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绪娴

作品数:21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2型糖尿
  • 4篇2型糖尿病
  • 3篇血糖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疗效
  • 3篇病患
  • 2篇动脉
  • 2篇血压
  • 2篇胰岛素泵
  • 2篇胰岛素泵治疗
  • 2篇妊娠
  • 2篇他汀
  • 2篇左心
  • 2篇颈动脉
  • 2篇高血压
  • 2篇梗死

机构

  • 11篇惠州市人民医...
  • 5篇惠州市第三人...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惠州市妇幼保...

作者

  • 16篇李绪娴
  • 10篇李桂平
  • 5篇钟思干
  • 4篇彭娜
  • 4篇曾荣辉
  • 1篇刘桂中
  • 1篇吕泽峰
  • 1篇商风英
  • 1篇李延兵
  • 1篇李沅洲
  • 1篇吕惠荣
  • 1篇张春云
  • 1篇吴虹
  • 1篇李国真
  • 1篇曾永青
  • 1篇曾苑芳
  • 1篇李浩生
  • 1篇罗伟民
  • 1篇罗小英
  • 1篇杨立宪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新中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嗜铬细胞瘤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3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影像学诊断。结果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占60%、持续性高血压占34、3%、血压正常占5.71%;临床上有三联症状(头痛、心悸、多汗)之一的占94.3%;尿VMA检查35例.阳性率85.7%,B超检查29例,阳性率89.7%,CT检查18例,阳性率100%,MRI检查19例,阳性率100%.131^I-MIBG检查25例,阳性率100%;3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肿瘤位于肾上腺的占85.7%.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占14.3%.其中复发性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结论尿VMA检查是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依据,B超、CT、MRI、131^I-MIBG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嗜铬细胞瘤的依据。
李绪娴肖辉盛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高血压香草扁桃酸
杏丁注射液对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左心功能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评价杏丁注射液对糖尿病伴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左心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以66例糖尿病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控制血糖,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杏丁治疗组在标准用药基础上滴注杏丁注射液30ml,1天1次;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滴注。测定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左心室功能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均减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输出量(CO)、短轴缩短率(FS)均有提高(P<0.05或P<0.01),心舒张功能改善。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伴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同时能改善糖代谢和血脂。
李桂平彭娜李绪娴钟思干
关键词:杏丁注射液心肌梗死糖尿病心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4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弥可保及中药复方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6例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弥可保及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弥可保治疗;2组均治疗4用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7%.对照组7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MNCV、SNC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李红卫李桂平吴虹李绪娴
关键词: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疗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弥可保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患者中使用胰岛素泵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患者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A(三餐前注射人胰岛素R加睡前注射中效人胰岛素)18例,对照组B(人胰岛素R持续泵入)17例,观察组(门冬胰岛素持续泵入)15例,对比分析3组的孕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更稳定,低血糖发生率更低,从而显著降低了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结论门冬胰岛素体内代谢快且降糖作用强,安全性好,对孕妇和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是目前泵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的优选。
李绪娴李桂平李浩生
关键词:胰岛素泵并发症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30例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BV)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共72例受试者,其中UAP组30例,对照组健康人42名,2组均描记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并用美国DMS-Ⅳ型HRV软件对描记结果进行HRV分析。结果 UAP组的HRV多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0.001),而继发为心血管事件组病例的24小时R-R间期标准差(SDNN)明显低于无继发心血管事件者。结论 UAP患者HRV朗显降低,测定UAP患者的HRV对评价其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绪娴罗小英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率变异性UAPHRV心电图
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2009年
目的了解诺和锐30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糖尿病患者88例,平均分成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观察其降糖效果。结果注射诺和锐30患者中餐前和晚餐前血糖水平低于注射诺和灵30R,差异有显著性(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诺和灵30R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诺和锐30降糖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诺和灵30R。
曾荣辉李桂平李绪娴
关键词:诺和锐30疗效
五虫通络胶囊对冠心病、脑梗死30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的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五虫通络胶襄对冠心病、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冠心病、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复方丹参片治疗,治疗组用五虫通络胶囊,观察2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在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虫通络胶囊能明显改善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脂和血黏度,是改善心、脑组织缺血,治疗冠心病、脑梗死的安全有效药物。
商风英黄时浩罗伟民李绪娴吕惠荣曾永青
关键词:脑梗死
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予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片100 mg,po qd。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B组FPG、2h FPG、Hb A1c、TG比A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B组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优于A组(P<0.05)。治疗过程中B组低血糖频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显著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并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李绪娴
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结果比较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应用于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组(DM+INS组)40例、联合治疗组(DM+INS+RSG组)40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4mg/d,共3个月。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体重指数的改变。结果DM+INS+RSG组与DM+INS组治疗前FPG、PPG、HbA1C、TC、TG、HDL-C、LDL-C和胰岛素用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M+INS+RSG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FPG、PPG、HbA1C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P<0.01)。结论对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加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得以良好的控制。
李绪娴李国真李桂平钟思干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罗格列酮疗效
厄贝沙坦、硝苯地平及美托洛尔逆转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硝苯地平及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选择15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A组)、硝苯地平控释片(B组)及美托洛尔组(C组)各50例。全组患者未曾接受降压治疗(或仅用过利尿剂)或已停用降压药物3周以上。A组服用厄贝沙坦150~300mg,1次/d,B组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1次/d,c组服用美托洛尔25~50mg,2次/d;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降压幅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重量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0.01)。而且A组左室重量指数下降优于B、C组(P〈0.05)。结论三种药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均可逆转左心室肥厚,厄贝沙坦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相对更强。
李沅洲杨立宪钟思干吕泽峰曾荣辉刘桂中李绪娴张春云
关键词:高血压肥大左心室硝苯地平美托洛尔厄贝沙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