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泳
- 作品数:30 被引量:120H指数:6
-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癌患者血清白介素-4和干扰素-γ变化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癌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以探讨H.pylori感染时宿主TH1/TH2细胞的免疫应答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7例H.pylori阴性胃癌患者和13例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血清IL-4及IFN-γ的含量。结果 2组患者血清IL-4及IFN-γ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97)。结论 H.pylori感染对胃癌患者TH1/TH2细胞的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
- 江泳杨清峰张旭张爽周磊刘伟张群超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免疫应答白介素-4干扰素-Γ胃癌
- 消化道出血1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方法对2010年1~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一般资料:男∶女=1.88∶1(98/52),年龄16~99岁,平均年龄(59.25±20.18)岁。老年组患病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54.0%比20.7%和54.0%比25.3%,P值均为0.000)。(2)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20.7%)明显高于不服用者(3.2%),P=0.002。(3)72.0%(108/150)的患者伴有贫血,以重度为主(P=0.000)(,4)急诊胃镜确诊率(93.1%)明显高于非急诊胃镜确诊率(72.9%),P=0.002;急诊结肠镜与非急诊结肠镜确诊率无统计学意义(25.0%比66.8%,P=0.110)。结论消化道出血以老年患者多见;服用NSAID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急诊胃镜检查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急诊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诊断意义不明显。
- 刘伟江泳杨清峰张旭王宁
-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非甾体类抗炎药内窥镜检查
- 111例腹水病因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腹水的病因构成及性别、年龄分布。方法收集以腹水原因待查为首诊收治入院的1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1例患者中,男53例,女58例,平均年龄(54.7±13.2)岁,恶性肿瘤者44例(39.6%),肝硬化者40例(36.0%),结核性腹膜炎18例(16.2%),余少见病6例,仍有3例诊断不明。青年组(〈40岁)结核性腹膜炎10例,恶性肿瘤、肝硬化各2例;中年组(40-60岁)恶性肿瘤者19例,肝硬化16例,结核性腹膜炎5例;老年组(≥60岁)恶性肿瘤者23例,肝硬化22例,结核性腹膜炎3例。结论不明原因腹水的前3位病因分别是恶性肿瘤、肝硬化及结核性腹膜炎。青年组以结核性腹膜炎最常见,中、老年组主要病因是恶性肿瘤、肝硬化。男性患者肝硬化腹水多见,余腹水病因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马晓娟张旭江泳
- 关键词:腹水病因学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与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估和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与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关于TIPS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和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 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其中TIPS组366例,组织胶组255例。Meta分析显示:TIPS术后和组织胶术后患者早期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1. 05,95%可信区间(95%CI):0. 53~2. 06,P=0. 89];但晚期再出血率TIPS组低于组织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 33,95%CI:0. 19~0. 57,P <0. 000 1)。2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95%CI:0. 65~1. 55,P> 0. 05)。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高于组织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 09,95%CI:1. 59~10. 58,P=0. 004)。结论从长远看,TIPS术后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率明显低于组织胶注射术,是有效的治疗胃静脉曲张的方法。
- 李晶江泳张旭
-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META分析
- 胃癌患者血清白介素-4和干扰素-γ变化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胃癌患者Th1/Th2免疫漂移状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21例胃癌患者和17例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IL-4及IFN-γ的含量。结果 2组患者血清IL-4及IFN-γ含量分别为(4.83±1.95)pg/ml和(309.74±101.9)pg/ml,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IL-4及IFN-γ含量分别为(4.78±2.03)pg/ml和(316.78±100.02)pg/ml,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系统性免疫无明显的Th1/Th2漂移现象。
- 江泳杨清峰张旭张爽周磊刘伟张群超
- 关键词:胃肿瘤白介素-4干扰素-Γ
- 疑似小肠出血患者双气囊小肠镜全小肠对接检查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背景:双气囊小肠镜(DBE)全小肠对接检查在疑似小肠出血(SSBB)患者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调查SSBB患者DBE全小肠对接检查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3年4月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需行DBE对接检查的94例SSBB患者,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54例SSBB患者完成DBE全小肠对接检查,对接成功率为57.4%。因发现出血病变而中止对接检查者10例(10.6%),肠腔狭窄而中止对接检查者5例(5.3%),操作中出现进镜困难而中止对接检查者25例(26.5%)。SSBB患者DBE全小肠对接率与不同对接时间、医师既往小肠镜操作例数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出血表现形式、烟酒嗜好、营养风险、腹部手术史、肛周病变、自身免疫病、术前贫血、术前白蛋白水平、进镜途径均无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先进镜深度的截断值为385 cm时,评估SSBB患者完成全小肠对接检查的敏感性为72.2%,特异性为77.5%,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705~0.875,P<0.001)。结论:SSBB患者DBE全小肠对接率与不同对接时间、医师既往小肠镜操作例数有关。先进镜深度达到385 cm以上,80%的SSBB患者有望实现全小肠对接检查。
- 张爽张朋悦丰艳江泳王亚雷梅俏胡乃中
- 关键词:胃肠出血双气囊小肠镜ROC曲线
- 隧道内镜技术在食管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3
- 2015年
-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和内镜专用器械的飞速发展,消化内镜的治疗范围获得进一步拓宽,其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隧道内镜技术的出现使消化内镜从腔内治疗到腔外手术的转变成为可能,并且具有传统外科手术所不具备的安全、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此文就隧道内镜技术在食管黏膜下隧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江泳张旭
- 关键词:食管黏膜下肿瘤并发症
-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瘦素与ghrelin水平的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研究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瘦素及ghrelin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54例活动期uc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清瘦素及ghre-lin水平,并与UC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筛查活动期UC患者的营养风险。结果活动期UC患者的血清瘦素[(245.51±129.72)比(183.80-4-59.67)pg/ml,P:0.029]及ghrelin水平[(1477.964-501.86)比(1188.00±474.51)pg/ml,P=0.04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UC患者血清瘦素(r=0.715,P=0.019)、ghrelin水平(r=0.667,P:0.027)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但与疾病临床类型、病变范围、内镜分级不相关(P均〉0.05)。有营养风险UC患者的血清瘦素[(332.82±172.92)比(194.15±49.71)pg/ml,P:0.026]及ghrelin水平[(1848.60±326.48)比(1259.93±459.24)pg/ml,P=0.021]均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uc患者。结论活动期uc患者血清瘦素及ghrelin水平增高,且与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营养风险相关。
- 杨清峰梅俏许建明张旭张丽萍江泳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瘦素GHRELIN
- SES联合EPBD治疗直径大于1 cm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术(SES)联合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直径大于1 cm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1-2018年行ERCP治疗的胆管结石病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SES联合EPBD组、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大切开组、EPBD组,每组分别随机抽取30例,统计病人术后1周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胆总管结石复发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碎石器使用率等。结果:90例结石直径>1 cm的病人取石均成功。术中、术后均无消化道穿孔及胆管炎的发生。3组术后1周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率比较:SES联合EPBD组1 cm胆总管结石手术操作时间更短,碎石器使用率更低,近期并发症术后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明显降低,远期并发症胆总管结石复发亦能够明显降低。
- 刘伟李珊珊江泳张旭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括约肌切开术
- 一例老年急性小肠扭转临床诊治经过与分析
- 张爽张旭房玉亮江泳张毅
- 关键词:小肠扭转肠坏死腹腔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