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棱
- 作品数:37 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发热1个月伴全血细胞减少、恶液质患者的诊治方法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发热1个月伴全血细胞减少、恶液质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该文主要对1例以"畏冷、寒战、发热1个月"为主诉于2010年7月入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予以此例患者积极的临床诊治后,患者病情好转。结论对发热1个月伴全血细胞减少、恶液质患者进行积极的临床诊治获得良好效果。
- 刘林华林棱姚瑾衣利施冰杨文韬陈凝黄拔威
- 关键词:发热全血细胞减少恶液质
- 尿路感染相关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相关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尿路感染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按是否并发血流感染分为血流感染组(25例)和非血流感染组(66例)。结果与非血流感染组比较,血流感染组PCT、CRP、CRP/白蛋白比值和空腹血糖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和血磷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尿路感染发生血流感染与PCT、空腹血糖、CRP/白蛋白比值和CRP均呈正相关(P<0.05);与血钠和血磷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检测PCT、CRP、CRP/白蛋白比值、空腹血糖、血钠和血磷水平,有助于尿路感染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治。
- 陈竹凤林友成杨文韬陈凝郑伟庄宸麟林棱
- 关键词:尿路感染血流感染降钙素原空腹血糖
- 消化性溃疡与胃癌患病年龄及部位比较被引量:19
- 1998年
- 为比较消化性溃疡与胃癌的发生特点,分析本院近五年来3833例消化性溃疡与1260例胃癌在性别、年龄及病灶部位特点。结果显示,消化性溃疡平均发病年龄较胃癌早(P<0.05);在十二指肠溃疡为癌的670倍;胃角溃疡占胃溃疡的40.1%,而胃角癌仅占胃癌的5.3%;幽门溃疡占胃溃疡的15.0%;而幽门癌仅占胃癌的1.4%。同法比较,贲门癌高于贲门溃疡;胃体癌又高于胃体溃疡。提示消化性溃疡好发部位为癌的少发部位,反之亦然。三者均有显著差异。
- 彭孝纬何利平吴芳林棱潘秀珍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胃肿瘤年龄
-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探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住院接受治疗的50例糖尿病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并且寻找预防措施。结果两组间血糖控制不佳、高胆固醇血症、β2微球蛋白异常及D-二聚体异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血糖难以控制、出现高胆固醇血症、β2微球蛋白异常及D-二聚体异常等因素,成为主要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积极控制患者血糖、血脂及微球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等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肺部感染的发生。
- 刘林华林棱姚瑾杨文韬陈凝
- 关键词:肺部感染糖尿病预防措施
-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上皮细胞凋亡被引量:2
- 2000年
- 卢世云潘秀珍彭孝伟施作霖陈明红林棱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上皮细胞细胞凋亡
- 奥曲肽对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及TIMP-1、MMP-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奥曲肽(OCT)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胶原分泌及TIMP-1mRNA、MM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HSC,HSC随机分为4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OCT,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半定量RT-PCR法检测OCT对HSC中MMP-2、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应用OCT干预后,HSC合成Ⅰ、Ⅲ型胶原减少,TIMP-1 mRNA的表达较少,而MMP-2 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OCT可以抑制HSC的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增强MMP-2mRNA的表达,抑制TIMP-1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OCT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途径之一。
- 戴永美蔡立勉林棱
- 关键词:奥曲肽肝星状细胞胶原
- 同步动态监测食管pH及胆汁的临床意义
- 2002年
- 目的:评价同步动态监测食管pH及胆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便携式p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同步动态监测15例患者的食管24hpH及胆汁变化情况.结果:⑴15例受检者中5例(33.3%)存在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9例(60%)存在十二指肠胃食管胆汁反流(DGER),5例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者100%同时伴有DGER.⑵9例DGER者胆汁反流期间pH均值=5.78±1.00,酸反流(pH<4)时间百分比=8.30±13.78%,碱反流(pH>7)时间百分比=5.78±7.96%.⑶24h总胆汁反流时间百分比与总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呈明显的正相关(r=0.925,P<0.001),而与总碱反流时间百分比之间未见明确的相关性(P>0.35).结论:十二指肠-胃-食管胆汁反流,尤其是混合性反流并不少见,十二指肠-胃-食管胆汁反流与胃食管酸反流呈明显正相关,而与碱反流无明显相关性.24hpH监测胃食管反流有一定局限性尤其对混合性反流患者易漏诊.用碱反流来描述十二指肠-胃-食管胆汁反流似乎并不合适.
- 林棱陈登登王辛林志辉潘秀珍
- 关键词:食管PH胆汁反流性食管病
- 一例胆囊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治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6年
-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例胆囊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其以腹痛、腹胀、发热起病,经过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后通过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检查考虑胆囊动脉瘤破裂出血,经胆囊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通过文献复习,总结胆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与临床表现,提高在腹痛、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对胆道出血这类疾病的认知,以免造成病情的延误。
- 陈凝林棱姚瑾杨文韬
- 关键词:胆道出血胆囊动脉瘤介入治疗
- 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含量变化与Child分级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 1996年
- 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含量变化与Child分级关系的探讨陈登登,吴平,陈贻胜,林棱,潘秀珍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和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typeⅢ,PCⅢ)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对象与...
- 陈登登吴平陈贻胜林棱潘秀珍
- 关键词:肝硬变前胶原透明质酸
- 60例成人EB病毒感染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分析60例EB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EB病毒感染的认识,为该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EB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该组病例男36例,女24例,中位年龄50.5岁,预后不佳的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伴或不伴噬血细胞综合征)、恶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肿瘤共19例(31.7%),集中于49岁以上年龄组。老年组(>59岁)EB病毒DNA中位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热时间≥3周的近半患者预后不佳。体检及辅助检查:大约50%患者有淋巴结肿大、肝或脾肿大、血常规异常,其中8例三系减低,6例有异形淋巴细胞。肝功能损害者42例(70%),乳酸脱氢酶升高者38例(63.3%)。预后差的疾病构成组(噬血细胞综合征、恶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肿瘤)与其他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组乳酸脱氢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3),肝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60例患者中47例给予抗病毒治疗,随访至今,失访7例,其余53例中7例死亡(其中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淋巴瘤5例)。结论成人EB病毒感染包括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和感染相关的恶性肿瘤。EB病毒感染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迁延,发展为慢性感染及肿瘤。对长程发热伴EB病毒DNA升高的中老年患者需注意排查EB病毒相关恶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动态监测EB病毒DNA变化可能对疾病诊断及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 苗彦林棱姚瑾衣利陈凝
- 关键词:发热EB病毒感染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