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辉 作品数:31 被引量:87 H指数:6 供职机构: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3例疗效分析 2007年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2/2006-12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0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53例,年龄7087岁,平均78岁,新鲜骨折48例,陈旧性骨折5例,头下型44例,经颈型9例。结果获得随访者48例,随访时间8月7年,平均随访3.1年。按Harris标准评定功能:优13例,良26例,可9例,优良率81.2%。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满意,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秦祖恩 李跃辉 王彦川 石健宏关键词:老年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法选择 2008年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早期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48例,早期锻炼,延迟负重。结果获得随访138例(93.2%),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3个月。围手术期元严重并发症,切1:3元感染,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5个月。按临床综合评定标准评定:优87例(63%),良47例(34.1%),可4例(2.9%)。结论根据老年患者状况和转子间骨折类型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合理锻炼,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伤残率。 秦祖恩 李跃辉 陈云 胡豇关键词: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术方法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的6~1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观察组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无感染、断钉等并发症;对照组47患者骨折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0周,5例患者发生感染。二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操作简单,局部血供破坏小,固定牢固,便于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跃辉 秦祖恩 王纯育 梁刚 钟晓 戴传强关键词:股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加压钢板 经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治疗外翻型Pilon骨折 被引量:2 2017年 胫骨Pilon骨折占胫骨骨折的5%-7%,是胫骨远端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这种骨折术后并发症多,效果不满意,特别是在一些高能量Pilon骨折时,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挫伤,其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裂开、钢板外露二期需皮瓣转移、部分患者甚至需截肢等。 张德祥 李跃辉 钟晓 徐杨博关键词:前外侧入路 内固定 克氏钢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克氏钢针交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01/2007-01,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钢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7例,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37例术后经过9~35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对位、对线良好,骨折骨性愈合,术后肘关节功能按照Cassbaum等的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为:优24例,良8例,中4例,差1例。结论克氏钢针内固定治疗完全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复位容易,固定牢靠,无需外固定,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恢复肘关节功能。 秦祖恩 钟晓 李跃辉 陈云关键词:肱骨髁 骨折 克氏钢针 内固定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观察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并且对患者VAS和JOA进行评分。结果:患者手术切口4~6 cm,平均5 cm;患者手术时间80~150min,平均110 min;患者术中出血量100~400 m L,平均120 m L;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8~15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没有发现并发症患者。对患者末次随访中,患者的VAS腰痛评分从术前(7.23±1.78)分降至(2.33±1.72)分,患者VAS腿痛评分从术前平均(7.46±1.62)分降至(2.41±1.61)分,患者JOA评分从术前平均(10.38±3.29)分增至(22.89±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其并发症少、疗效明显,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项理想的治疗手段。 梁刚 李跃辉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改良Kidner手术联合HyProCure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Kidner手术联合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的初期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17例(24足),均经过半年以上的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无缓解,其中男6例(8足),女11例(16足);年龄11~17岁,平均13.5岁。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71.7±4.3)分,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5.54±0.93)分。术前检查为Ⅱ型副舟骨伴后足轻度外翻畸形,足弓高度有不同程度降低。术中均切除副舟骨,置入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使用带线锚钉重建胫后肌腱。8例联合行经皮跟腱延长,7例联合行腓肠肌松解,5例同时行弹簧韧带紧缩。于侧位X线片上测量距骨第1跖骨角(Meary's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正位X线片上测量距舟覆盖角(talocal caneal angle,TCA)、距骨跟骨角(Kite角),采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及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7例(24足)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3个月,平均13.6个月。侧位X线片上的距骨第1跖骨角、跟骨倾斜角,正位X线片上的距舟覆盖角、距骨跟骨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及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Kidner手术联合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能有效纠正平足畸形,恢复足部功能,并发症少,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张德祥 李跃辉 钟晓 徐杨博 葛建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钢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钛板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46例,合并截瘫34例,椎管骨性占位,硬膜受压,但无神经症状12例。观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局部脊柱的稳定性。结果46例随访1~4年,平均2.3年。伤椎高度恢复90%30例,恢复80%16例,X线片显示植骨均已融合,无钢板螺钉断裂和松动现象。34例截瘫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A级3例未能恢复外,其余恢复1~2级。结论对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固定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一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及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秦祖恩 李跃辉 陈云 胡云洲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前路减压 内固定 经前路病灶清除加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加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最短1年2个月,最长6年,平均43.5月。84例均达到临床愈合,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7例局部复发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疗效确切。 李跃辉 秦祖恩 王纯育 梁刚 钟晓 戴传强关键词:胸腰椎 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50例分析 2009年 目的:评估AF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术前按Frankel分级评定损伤程度。根据经验选定椎弓根内固定的进钉点,行AF内固定。术后以上述分级方法再次对50例患者进行评定,并作X线、CT检查对AF疗效进行分析,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结果:术前Frankel分级B~D级者均获1~2级的进步。全部病例无医源性神经根受损或断钉。X线随访示40例患者椎体序列恢复正常。有3例术后6个月后发生钉周脓肿形成。4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CT随访示椎管容积均恢复至正常的80%以上。结论:AF内固定有多重的矫正力,能间接复位受伤脊柱,恢复腰椎的生理前凸。与其他内固定方法相比较,AF系统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固定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 王纯育 李跃辉 秦祖恩关键词:内固定 脊柱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