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佳 作品数:40 被引量:69 H指数:5 供职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部委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电气工程 电子电信 机械工程 更多>>
富勒烯的磁化率特性研究 姜宗福 杨丽佳关键词:分子轨道 富勒烯 磁导率 烯烃 螺旋线圈电磁炮驱动线圈的应力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011年 基于Ansoft-Maxwell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磁阻型螺旋线圈电磁发射装置的3D仿真模型,分析了此种发射装置的三维应力场问题,在导轨材料、求解器、求解精度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单独改变某一参数,得到了电枢与驱动线圈的相对位置、电流大小、电枢尺寸、驱动线圈尺寸等参数与其驱动线圈所受应力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弹丸与线圈存在一个最佳位置,在这一位置驱动线圈所受的应力最小;驱动线圈应力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最大应力随着电枢长度的增加先是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存在一个最佳电枢长度使应力最小;同质量铁磁质弹丸,弹丸长径比约为1时,驱动线圈应力达到最小值。最大应力随线圈长度(通电线圈匝数)增加而减小,但减速逐渐变缓;最大应力随线圈内径的增加逐渐增加。 蒋雅琴 刘振祥 杨丽佳 沈志 杨栋关键词:电磁发射 应力 驱动线圈 有限元分析 随机大气湍流相位屏生成算法的分析与比较 杜睿 杨丽佳C_(76)、C_(78)、C_(82)、C_(84)和C_(90)的л电子磁化率 1995年 采用规范不变分子轨道方法,计算了D_2—C_(76)、C_(2v) ̄-和D_3—C_(78)、C_2—C_(82)、D_2—和D_(2d)—C_(84)以及C_2—C_(90)的л电子磁化率。其结果表明这些纯碳原子团簇分子具有较大的抗磁磁化率。反映出这些分子具有一定的芳香性及其л电子有较大的共有化运动程度。 姜宗福 杨丽佳 王立君 靳春鹰 钟海荣 李强关键词:分子轨道 碳原子团簇 磁化率 Π电子 直流螺旋线圈电磁发射器的能量转换效率 被引量:2 2018年 综合考虑换向过程、炮口剩余磁能和电阻的能量损耗等因素,建立等效电路模型,通过理论、数值计算和实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常规螺旋发射器和一种新型螺旋发射器的效率。结果表明:电阻焦耳热损耗的能量最大,其次是换向磁能损失,而炮口剩余磁能损失最小。降低电阻、增大互感梯度、减小驱动线圈单元的匝数、增大工作电流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发射器的能量转换效率。然而,较大的互感梯度也会带来较大的换向磁能和炮口磁能损失,造成炮管烧蚀甚至损坏、能量泄放和效率降低。另外,恒流工作模式的螺旋发射器理论效率超过轨道炮,且新型螺旋发射器结构的理论效率接近100%,未来有望在超导或较低电阻的情况下实现应用。 杨栋 刘振祥 刘振祥 舒挺 杨丽佳 沈志关键词:电磁发射 能量转换效率 量子环流理论研究富勒烯分子的磁学性质 1995年 在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方法中引进规范变换,推导出在外加恒定磁场下分子中的电子环流表达式,应用该理论导出了分子磁化率的一般公式,并对C60和C70分子中π电子的磁化率进行了计算。 姜宗福 杨丽佳关键词:富勒烯 磁学性质 碳60 碳70 一种高效螺旋线圈电磁发射器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提出了一种弹丸内置式、单根导轨馈电的单匝换向高效螺旋炮结构。由于将单根馈电导轨置于弹丸线圈内部,增加了驱动线圈和弹丸线圈之间的磁耦合。该结构类型的螺旋线圈发射器在恒流模式下效率可以达到100%。当弹丸距炮口2倍口径处,加速力仍保持最大值的91%。分析了高效螺旋炮的反向电压并得到能量转换效率公式,其弹丸线圈在加速过程中产生的反向电压与其运动速度成正比。 沈志 杨栋 欧阳建明 刘振祥 蒋雅琴 杨丽佳关键词:电磁发射 D_2-C_(84)的手征同素异形体 1996年 本文指出D2-C84具有手征特性,这个结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实验上获得的D2-和D2d-C84的产量之比为2:1.我们以C84为例就福勒烯(fullefene)的同素异形体(isomer)的结构、对称性及稳定性进行了定性的讨论。 杨丽佳 姜宗福关键词:同素异形体 富勒烯 线圈炮弹丸受力的两种表示及等价性 被引量:6 2009年 从物理学基本原理出发,以线圈炮的简单模型为例,导出了计算弹丸所受磁场力的两种表示.证明了它们的等价性,并把结论推广到一般线圈炮的情形. 刘彦鹏 杨丽佳 欧阳建明关键词:安培力 等价性 非保偏光纤放大器自适应偏振转换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报道了一种非保偏光纤放大器自适应偏振转换系统,可以将非保偏光转换为线偏光。结合非保偏光纤放大器中的偏振演化机理以及偏振控制器的原理,建立了非保偏光纤放大器中自适应偏振转换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输出消光比的变化。根据理论优化参数,采用基于并行梯度下降优化算法(SPGD)的自适应偏振转换手段对非保偏光纤放大器的偏振分量进行优化控制,使非保偏光纤放大器输出的消光比达到16.7 d B。 董苏惠 王小林 粟荣涛 马鹏飞 周朴 杨丽佳关键词:光纤光学 偏振控制器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