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志梅

作品数:38 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老年
  • 9篇护理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品管圈
  • 4篇护士
  • 4篇病人
  • 3篇脑梗
  • 3篇干预
  • 3篇病房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整体护理
  • 2篇生活质量
  • 2篇注射
  • 2篇留置
  • 2篇脑梗死
  • 2篇静脉
  • 2篇静脉留置
  • 2篇静脉留置针

机构

  • 28篇江苏省苏北人...
  • 3篇扬州大学医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31篇沈志梅
  • 7篇徐燕
  • 6篇韩晶
  • 3篇凌桂萍
  • 3篇王敏
  • 3篇顾志娥
  • 2篇陈敏娟
  • 2篇黄冬云
  • 2篇杨扬
  • 2篇虞妍
  • 2篇李军
  • 2篇陈虹
  • 2篇王艳
  • 2篇罗红
  • 2篇胡娅莉
  • 2篇赵海宁
  • 2篇王丽佳
  • 2篇朱艳
  • 1篇李梅
  • 1篇汪中强

传媒

  • 5篇实用临床医药...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齐鲁护理杂志
  • 2篇全科医生
  • 2篇江苏卫生事业...
  • 2篇当代护士(中...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天津护理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全科护理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医药前沿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6
  • 1篇2004
  • 2篇199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高龄患者静脉留置针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高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为高龄患者在临床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要重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方便取样法选择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和解释,实验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予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贯穿于患者住院全程。比较两组高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38.4 h,实验组留置针留置时间60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延长了高龄患者留置针使用的时间,同时减少了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对高龄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徐建云陈敏娟沈志梅
关键词:个性化健康教育高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
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2022年
分析在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将92例慢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组别为研究组(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基础护理),各46例,观察两组干预情况。结果 前两组患者PaO 2和PaCO 2分压指数无显着差异(p > 0.05);研究小组建议,在oef 2(84,4.1)毫米汞柱的对照组和2(34,2,3,9)毫米汞柱的之间,应进行显着的差异(p < 0.05)。ST。Adl的评分为(81.31.6)和住院时间为(12.72.1)天。患者满意度为97.8%,高于对照组(62.41 . 7 . 16 . 92 . 2)和60.9%,P<0.05。结论:在慢支老年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引入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让患者获得更高生活质量,可推荐开展。
虞妍沈志梅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认知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痴呆患者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痴呆患者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胰岛素注射部位实施规范管理技能及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配合程度,注射部位规范轮换情况,注射部位并发症,血糖达标时间,出院2周后注射部位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规范注射胰岛素部位的配合程度及注射部位规范轮换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部位无并发症,血糖达标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出院2周后胰岛素规范注射部位依从性较干预前明显提高。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痴呆患者实施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认知干预,能提高患者安全注射胰岛素的技能及准确率,减少用药并发症,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值得推广。
沈志梅韩晶徐燕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痴呆胰岛素注射部位认知干预
品管圈在提升护士中央监护系统操作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升护士对中央监护系统操作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该科内以自愿报名的形式成立品管圈,针对护士对中央监护系统操作技术掌握情况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选取该院2016年8月1日-8月31日使用中央监护系统的危重患者48例为改善前,2016年10月1日-8月31日使用中央监护系统的危重患者50例为改善后。通过比较品质改善前后护士对中央监护系统的操作技术考核合格率和危重患者异常生理参数发现率来评价品管圈活动的效果。结果品质改善后20名护士对中央监护系统操作技术考核合格率由改善前的55.00%上升至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质改善后护士对危重患者异常生理参数发现情况由改善前的20.83%上升至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品管圈活动圈员们在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促进脑力开发、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等6个项目自评分均呈正向成长。结论品管圈活动是科学的管理工具,能有效提升护士对中央监护系统的操作技术,及早发现危重患者病情变化,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避免医患纠纷,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沈志梅王敏王加凤
关键词:品管圈中央监护系统操作技术
肿瘤日间病房实施错时预约输液的效果评价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在肿瘤日间病房实施错时预约输液服务的效果。方法对输液天数大于1天的患者实施预约输液。根据输液总数及每名患者的输液总量,设置预约时间段以及每个时间段能够接受的预约输液患者人数,患者可以自行选择预约输液的时间,统计患者输液等候时间、对预约输液服务的态度和满意度。结果预约输液缩短了患者输液等候时间(P<0.01)。患者对预约输液的满意度为95.79%。结论错时预约输液能有效分流患者,缩短输液等候时间,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徐燕罗红沈志梅
关键词:日间病房
应用品管圈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影响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的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使之掌握手卫生知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品管圈干预,调查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性,经SPSS12分析。结果护士洗手总执行率由13.31%上升至43.28%,达到了干预目标。结论通过品管圈干预,增强了护士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
沈志梅韩晶徐燕
关键词:临床护士手卫生
多元化干预策略在降低老年科失能老人身体约束率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多元化干预策略在降低老年科失能老人身体约束率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老年科2018年3月—12月102例老年失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3月—7月的52例老年失能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约束护理流程及病情观察;将2018年8月—12月的50例老年失能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多元化干预策略对使用身体约束的失能老人进行全方面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老年失能患者的身体约束使用率、患者或家属满意度、非计划性拔管率、机械损伤(包括皮肤损伤和末梢循环障碍)、院内感染等。结果观察组的身体约束使用率、非计划性拔管、机械损伤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干预策略的实施能够降低失能老人身体约束使用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机械损伤、院内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得到了医护与患者多方面的认可,实现“最小化身体约束”的管理目标,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
沈志梅韩晶
关键词:失能老人机械损伤
临床路径对老年病人使用诺和笔的健康教育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提高老年糖尿病病人正确使用诺和笔及掌握科学的自我管理的方法。方法:应用临床路径对60例使用诺和笔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比较,病人对诺和笔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使用诺和笔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老年糖尿病人控制疾病和自我保健能力,也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徐燕沈志梅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
脑梗死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7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8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PAC-1、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重型〉中型〉轻型,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与病情及梗死灶大小有关,PAC-1、CD62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李军沈志梅马莉朱艳杨扬赵海宁汪中强
关键词:脑梗死活化血小板PAC-1CD62P
多种形式的护理查房在老年病房的运用被引量:1
2006年
沈志梅
关键词:护理查房老年病房老年疾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