吃饭问题的基本国情,如何摆脱贫困和落后,使我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完成其它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进程,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 沈洪石维亮
- 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劳动力转移乡镇企业社会化商品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用经济杠杆来调节乡镇企业的分配
- 1987年
- 乡镇企业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产生、发展和壮大的,其生产力主体是农民。在不少联户企业和家庭内部,生产与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企业行为也多以市场为轴心。因此,强化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能直接而有效地制约乡镇企业的经营决策,并使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国家宏观控制的目标相一致。
- 沈洪
- 关键词:乡镇企业经济杠杆个人所得税
- 试论投资需求的控制
- 1986年
- 基本建设投资膨胀,经济增长超高速,往往是伴随大好形势而出现的一种倾向。“投资饥渴症”被人们视为社会主义经济集中型模式的一种通病。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以国家为投资主体的集中型投资体制,但投资膨胀的趋势却不止一次地出现,基本建设战线过长的顽症很难根治,投资效率也不高。引起投资失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计划以外的那一部分投资恶性膨胀所致。因此,以国家为主体的单一投资决策体制。
- 沈洪
- 关键词:恶性膨胀集中型渴症经济增长
- 论福建省科技发展战略的选择
- 1989年
- “科技是生产力”这一概念,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技生产力是由科学技术转化而来的,且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古代的工具技术生产力开始,转变为近代的机器技术生产力,进而发展到当代的控制技术生产力,逐步形成了现代科技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的就是科技生产力。
- 沈洪
- 关键词:科技生产力辩证关系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